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是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最为有名的一篇杰作.关于这部小说的解读历来就比较有多样性: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和接受也很关注,下面就想通过解读这部小说的叙述结构中人物、叙述者和读者三个重要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进一步揭示这部小说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读过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很有感触。《鼠疫》也读完了。一座城市的一场鼠疫。作者叙述定位,进入到了小说中的叙述者医生贝尔纳·里厄的角色中去了——他自己是这样说的。当然,通过阅读发现,其实作者也进入了另外一个角色——检察官的儿子让·塔鲁中。在他们两人的思想中,作者也时不时地掺杂了自己的很多想法。这些杂七杂八的想法,或者说寄寓了某种哲思或者人类学意义的思想,其实是希望小说《鼠疫》可以在读者那里获得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赋予小说更加广阔的意义,让小说长出"泛意"的隐形翅膀。  相似文献   

3.
张倩 《科教文汇》2009,(34):248-249
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烧马棚》采用了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小说主要以“人物——聚焦者”的方式,通过一个孩子上校沙多里斯·斯诺普斯的所见、所听、所感引导读者观察书中世界,并以全知叙述者的不断介入来突破视角限制。本文即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小说的零聚焦的全知视角和内聚焦的人物视角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突出父亲形象、表达孩子内心矛盾、升华事件意义以及控制读者和人物的距离方面取得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雯洁 《科教文汇》2009,(34):240-240
分析了序言《璇若序》中如何“推卸”叙述责任的小说第一人称叙述者,运用症候式分析解析正文,找出隐藏在小说背后的叙述者,分析篁君如何“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5.
柯南道尔虽然离开我们75年了,但是无数读者依然在解读这位文坛巨匠的生前岁月。他一生共创作了56篇短篇侦探小说,4部中篇小说。在当今世界文学史上,柯南道尔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但是,没有一部文学作品是无懈可击的。在柯南道尔的笔下,同样有遗憾的瑕疵。譬如,他的第一部小说《血字研究》中就有纰漏。小说主人公侯波在其计划败露后告诉福尔摩斯,药丸里掺有他从实验室偷来的足以致人死地的箭毒。且柯氏还描述到复仇者大动脉上长着一个随时迸裂的血瘤,复仇者讲完复仇的经过之后就因血瘤破裂而亡。从情节的设置上看,他的灵感可能来自医学和人体…  相似文献   

6.
高圆圆 《百科知识》2021,(21):27-29
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虽然背景设置在二战后的日本长崎,但小说并未花过多笔墨描述历史事实,而是通过主人公悦子矛盾且断断续续的记忆向读者展示了二战后长崎人民的生活与心绪.无论是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还是小说主题,都充满了"物之哀";正如知"物之哀"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小说给读者平静且模糊之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直接描述人物坎坷崎岖的命运,没有浓墨重彩的刻画,字里行间却充满着悲伤凄婉之美.  相似文献   

7.
马克·吐温,现代美国小说之父。他是第一个将文学创作“美国化”的人。本文通过对其作品语言风格,写作手法和所表现的美国主题的认识,使读者了解马克·吐温作品对美国文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运用女权理论分析福尔斯的自然主义倾向和女权思想在小说女性人物身上的反映,详细讨论了约翰.福尔斯作为自然主义者拒绝接受传统女性视角的独特艺术魅力,向读者介绍了天资聪慧赋予想象力的当代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并分析了他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如何多方位多视角地探讨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的生活价值观念的.通过本文作者的视角读者可以对约翰.福尔斯的独特的女性观点略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刘伟云 《科教文汇》2009,(30):262-262
在《官官的补品》中,作者吴组缃把叙述职能这个特权交给了负面人物官官,让他从第一人称主人公立场做出叙述,有意识的叙事选择暴露了叙述者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并与读者固有的价值体系发生冲突,由此辨识出的背后的隐含作者,与之形成了独特的双重奏叙述效果,体现了作品反讽的审美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海勒用他高超的技巧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滑稽而又悲惨的世界.他用有趣而又令人震惊的语言展现了美国社会战时以及战后的黑暗官僚制度.本文试图通过不同角度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多层次主题,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小说.  相似文献   

11.
张莉萍 《科教文汇》2009,(13):214-215
在父权社会的压迫下,夏洛蒂·吉尔曼《黄墙纸》中的叙述者最终成为了疯女人。叙述者的疯狂意义何在?通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讨论叙述者从真实界到象征界的疯狂过程,旨在揭示叙述者为回归真实界而疯狂,从而得出叙述者的疯狂不仅是对象征界的脱离,更是觉醒的妇女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2.
何玉婷 《知识窗》2011,(4X):80-80
盖茨比是美国小说中一个了不起的角色,他希望通过物质成功来赢得爱情和社会地位,但最后却以悲剧收场。本文从盖茨比的性格弱点——虚荣心和盲目的爱情观出发,阐释其悲剧的成因,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这一人物。  相似文献   

13.
英国汉普郡朴茨茅斯市20岁男子哈里·波特碰巧和《哈里·波特》中的主人公同名,没想到当该小说风靡全球后,现实世界中的哈里·波特的生活就彻底乱了套,他在  相似文献   

14.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成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中时间观与主人公的悲剧产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研究小说中独特的时间观从而让读者更好理解主人公悲剧的产生.首先提出小说中时间观的理论依据——詹姆斯意识流理论,然后分析小说中的时间.接着描述小说中时问的表现方法.最后是分析小说时空变异与意识流叙事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福克纳的显著时间观,而且有利于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菉竹山房》是吴组缃30年代发表的一篇小说,本文从读者对小说所作的普遍解读中,发现了现代小说的祛魅化、世俗化趋势对读者接受心理的定势影响。由于受社会世俗化、小说祛魅化的影响,读者大多看到了作品启蒙人文主义的一面,遮蔽了可能的作品情感浪漫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姚婧媛 《科教文汇》2008,(33):235-235
本篇论文主要分析作者艾伦·坡在《冯·肯佩伦和他的发现》这一小说中所营造的骗局效应,探析作者如何把事实情况向读者论证,取得理智胜于一切的效果。所以本文按照作者的行文结构,通过三个层次来说明如何渐渐明白冯·肯佩伦本人和这个发现的真实情况和它所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如来佛为了降服调皮的孙悟空,就跟孙悟空打了一个赌,说只要孙悟空能跳出他的掌心,就答应孙悟空提出的全部要求。结果孙悟空使出浑身解数,最终还是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掌心。  相似文献   

18.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19.
永远的格林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二十世纪重要的小说家。本文对格林及其作品作了简略而较全面的评介,分别提及格林的天主教小说、政治小说、电影剧本等方面,讨论了格林广受读者欢迎和批评家关注的基本原因,那就是格林通过现实的笔调和纯熟的小说技巧在获得作品深度的同时提高了作品的普及性。  相似文献   

20.
王亦萌 《科教文汇》2014,(11):55-56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虽然与同时代马克·吐温的小说具有相似性,但他的叙事语言独到,结局安排巧妙,处处透露出幽默诙谐,读者在捧腹的同时又陷入深深思考中。本文仅以他的短篇小说《财神与爱神》为例,从语言和情节安排角度来探析欧·亨利式的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