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先万 《湖南教育》2002,(15):26-26
思维转换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题教学中,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转变思维模式。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要依据一定的模式。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掘出题目的内涵,引导他们通过联想、追忆以往接触过的模式,研究出不同模式解题的特点,比较其优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思维定势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表现了一种趋向性和专注性,当习惯性思路与解题途径吻合时,它就会起积极作用,促进正迁移产生;另一方面,它产生一种惰性和呆板性,使人们囿于习惯性思维而陷入困…  相似文献   

2.
思维定势,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也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当习惯思路和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或者酝酿成解决问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之中,久久不能解脱.由此可见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信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输入大脑,中枢神经就会产生次第有序的反映。这种反映反复多次,就会逐渐造成心理活动的某种“准备状态”,从而用固定的思路和习惯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这便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强烈的专注性和倾向性,将促进人们在类似的情境中迅速地甚至是能动地作出反应,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但是在变化了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思维定势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一种思维的惯性,即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人们按习惯了的比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在许多情况下,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这种趋向性,有时有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起着正效应(正迁移);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负迁移).  相似文献   

5.
思维定势“是指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即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表现出思维的趋向性”。定势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中。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反映出思维的专注性、前后的一致性。“其消极的一面在于妨碍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利于智力的形成和发展,使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带着已有的解题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解题的心理准备状态,按照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或模式去研究和解决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一致时,就可以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这种是积极的思维定势,使人们更好适应环境,更好解决问题。但当这种习惯的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悖或不完全一致时,这时就会造成解题的错误,或者使思路陷于某种固定的“框架”久久不得解脱,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势使人们来不及适应外界细小变化,往往产生错觉,妨碍新问题的解决,因此对学习产生消  相似文献   

7.
定势联想     
按照常规习惯形成的沿着固定的方向,采用一定的模式或方法进行对问题的分析和联想称为定势联想。这种联想反映了思维过程的连续性、渐进性和联结性,并由定势所造成的思维的趋向性或专注性,它是开展有效的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定势联想和定势思维是定势心理中的同一“家族”,定势心理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表现为对习惯性思维的趋向性。一、走势联想的基本内容 1.定向联想。人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路子或思路。对学生来说,如果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仍存在一定的准备状态,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定势",定势决定了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定势表现为思维的一种趋向性,即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考虑问题.当这种习惯思路和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题途径相悖或不一致时,往往形成负迁移,这时就会酿成解题的错误.因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发展阶段,更要重视思维定势的处理,才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思维定势,应采取细致的态度,分析情况,慎重地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9.
数学思维定势负效应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思维定势的突出表现是它的趋向性,即以较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当思维定势的趋向与所要解决的问题途径相同时,就可产生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维定势是人们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人们在思维中按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它表现的是人们的思维的趋向性和专注性。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总是带着思维定势往下进行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时时确认学生的思维定势并明确思维定势的作用,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定势表现为学生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以教育心理学而论,“定势”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技能时既定心理的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按照一定的习惯思路去考虑和认识问题。正确利用这一思维规律,有助于学生运用记忆中储存的知识信息促进正迁移,缩短知识的更新周期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思维定势的形成常伴随着思维的惰性和“功能僵化”,形成负迁移,造成“定势错  相似文献   

12.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表现为人们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与专注性,它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的一面(即负效应),往往表现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妨碍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思维定势的负效应常常妨碍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一种固定了的思路考虑问题。它表现了人们思维的一种趋向性。例如:学生学习了求平均数应用题,就形成了先求总数,再求总份数,最后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得平均数的思维定势。它的缺点是将思维困于固定的路子,机械性强,灵活性差。遇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解题思路,就必须设法克服学生的思维定  相似文献   

14.
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知识信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输入大脑,中枢神经就会产生次第有序的反应。这种反应反复多次,就会逐渐造成心理活动的某种“准备状态”,从而使人们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考虑问题,这便是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对解决...  相似文献   

15.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以一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去思考问题的思维倾向,也称习惯性思维,它既表现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又表现为思维的一种惰性和呆板性,因此它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一致时,能产生  相似文献   

16.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一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表现为人们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和专注性。它是一种思维的惯性,其积极的一面是有利于学生的连续学习,特别对知识迁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习惯性思维上,容易产生负迁移作用,也会造成方法定型化、“先入为主”的情况,有时还会以“功能僵化”的形式反映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心理学上,思维定势也叫定势,又叫心向。它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也就是人们按照某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某种现实,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和专注性。或者说,思维定势就是一个人对同类问题多次运用相同的方法而获得了解决,那么对以后遇到的相似的题目就不再做任何新的探讨,而仍然用以前的方法去解决,倾向于习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问题的思考都有一种习惯趋势 ,每遇一个问题 ,就按照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 ,这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在学习活动中 ,思维定势又称学习定势或学习心向 ,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这种由学生先前的活动和知识经验、思维的方式和习惯等构成的心理准备状态 ,对后继思维产生倾向性影响 ,从而使思维活动趋于一定的方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学生的思维定势常常表现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按某种习惯思路去思考。当这种习惯思路与具体问题的实际解决途径相一致时 ,定势的作用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 ,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 ;…  相似文献   

19.
思维定势是指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们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识或作出反应,并影响着问题解决时的趋向性,这种趋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起到正效应;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法,教育心理学中又称之为知识惯性.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是已知的、事先有所准备的,表现为思维的趋向性常规性和程序性.它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解决有两面性.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