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韩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受到一般韩国读者的青睐,尤其是到了21世纪,在韩国译介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显著的变化。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在韩国"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以此为中韩当代文学研究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的译介与传播是近年来翻译学的前沿话题,其中翻译与传播的效果、功能、影响与机制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立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的译介与传播理论和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的范式,尝试从多元视角考察译介模式和接受情况,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韩国译介传播历程、现状、特征、效能与机制等核心议题。总结分析在韩译介传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从国家层面统筹和重构对韩译介与传播机制等相关对策,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2009年8月21日至23日,由浙江师大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在杭州、金华两地隆重召开,来自我国大陆、港台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就中国古代小说的版本源流,宗教、审美与文化研究,研究动态与研究之研究,海外传播及中外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2,(1):62-67
7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文献种类繁多、研究成果丰硕,但现有研究多从中国本土译介当代文学角度探讨,对海外译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关注不足。本文拟对海外译介中国当代文学文献(期刊刊载文献和发表单行本)进行梳理,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传播渠道与效果研究)进行反思,探讨汉学期刊、汉学家对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的重要意义以及优先宣传如通俗文学等海外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的思想转变。助力当前文学外译政策调整,为中国当代文学更好地走向海外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津巴布韦文学作为非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绍纳语文学、恩德贝莱语文学和英语文学三部分组成。其中,津巴布韦英语文学的发展更为丰富多彩,经历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萌芽期,20世纪50-70年代的成熟期,以及20世纪80年代独立后的繁荣期三个阶段。津巴布韦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相对较少,以英语文学为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后,中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空白,直至21世纪初才又重新有所发展。总体来说,中国对津巴布韦文学的译介存在译介数量少、译介缺失、作家及作品名翻译未形成统一标准、专门研究性论文缺乏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梳理分析了妈祖文化在韩国的传播现状和路径机制,总结了妈祖文化在韩国的发展特征,提出了加强中韩妈祖文化传播交流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02-107
原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员王丽娜对李白诗歌英语译介历史情况有过较为全面的梳理。她在《李白诗在西方》一文中,分英语、德语、俄语等多种语种,主要按时间顺序依次简要介绍了自唐代到20世纪80年代李白诗歌海外译介的主要译者和译作情况,英语译介部分是研究李白诗歌在英语国家传播非常有价值的文献。但《李白诗在西方》存在译者的生卒时间不齐全并有错误、译作篇目信息不完整和文中存有错漏的现象,给李白英译的研究造成了一些混乱,有必要对原文进行甄别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伊维德是著名荷兰汉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话本小说、戏曲和古代通俗文学研究。多年来,他用荷兰语和英语向世界读者译介中国文学,在西方汉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伊维德非常重视版本,翻译时总是以戏曲的最早版本为底本进行翻译。他还发现了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的重要价值,是西方译介中国古代通俗文学最多的汉学家之一。伊维德的译介活动对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是一项着眼于未来,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伟业。它必将为人们探究跨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模式提供新的路径,并由此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理解和友谊,从而为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为有效宣示中国的国家利益做出积极贡献。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发展策略进行理性的反思。首先,我们需要构建面向世界文学总体版图的文化自信心态。其次,我们要坚定信念,充分认识到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是一项长期而又充满挑战的伟大文化事业,它值得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用心去推进。基于以上反思,我们可以从开展中国文学表达自我与倾听域外世界他者之间的对话、以高度的前瞻性眼光推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海外世界的传播、充分重视持续保持对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力并扩大中国文学在这个文化圈内的传播与辐射、将全球孔子学院等打造成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桥头堡和轻骑兵等十个方面,积极谋划并推进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发展,既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帆风顺。我们在此所提出的建议,不是也不能视为我们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与发展所提出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法国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主要特征 ,即文学译介的时代性特征 ,文学译介的功利性目的 ,文学接受的本土化倾向 ,文学影响下的唯美性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各国如何传播,这些东南亚国家选择了哪些中国文学作品,是本文探讨的两个问题。从时间角度来看,中国文学在越南、泰国、新马和菲律宾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译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还通过华校、报刊、社团等渠道传播中国旧文学,通过华侨社会、报刊、南渡文人三种途径传播五四新文学。从传播方向来看,除了从中国到东南亚这个方向传播中国文学外,东南亚各国的华人还通过翻译传播中国文学,并用中国文学形式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2.
