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有效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均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无法控制,教学目标就无法落实。为了能有效地控制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体育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3.
教学背景:小学阶段关于距离的教学有点与线之间的距离,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点与面之间的距离,面与面之间的距离,对于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却没有涉及。仔细想来,无论是点与线之间的距离还是线与线之间的距离,无一例外地都要用到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说它是一个基本概念,而现有教材只是简单地将此作为学生的默认概念。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4.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8):F0002-F0002
“树和谐之理,圆师生之梦”是松溪一中的办学理念。树和谐之理,就是树立“和谐”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和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校之间、教与学之间、学科之间的和谐,学生身、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慧英 《学子》2011,(9):49-50
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应当包含了这四种对话关系:一是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二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三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四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能否促进学生和文本对话,推进深度阅读,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至少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和谐、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和谐,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决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性,使它将是一个长期的和历史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8):2+129-130
"树和谐之理,圆师生之梦"是松淡一中的办学理念。树和谐之理、就是树立"和谐"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和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校之间、教与学之间、学科之间的和谐,学生身、心、智的全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表象复杂,不可一概而论。除存在学段之间的差异外,还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区之间、同一个地区的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大致来说,农村小学生负担不重,初中较重,高中过重。县城中学和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相当重,有的城市和学校非常重。  相似文献   

9.
主题点拨人与人之间,沟通无处不在。朋友之间可以通过沟通来消除误会,增进友谊;师生之间可以通过沟通来交流思想,教学互长;长幼之间可以通过沟通来融化隔膜,传递亲情;同事之间可以通过沟通来协调行动,共谋成功;仇敌之间可以通过沟通来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10.
出土战国文献中助词“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助词“之”,可用于定中之间、状中之间、中补之间、主谓之间以及主语与介宾之间,其基本功用是充当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元明代兴,对戴良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及入明,他依然坚守君臣之义,甘为遗民。这种生活经历使其诗歌多叙写乱离,忧思家国,追慕陶潜,呈现出易代之际独特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2.
元明水浒戏在审美趣向上大不相同:人物形象上,元代水浒戏以俗为美,而明代水浒戏则富于伦理美;剧场氛围上,元代水浒戏幽默风趣,喜剧色彩突出,而明代水浒戏庄严肃穆更倾向于崇高之美;语言上,元代水浒戏本色当行,而明代水浒戏因文人参与而富于绮丽之美。这种审美趣向的差别折射了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词话》的写作素材来源众多,相较于其它长篇小说,在征引诗词上的数量尤为可观,就目前已发现者来说,有90%以上集中在《水浒传》、宋元话本、元明文言小说、元明戏曲、历代诗词之中。统计其数量分别为:引自《水浒传》65首、宋元话本28首、元明文言小说28首、宋元戏曲21首。  相似文献   

14.
蒙藏民族传统的亲和关系,为元朝有效治藏带来了诸多便利,并使藏区形成一种归附和心向中原的传统,同时,这种传统也并不会因元明政权交替而丧失,这就决定了明王朝治藏有故踵元制的一面。但是,由于元明交替更意味着中原统治民族的换位,既有民族关系格局被打破,又使明朝对藏施政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元刊本《陈抟高卧》是明刊各本所本;从元到明各刊本的演变过程是一个在文人手中不断雅化的过程。杂剧由元到明有从舞台走向案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明初,元朝势力北撤塞外草原,史称"北元"。北元欲图恢复中原,明朝为加强边防,修筑"边墙"(长城),建立卫所。明朝在与北元保持对峙格局的同时,不断加强北边防御体系建设。洪武二十九年正式设置开平卫指挥使司,将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后东、西两面的防御体系正式联结起来,构成一道外围防线,标志着明洪武朝北边防御体系的建成,也成为明与北元的基本疆界。  相似文献   

17.
元明易代与宋元易代一样,遗民也接踵而起。大量汉族遗民诗人的存在是明初诗坛一个引人注目的特殊现象。这些汉族遗民诗人大都在元末诗坛负有盛名,他们在入明后,或拒不入仕,或不奉正朔,在诗文中有强烈的遗民意识,怀念故主,甚至为元朝死节。这种普遍的元朝情节与重新建立的汉族政权之间的疏隔使他们陷入了极其尴尬的悲惨处境。从元明易代之际文人的动向和诗文中流露出来的遗民情节看,"君臣之义"超乎"夷夏之防"是汉族遗民诗人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茶文化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1000多年的发展。通过对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生产,贡茶的发展,茶道、斗茶、茶类的改革与发展,茶具和饮茶技艺的发展和茶书、茶诗、茶画、茶文化对外传播等分别进行了考证,提出中国的茶文化在唐代形成的基础上,在宋元明清时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宋元明清时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秦岚岚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3):55-58,116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为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元明清三代科举发展中都出现过废置现象。文章具体分析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科举废置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分析比较了三次废置的差异,认为元明清时期科举的废置与终结实质上体现了作为人才选拔重要方式的科举制度与实用人才培养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