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识 《新闻传播》2009,(8):42-43
“新闻散文化”观点是著名记者穆青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我国新闻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学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在操作层面上.“新闻散文化”正愈来愈被人们接受.本文再次提及穆青“新闻散文化”观点.旨在挖掘这一观点对当前新闻实践的现实意义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闻“散文化”的提法一直引起新闻界的广泛兴趣和热烈争论。一些前卫的记者带头写散文式新闻,一些主张创新的报社也提倡记者写散文式新闻,优先刊登散文式新闻。有的用“散文笔法”写的新闻稿件在报纸的版面中很是“抓人”,也倍受读者的青睐。对这个问题,笔者谈点初浅的看法。一、新闻“散文式”的历史由来已久。关于新闻“散文式”写作,在我国新闻界其实起步很早,历史也由来已久。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我们就已读到这方面的范例。如《横渡长江情景》:“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无数只大小船只“像箭似的向南…  相似文献   

3.
近来,新闻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新闻写作要向自由的、松散的、不那么规格的“散文化”方向发展,这无疑是个大胆的改革。本文也就新闻“散文化”这一命题,从广播的特性谈谈对新闻“散文化”的一孔之  相似文献   

4.
历史进入新时期 ,新闻创作也进入多元互补的时代 ,它表现为各种文体间的交叉渗透 ,即各种文体都在向自身以外的品种吸收新的艺术元素 ,输进新鲜血液而完成自身的蜕变。其中散文对新闻创作的影响尤为强烈 ,散文化倾向正在成为新时期新闻创作的一个潮流。早在80年代初 ,我国新闻界一位前辈就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 :新闻作品是否应该向散文化的方向发展?问题提出以后 ,在新闻界出现了种种意见 ,从而引发了一场讨论。在这场讨论中 ,许多人主张 ,新闻作品不应该程式化、规格化 ,不应该设置“清规戒律” ,而要“文无定体”、“不拘一格” ,向松散…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些新闻行业的老记者,在新闻界业务尚未得到改进的时候,就有了新闻采写的散文化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延续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散文的写作原则,内容是散的,但是文章中心是统一的,新闻采写的散文化也要遵从这一理论,将新闻素材整合起来,使文字内容表述优美,具有很强的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6.
历史进入新时期,新闻创作也进入多元互补的时代,它表现为各种文体间的交叉渗透,即各种文体都在向自身以外的品种吸收新的艺术元素,新鲜血液而完成自身的蜕变,其中散对新闻创作的影响尤为强烈,散文倾倾向正在成为新时期新闻写作的一个潮流,在这个潮流中,报纸副刊充当了“排头兵”和“试验田”的角色,新闻作品散文化,或者说作用散文写作的某些手法写作新闻作品,不仅可以把新闻写活,更重要的是这样写,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记者期望达到的社会效果。而这一点,正是新闻界提倡新闻作品散文化的目的所在,纵观其表现手法,大致有三:要用生动的形象说话,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要有自由活泼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新闻散文化一经提倡,很怏受到编采人员和受众的关注。笔者在学习和研究中,很有兴味地注意到美国的所谓“新新闻主义”和我国的一些散文化新闻作品都讲求意境。  相似文献   

8.
"新闻散文化"观点是著名记者穆青提出的,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尽管新闻学界关于"新闻散文化"的争论一直在持续,但是在操作层面上,"新闻散文化"日益为广大读者接受和欢迎。本文再次提及穆青"新闻散文化"观点并对其作品进行赏析,希望对创新新闻报道带来更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闻散文化的开掘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散文化”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新闻散文式写作,在我国新闻界其实起步很早,历史也由来已久。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连载、现场短新闻、民生新闻等一系列新闻体裁也相继出现并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新闻在其创新过程当中将传统文学手法、西方经典手法、网络创新手法等同步并用。  相似文献   

10.
吕祥峰 《新闻世界》2013,(10):25-26
写好经济通讯,必须跳出新闻写作方式,大胆借鉴文学写作手法,简而言之,就是做到经济通讯写作的“通俗化”、“故事化”和“散文化”,让经济通讯“站起来”、“活起来”和“靓起来”。  相似文献   

11.
胡海林 《新闻窗》2007,(1):21-22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网络时代媒体竞争的白热化,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审美习惯的多元化,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日益凸显。新闻散文化写法在实践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新闻信息需求和审美需求。这些散文化的新闻作品以自身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走近读者,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接受了信息。可亲、可读、可信、有趣,就是这些散文化新闻作品被读者接受和认可的重要原因。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顺应读者需要,掌握好散文化写作技巧,增强报纸新闻的亲和力,委实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散文化写作近几年来备受广大笔者关注,作为一种新式的新闻文体,它的出现,使得许多新闻写作者更加乐于尝试,因为它可以以最真实的态度体现出新闻事实的美感。许多比较敢于接受新事物的记者都会选择主动去写"散文化"新闻,由于其自身强大的感染力,使许多读者格外青睐。  相似文献   

14.
新闻散文化是报纸宣传报道创新的一个热点,是新闻写作的趋势和潮流。新闻在坚持真实性、时效性的基础上传播信息、追求适当的散文化写作,不仅改变了从前报纸的枯燥无味,使新闻作品变得生动鲜活、文采清新、意境深邃,还使新闻宣传报道的作用和价值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和实现,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闻环境中,新闻散文化的写法历久弥新,展现出新的魅力,成为不少记者写出好新闻的主要手法之一,引发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萱 《新闻前哨》2011,(9):61-62
本文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两个层面展开,将散文化新闻在中国新闻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综合。通过对散文化新闻的特征研究、观点研究、角度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由此发现学界对于散文化新闻研究思维路径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并指出该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空间。  相似文献   

17.
放评要讲理     
新闻说事,评论说理。 “东湖放评”虽只有200多字的容量,但以我的理解,它仍属评论体裁。因此,放评不能仅停留于“复述”的层次——用诗一般的文字,散文化的语调,把已经见报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再描述一遍。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新闻的写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但如果拘泥于这些模式,它就会变成令人生厌的桎梏,军事新闻就会变得死板僵化。而散文化写作却能给军事新闻注入一股清新明快之风,但要注意散文化的度。军事新闻写作模式化的表现纵观军队报纸,当前部分军事新闻在写作上的模式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新闻写作成为一种程式化很强的工作,即使是在一些有识之士提出新闻散文化30多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充斥着绝大多数报纸版面的,依然是那些老面孔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