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传媒人物     
《青年记者》2010,(17):23-24
简介:郭德纲在8月份遭遇了戏剧性变化。起因是他的一栋别墅被指占用公共绿地,8月1日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娱播报》记者周广甫探访别墅时,被郭德纲弟子李鹤彪打伤。郭德纲随后在相声表演中斥记者“妓女不如”,斥北京电视台“龌龊”,称李鹤彪为“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文坛,“马文兵”是一位名头很响的作者。1960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以“马文兵”署名的《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人性”问题上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批判地继承托尔斯泰的艺术遗产》等大块文章,都在《文艺报》占有重要版面,在当年文艺思想理论界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3.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有人认为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还高出许多,称他为现代“孙武”、“军种”。白崇禧也称他足“共军第一号悍将”,但毛泽东却对他别有看法,为何?其实,如果熟知党史军史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4.
德国出版商和出版社:寻找畅销书■马文■张祥静现年73岁的西格费里德·泽尔特是德国著名苏尔康普—英泽尔出版社经理,曾获“歌德纪念章”和“金星十字大勋章”。他是德国战后最主要的出版商,德国当代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著作正是由他出版,并名扬世界的,他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5.
德国出版商和出版社寻找畅销书马文张祥静现年73岁的西格·翁泽尔德是德国著名苏尔康普-英泽尔出版社经理,曾获“歌德纪念章”和“金星十字大勋章”。他是德国战后最主要的出版商。德国当代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著作正是由他出版,并名扬世界的。他的观点是:注重现...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蓟县上仓公社后秦吝庄大队,人们都传颂着一段“‘光棍堂’引来了4只‘金凤凰’”的佳话。说的是地主家庭出身的社员马文志,过去曾被错划为地主成份,今年被落实政策,改为职员成份以后,他的4个打光棍的儿子先后找上对象。马文志有4个儿子,大儿子明珠41岁,二儿子明泽31岁,三儿子明辉29岁,四儿子明伟26岁。这哥四个,个个精明强干,一贯劳动扎实,是庄稼地里的好把式。可是,就因为是地主家庭出身,一直说不上媳妇。他家成了村上有名的“光棍堂”。今年春天,大队在落实中央关于对四类分子的政策中,根据马文志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他本人的成份。于是,前来说媒的踢破了门坎子。不到一个星期光景,老大、老二、老三都说上了媳妇。老大很快就成了亲。前些天,老四也搞上了对象,这4个媳妇中,有3个是贫农的女儿。  相似文献   

7.
谁是“百科全书之父”? 西方人喜欢把某重要事物的创始者称为某事物之“父”。那么,谁是“百科全书之父”呢?西方比较多的人认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因为他为了讲学编写了全面讲述当时已有的一切学问的讲义。也有人说是柏拉图(前427~前347),他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有人说是斯彪西波(卒于前338年),因为他留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硝烟弥漫的报业战场上,冲出一彪“黑马”,如成都的《华西都市报》、西安的《华商报人郑州的《大河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等,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以说,郑州无人不知‘十河”、成都无人不知“华西”、西安无人不知“华商”。这彪“黑马”,就是当今报界的新型晚报——都市报。都市报一问世即受到都市市民的青睐,其发行量、广告收入也扶摇直上。1995年创办的《华西都市报》,日发行量已达50万份,到1997年广告收入达8O00多万元。都市报激活了我国报业市场,引发了区域件报、Dh竞争的战火.此种现象令人深思n一…  相似文献   

9.
梁山好汉的诨名,有不少是以动物而起的。这些动物有麒麟、龙、虎、豹、彪、猿、犬、鼠、蛇、蝎、蚤、蚊、蜃、龟、雕、鹏①等,以上这些还不难理解,但有几个就不大好懂。 有一位好汉叫邓飞,绰号为“火眼狻猊”。《水浒传》第四十四回介绍邓飞道:“为他双睛红赤,江湖上人都  相似文献   

10.
出生于湖北黄冈回龙山镇林家大院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林彪),都是同曾祖父的兄弟。林育英比林彪大10岁;林育南生于1907年,是林彪三伯父林协甫的儿子,比林彪大9岁。三人的祖父是亲兄弟。  相似文献   

11.
打开他那本厚厚实实的摄影作品集,读着那一幅幅富有特色的照片,只觉得一股浓浓的“油味”扑面而来。不论你是在油田生活或是从未到过油田的人,似乎都受到石油的洗札,得到油田美的享受。他,包升,川中油气公司摄影干事,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摄影协会四川分会理事,遂宁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他今年35岁,就有近400幅作品在全国、省、地市级报刊发表,被四川企业界的摄影前辈看成是“可畏的后生”。  相似文献   

