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教育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比较重视,这就要求师范生有较好的修养,会为师、会育人、会教研、会管理。从目前学校制度与课程设置来看,隐性课程是培养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空间,对于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小学教育专业在隐性课程的建设上应具有高等院校隐性课程的特性,营选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提出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建设的立足点,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创设、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构建具有师范生专业性和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突出师范性和实践性,才能有效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是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重要特性,它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贯彻"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具备一定知能更新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对小学教育事业情意深切的小学教师",是整个专业培养的落脚点。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见习和实习,而要深刻挖掘新的途径。大学生专业社团作为学生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拓展知识领域,陶冶品德情操,展示能力智慧的活动平台,理清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性与大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的关系,有利于开发、实现大学隐性课程线性化,有利于突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对培养高职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丽华 《辽宁高职学报》2004,6(3):138-139,152
高职师范教育应培养师范生的教育科研素质。高职师范生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应多采用探究式、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参与学校管理、课程开发的契机,注意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并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开辟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突出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割裂,为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作者尝试在高师信息技术教学法课程中实施全新的课程设计,将"真实问题"、"可操作的"项目、"大学-中小学合作"的学习环境和"反思性行动"四要素融入课程教学,完成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微型课程,是为满足师范生学习需要,在教师教育课程领域内,以相对独立的主题整合起来并通过小学时实施的系列课程组织形式。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微型课程的开发,能够增强师范生学习的实践性、研究性、反思性,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职前学习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隐性课程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理念,促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应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从校园环境、规章制度、教师素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培养适合地方需求的素质较高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立足于师范生的专业发展,置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域之内。教师是专业性实践者,教师专业培养模式要基于实践,围绕实践,为了实践。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应以培养专业性实践者为目标,课程体系要以实践为本位,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交替进行、大学与小学的伙伴合作保障实践本位课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习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课程,对未来教师明确职业定向、形成教育信念、生成实践智慧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实证调研,当前师范生教育实习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建构以效率为取向;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大学与小学以互惠为关系;国家支持性政策处于缺位状态。针对上述原因,教育实习课程改革的对策为:课程建构从"效率取向"走向"意义取向";大学与小学从互惠走向合作;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国家教育实习政策。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中的技能实训课程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综合性、体验性、互动性、创新性特点。课程体系中设置教师技能实训课程模块有利于基础教育新师资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未来小学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教学,有利于师范生个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