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读了贵刊2009年第07—08期卷首语——刘松老师的《感动自己》后,我思考了很多。刘松老师是名师、名校长。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深入的研究,本人十分佩服。但文章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也许能得到刘老师更多的赐教。  相似文献   

2.
拜读了贵刊2009年第07-08期卷首语--刘松老师的<感动自己>后,我思考了很多.刘松老师是名师、名校长,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深入的研究,本人十分佩服.但文章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也许能得到刘老师更多的赐教.  相似文献   

3.
听说好友刘松要上《小学教学》(数学版)“人物聚焦”栏目,心中非常高兴。这充分说明刘松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刚满7岁的刘松是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把他寄养在我家里。他脾气倔,动不动就哭。问他什么,不问十几次他就不会答应。自己不会刷牙,不会洗脸。我常常为如何教育他而犯愁。他一切只能听老师的,可我既不是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家长,要教育好他还真需要找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春季学期,在我区举办的"名师八桂行"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刘松老师的《四则运算》一课。刘老师的课从一道算式"100-24×3"开始,他让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再追问学生"为什么‘28’这个结果是对的?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以及"‘100-24×3’如果想等于228,可以添一个什么符号?为什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最后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6.
刚满7岁的刘松是一年级的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把他寄养在我家里。他脾气倔,动不动就哭。问他什么,不问十几次他就不会答应。自己不会刷牙,不会洗脸。我常常为如何教育他而犯愁。他一切只能听老师的,可我既不是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家长,要教育好他还真需要找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今年听了几节名师的数学课,与往年相比。多了一个元素——阅读指导。以下从刘松和张齐华老师的同课异构来欣赏名师们的阅读指导.对比中感悟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数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听说好友刘松要上<小学教学>(数学版)"人物聚焦"栏目,心中非常高兴.这充分说明刘松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有机会随堂听了几位数学同行使用新、旧教材的课,因为自己位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第一线,也正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摸索尝试,所以几位老师的课对我启发很大,更引起了我对当前课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曲淑华 《山东教育》2000,(13):38-38
有一首儿歌这样写着:“妈妈放开手,娃娃自己走……”今天我要说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放开手,给学生活动的自由,让每个小脑筋开动起来,自己掌握知识。老师都知道学生自主的学习是最可贵的,可又总是不放心,怕学生走弯路,怕学生掉队,于是每种知识、每种解题方法都苦口婆心地说几遍。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这样他们将永远不会自己走。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多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自己想,自己做。一、引入生活的活水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我…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看老师分析时是明白的,可让其自己去做时,学生又不会照老师分析的那样在充分理解了题意基础上再做。即使老师再三叮嘱求多的用加,求少的用减,看清楚谁多谁少等,可学生往往还是我行我素,一读题目就做,怀侥幸心理,猜谜式地做题,根本没有学会如何分析思考。那么,怎样"逼迫"学生去分析思考呢?归根结底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理解题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主要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听了沈重予老师的一次教育讲座,沈老师讲的一则案例引起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洪霞 《广西教育》2005,(7A):54-55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活动,聆听了数名特级教师的课及部分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感受最深是黄爱华、刘德武、刘松这几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它给我们予许多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我始终忘不了和吴正宪老师的第一次见面。那是2002年的冬天,在珠海。虽然从未见过面,但凭着在文章中所“认识”的吴老师,凭着从他人那里听到的吴老师,我已在自己的脑海里想象出了吴老师的形象,于是在一种期待中,在见面的那一刻,没有介绍,四目相对,我说:“您就是……”从那时起,我们便携手在我们共同热爱的小学数学教育道路上前行着,围绕我们都在思考的小学数学热点问题讨论着。  相似文献   

15.
老师在课上的语言是传播知识的渠道之一,老师的语言里蕴含着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期待,学生通过对老师语言的揣摩来思考,所以老师要明白自己的语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学习语言技巧,让自己的语言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学生从自己的语言中学到最多的知识。这是老师综合素质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切都是陌生的,对任何事情的参与意识和热情都很高,往往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想法,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应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他们,而是应顺势引导,在教给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做人。此篇文章是因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解答,引发了我的思考而做。  相似文献   

17.
在单元测试中,习惯上,往往是老师命题,学生答卷,也就是老师设计好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新课改要求下,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命题.促使学生自己在复习的基础上思考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再理解并加以应用和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这本身也是一种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淑芹 《成才之路》2014,(13):34-35
正"这种题型,都讲N遍了,怎么还有那么多人错?"老师们常有埋怨,尤其是阅完卷统计得分率时,更是感慨万千。为什么呢?老师和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认知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方法,学生并不一定认为简单。但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就不一样了!他们的方法有的不比老师差,有的也许看上去比较繁,有的甚至片面,但这是学生自己的理解,是自己思考的结晶,反映了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对可取的方法,老师要适时地肯定、赞扬;其他的,老师则要用欣赏的目光加以鼓励并相机点拨,及时对不够科学的地方加以引导,让其享受自己"完整的一遍"。这  相似文献   

19.
正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纪老师的案例《第一次,我没让他参加考试》,很能理解纪老师此刻的心情。自己全身心的付出,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守候了六年,用心浇灌了六年,换来的却是为了一节体育课如此昧着良心的告黑状,的确叫人难以接受。我今年带的也是六年级班,下面结合自己的班级谈谈我的几点思考。一、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这是纪老师班的案例,可从中我却看到了我们  相似文献   

20.
仔细拜读《小学教学》2009年第7—8期刘松老师的《“打电话”教学预案》后,为刘老师巧妙的引入、循循善诱的展开和幽默风趣的风格所折服。我们组织了几位骨干教师对刘老师的预案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颇有收获.但也有一些困惑和思考。现撰述如下,以求教于刘老师和各位行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