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逻辑.通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课堂观察等实践活动,给出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建议:学习目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任务倡导“做事”能力,“教学”必须嵌入“评价”.  相似文献   

2.
追求"教-学-评一致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理,通过确立教学目标,规划教学过程,设计评价任务,由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引领课堂教学,实现教书育人。在"糖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实验探究、汇报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再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结合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落实评价目标,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所谓"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教与学的评价统辖在一个标准之下,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关键是制订恰当的教学目标进行统领,具体要梳理国外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我国教育目标分类变革,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重点是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具体要把握对应、适切和简约原则;难点是围绕教学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案,具体要在设计检测题和作业任务以及观察分析课堂表现的基础上,尽可能实现主体、内容、手段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考试仍是评价教与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试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现行考试又是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下考.不教,不学。究竟是考试服从教学,还是教学服从考试,是当前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的视角概括出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三因素结构,即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和评-学一致性。"学-教一致性",或者说"所学即所教",是指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之间的匹配程度;"教-评一致性",或者说"所教即所评",它是指教师的教学与对学生评价的匹配程度;"评-学一致性",也就是说"所学即所评",它是指学生的学习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之间的匹配程度。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对这个三因素理论模型进行了检验。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教-学-评一致性可以解构为三个因子,并且这一结构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较好,因此,在理论上建构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评”一致性是当前学科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问题提出”作为教学手段、学习目标和评价工具,兼具教、学、评三者功能于一体。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借助基础性问题提出和发展性问题提出,围绕“以‘问题提出’为教学手段,架构教学活动;以‘问题提出’为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能力;以‘问题提出’为评价工具,分析学习效果”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新课标要求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教学评一致性是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方式。本文以课标为指引,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的教学案例,探索提出:挖掘教材案例的教学价值,以时间为线索,梳理本课教学思路;深挖教材的案例资源,拓展性创设真实情境开展问题式教学;开展课前、课堂教学和教后、课后全过程评价检测教与学等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施路径,以期为高中地理推进深度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以"指向改进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探讨了信息时代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在综观教育改进过程中所面临的迷思与困境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教、学、评价,强调学习是在教师的评价与引导下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学、评三者因共享教学目标而具有一致性;并从考试的发展趋势、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的转变等方面指出未来教育的改进方向在于评价。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的全面实施,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成为高考政治的内容。面对全新的内容、高度抽象的理论,广大师生对该模块“考什么、怎么考”感到困惑。研究近两年的新高考试题,教师可以厘清特定模块的考试方向,明确教学备考的逻辑,促进教考衔接,增强教学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能保证教学评价的信度与效度,阶段式考核法体现过程评价理念,重视"教"与"学"的环节衔接与知识演进历程,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便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行政管理学》综合性、应用性较强,采用阶段式考核方法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相一致,充分发挥课程考核评价的诊断、评定、激励功能,达到教、学、考良性互动与互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课程改革取得实效的难点和焦点。研究发现,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教-学-评”的主要问题在于目标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维,学生的学习方法依旧依赖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而教学评价也没有与目标设计达成一致。文章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内涵和要素进行梳理,结合具体的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探讨教学设计,并从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出发设计出一套“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方案,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教、学、考一致性可以使统编教材实现功能的最大化,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一致性须有明确的数量要求,试题对教材的覆盖率不能低于60%,须首先体现在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中。不能把课程考试混同于水平考试,期中、期末考试不必追求区分度,要把及格率放在第一位。考试命题要服从教材内容,实现“课标一教材一教学一考试”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3.
林永松 《亚太教育》2023,(7):102-104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体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推动初中语文建构教学、学习、评价一致课程体系,密切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交流。互动式教学能进一步密切语文多群体互动交流,持续深化“教、学、评”一致性体系建构,推动“教、学、评”各项教学活动协调一致高效开展。对此,将围绕互动式教学助力初中语文建构“教、学、评”一致性体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应当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活动中,应当突出目标的导向作用,结合新课程基础作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设计,贯彻落实实际要求,促使教学目标、课堂互动以及教学评价的整体融合。文章中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是在素养目标导向下,追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之间协调配合,以评价统整教与学,其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教、学、评”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是其一致性的参照标准。能动性学科活动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机制,教与评要以此为据。从功能角度来看,教师的教是触发条件,学生的学是核心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促进与落实手段,三者形成有机整体。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的特征、教学设计过程、实践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贵鹏 《考试周刊》2023,(25):76-80
教、学、评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这三大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学情,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及合理的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并提供科学的指导与评价方案,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文章简要分析了“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内涵及特点,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作用,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现状、难点及策略,旨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何面飞 《学苑教育》2023,(19):44-46
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是当下高中化学教学所追求的。要实现对高中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采取一致性教学方法。文章立足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展开介绍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内容,同时从学情定位、课标要求、教学需求、教学实践、教学发展五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成源 《考试周刊》2023,(45):138-141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课标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要求都发生了变化,教育部对中考也做了一系列改革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转型势在必行。新课标提出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所谓的“教—学—评”一致性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学生学习的评的协调配合。教学中要求三者均指向同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嵌入评价任务,随教随评,根据评价反馈出的信息,及时对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进而实现“教”“学”“评”与教学目标的一致,使得课堂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展开。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导用"教学方法,是福建省宁化县适合教育的重要体现。"学导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总体分三步走: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本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学生学是为了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合理地利用本教学方法,能适应素质教育与适合教育的要求,体现"适合就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0.
课程视域的专业化诉求导致对"教-学-评一致性"的关注,评价领域的范式转型使得"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成为可能。"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是清晰的目标,"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其实现与否有赖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