1950-1970年代中国大陆翻译的海外汉学著作不下百本,然而学界对此尚无专文介绍。1950年代,为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内重版了一批海外考证性汉学著作;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译介出版了为数不少的有关中外关系、帝国主义在华活动等方面的海外汉学著作;十年"文革"中后期,则译介出版了一批研究中俄关系、俄国人在中国东北活动的汉学著作。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译介具有不同时期各以不同国家的汉学家著作为主体、选译的标准为作品具有代表性或史料价值、选译的目的主要在于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帝国主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韩留学生教育交流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韩留学生教育交流的历史相当悠久,虽然由于政治理念的缘故出现了暂时中断,但在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两国在很多领域都实现了交流。现在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的数量都是最多的,这也昭示着在今后的中韩交流中,留学生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韩国留学生现状的分析指出中韩两国之间教育交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78-1983年间期刊出版、整顿情况的简单梳理,说明当时通俗文学的期刊载体主要是群众性文艺期刊、科普期刊和法制报刊。由于当时知识分子的精英身份觉醒,以借鉴西方"现代派"技巧为时髦、致力于文学"专业"化方向,导致文学创作与普通群众的阅读审美差距越来越大,这倒为通俗文学创作的兴起提供了契机。而"民间文学"等古籍整理、外国大众文学创作的译介及出版界的倡导,为通俗文学重返新时期文学场域开辟了传播通道。新故事、传奇文学、法制文学是新时期通俗文学的主要创作样式。  相似文献   

15.
颜敏 《惠州学院学报》2011,31(4):60-65,69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期,以文学期刊作为重要的媒介窗口,可以将中国内地对"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的传播大体分为窗口期、高峰期、转型期和整合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传播重心、传播策略与传播效应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呈现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在内地文学场中的变化过程,但其作为边缘汉语文学景观的位置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略论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法国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主要特征,即文学译介的时代性特征,文学译介的功利性目的,文学接受的本土化倾向,文学影响下的唯关性追求。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通俗文学研究中,海外从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板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文献的重要收藏地,特别是日本、韩国及欧美一些国家,不少重要文献在这里发现。其次,海外是中国通俗文学的重要传播地,不少作品被翻译和改编,对当地文学及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再次,海外有一支精干的研究队伍,在中国通俗文学领域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以二战为界,海外中国通俗文学的研究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二战之前,基本上是一种零星分散  相似文献   

18.
《商洛学院学报》2016,(3):19-24
以贾平凹为代表的陕西当代作家的作品主要以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越南语等语种,通过四种译介方式传播到海外。从文学意义上来讲,陕西当代文学在国外的影响是缺失的,海外普通读者对于陕西文学的阅读和认识极为有限。译介不充分是其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更新翻译理念、重视与海外图书市场的合作、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予以改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模式是影响文学译本接受效果的关键因素,受到不同社会主体的综合影响。《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模式研究:以英译现当代小说为中心》一书从社会翻译学视角出发,依托第一手翻译史料,翔实考察中国现当代经典小说英译本的发起、翻译和传播模式,横向对比分析各类模式的优劣之处。该书发现,译者惯习、资本竞争与场域态势综合影响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的运作,从“由谁发起+由谁出版”的运作机制切入,推导各行动者的独特作用,并提出针对性的译介传播行动方略,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和"《圣经》韩译"分别在内容和语言层面对韩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圣经》的思想内容迅速融入韩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在"新小说"中体现出来。"《圣经》韩译"促使韩国逐渐形成本民族自身的语言文字体系,并促进了以"言文一致"为目标的"国语国文运动"顺利地开展。而在中国,基督教同样经历了传播和"汉译"的过程,却难以获得知识分子和大众的心理认同,这与中韩两国不同的宗教信仰基础、儒学影响程度及心理接受机制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