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师风采     
《焦作大学学报》2011,(3):135+133
张巧梅教授张巧梅,女,1963年生,中共党员,1983年至1987年就读于河南大学政治系,哲学学士,2009年晋升德育教授,2010年被评为焦作大学教学名师,焦作大学教授督导组成员,从事德育教学24年。她始终安心于教学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懈怠,曾荣获焦作大学"十佳教师"、焦作市职业道德标兵、焦作市先进工作者、焦作市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文明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德育、教学两全,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焦作市许衡中学提出“德育生活化”思路,融入生活抓德育,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推动爱心行动,深掘德育教育内涵,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三个主题礅育一一爱心教育、爱的家教、抗挫折教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王月山教授     
《焦作大学学报》2005,19(4):F0002-F0002
王月山,男,1962年12月生,河南焦作人,焦作大学教授,1984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分配到焦作市第一中学任教数学教师,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学系攻读基础数学专业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来焦作大学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4.
马韵新教授     
《焦作大学学报》2005,19(3):F002-F002
马韵新,男,1956年4月生,河南洛阳人,焦作大学教授。1982年6月毕业于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调入焦作大学工作,历任焦作大学学生科副科长、基础部主任、电大部主任、焦作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焦作大学副校长。同时兼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课规划教材编委会副主任、河南省远距离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焦作市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多年来,马韵新教授二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微分方程。  相似文献   

5.
《焦作大学学报》2008,22(2):F0003-F0003
王明英,女,汉族,生于1963年11月,河南博爱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焦作大学教授。1085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8月来到焦作大学工作至今。2000年9月至2002年7月在河南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进修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课程。现任焦作大学法政学院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政治、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6.
名师风采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2):F0002-F0002
焦同梅,女,汉族,1966年12月出生,河南辉县人,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焦作大学外语系党总支副书记。多次获得“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2000年获得焦作大学“十佳教师”称号;2005年获得焦作市第六届青年科技奖,被授予“焦作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007年获得河南省“文明教师”称号;2010年获得焦作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焦作大学乒乓球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在全面了解焦作大学开设“乒乓球课”的教学现状的情况,为乒乓球课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焦作大学学报》2007,21(3):F0003-F0003
郭田芬,女,1957年2月生,河南清丰人。焦作大学教授。1982年6月毕业于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9月调入焦作大学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务。多年来,郭田芬教授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涵数及方程。  相似文献   

9.
张玉雁教授     
《焦作大学学报》2005,19(3):F003-F003
张玉雁,男,1960年4月生,河南省济源市人。中共党员,学硕士,教授。现,在焦作大学工作,任中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主任。1983在信阳师范学院中系汉语言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而后在河南省煤炭学校从事中专语的教学工作;1991年获江西师范大学中系世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在焦作大学中系从事学语言等课程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教授风采     
《焦作大学学报》2013,(3):F0002-F0002,F0003
赵华玮教授,女,汉族,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任焦作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焦作大学新型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建设工程优秀评标专家","焦作市优秀教师","焦作大学教学名师"。河南省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库成员,河南省精品课程网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构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理论,推动了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生道德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德育教材建设带入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而变革了学校德育的整体面貌。当然德育课改中也存在着教学目标虚化、教学设计偏颇、教材使用迷失、忽视农村学生生活等问题。今后十年德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要坚持并发展生活德育理论,提升德育课程的教学品质和研究品质,深化德育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希臣教授     
《焦作大学学报》2008,22(4):F0002-F0002
李希臣,男,1959年3月生,河南武陟人,焦作大学教授。1981年12月毕业于新乡师范学院物理系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焦作大学工作至今,1988年9月至1989年7月到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进修学习。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计算机基础教育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控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电大》2012,(2):F0002-F0002,F0003
焦作广播电视大学创建于1979年,1990年与焦作大学合并,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体制。内部机构设有10个科室,下属有孟州、沁阳、博爱、温县、武陟、修武6个县级分校和北校区以及市地税局教学点,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的高等学校,教学手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学习环境优雅,学习形式灵活。  相似文献   

14.
郭田芬教授     
郭田芬,女,1957年2月生,河南清丰人。焦作大学教授。1982年6月毕业于新乡师范学院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3年9月调入焦作大学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职务。多年来,郭田芬教授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涵数及方程。郭田芬教授曾先后担任《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我国各级小学的课程表中,写上了崭新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这标志着我国德育课程由知性德育迈入了生活德育的新航程,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回顾、反思德育课程前行的路径,我们高兴地看到经历十年课改后,德育课程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德育课程教学会更具魅力。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十年来,确立了生活德育论的道德哲学立场,变革了传统的知识授受式教学,探索了活动式、生活化德育课堂,促进了学生道德  相似文献   

16.
《上海教育》2008,(2):42-42
上海市生命科学学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主持人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徐向东担任。他长期从事德育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曾在大学担任13年大学生和研究生德育管理工作,并且具有8年中学管理和教学经验,对大学和中学德育衔接有深刻体会。11位来自不同区县的优秀中青年生命科学学科骨干教师于2006年9月成为基地学员。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科学化,是确保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取得实效的题中应有之义。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科学化主要包括德育课程教学目标科学化、德育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化、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科学化、德育课程教学考评科学化。我们必须通过德育课程教学科学化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德育为先的条款中规定:“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表明小学各学科教学必须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工作意见》中明确规定:各学科教学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笔者就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的一些问题,结合生物教学实践进行了思考。1在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1.1生物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2001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新课标明确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教学内容中包含丰富的德育要素,因此生物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一、体育教学为什么要渗透德育。二、在教学中我这几年是如何渗透德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