12.
章俊  康思超 《大观周刊》2011,(13):60-61
本文主要探讨了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以及他的钢琴作品。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德彪西式的灵魂所在——通过他的几部钢琴作品挖掘出德彪西钢琴语汇的特点。第二:德彪西式的灵感来源--从作曲家所处的年代以及生活背景探究他音乐语汇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我由文学研究转入新闻传播学领域,一个名字便屡屡响于耳畔。他历经生死却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他几遭诋毁却对党和人民始终如一信赖,他戎马半生却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情有独钟,他功成名就却从未停歇对自我的反思。他就是甘惜分。他为我国新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影响中国的新闻人”[1]。一、少年时代甘惜分祖籍四川邻水,乳名“在碧”,曾名“霞  相似文献   

14.
马野庄是河南省长垣县苗寨乡的一个穷村,原本名不见经传。可自从村里出了个马文仲之后,一下子在四里八乡声名鹊起。 马文仲有名,是因为他把人家学校不要的差等生一个个变成了勤学上进的好学生。他办的专收差等生的学校,十年来使1000名失学儿童复学,其中800名考上了中学,升学率之高在整个新乡市的乡村小学  相似文献   

15.
一次读到美国著名记者埃得加·斯诺的文章犤1犦时我不禁哑然失笑。斯诺在他的文章中写道,他曾于三十年代初到中国并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甚至远到云南。在云南,他碰到了当地的两个军阀,一个是外号“十个老婆的麻子”张凤春;一个是外号“笼中虎”的龙云。对于这些所谓师长、军长之类的旧式军阀,斯诺觉得他们的行为举止总让人感到“蹄笑皆非”,认为他们不过是“滑稽戏似的军队首领”。张凤春竟然娶有十个老婆;龙云则因为当年为绿林草莽时被人抓住,关在木笼中游街示众,故有“笼中虎”的“雅号”。毛泽东诗云: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犤2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干戈不息,战乱连年。这其中,军阀割据是旧时代中国的一大特色。北有“东北王”张作霖、“狗肉将军”张宗昌、“倒戈将军”石友三、“西北王”胡宗南、“西北四马”———马步芳、马福祥、马鸿逵、马鸿宾、“大炮”盛世才……南有“南天王”陈济堂,“小诸葛”白崇禧、“双枪将”(手枪、烟枪)王家烈……最大的军阀当属“一代枭雄”蒋介石。笔者身在四川,对四川军阀的情况特别做过一些调查和了解,不算太大的四川,旧时代军阀竟多如牛毛,像“巴壁虎”刘湘、“羊子”杨森、“傻儿师长”范绍增、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陕西作家称作“陕军”,那么安黎就是“陕军”中新崛起的一彪“独立特种兵”了。他的文化根系是扎在黄土深厚的三秦大地上的,但他的小说却与以往陕西作家的作派有了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为安黎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操作方法都带有较强的现代气息,而同以柳青大宗师的传统小说拉开了较大的距离。我对安黎的读书、写作情况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了解很少,但凭我的感觉判断,他应当是比较孤独,不喜欢扎堆,不张扬,但很勤奋,只是埋头读、写、思考的那一类。我还判断,他的读书范围很宽,而外国的书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他会读书,不生吃、不浑吞,能消化吸收并变成自己的血肉。我以上的评判,主要是以他的书为依据的。我特别欣赏他的《小  相似文献   

17.
三、“傻儿”师长傻话多四川电视台曾经播出过方言剧《傻儿师长》和《傻儿军长》,在观众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剧中的“傻儿师长”和“傻儿军长”是有人物原型的,他就是范绍增。范绍增,名舜典、号海廷(1894~1977)大竹人氏犤8犦,曾任国民党八十八军军长及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将军衔,他是四川军阀中一起(注:四川方言,“紧跟”之意。),而且,还要贴得梆紧!(注:四川方言,“跟得很紧”之意)”其实范绍增是属于那种面带傻像心明眼亮的人,他能从一个农家子弟转而连长,营长,团长……一级级的升上去,没有点心计是显然不可能的。特别是临解放时,他率部参…  相似文献   

18.
湖北沙市报记者王家绵写的本报专访,在读者中有一定声誉。来沙市的名人他几乎都采访过。尽管他是一名小报的记者,在专访知名的“大人物”的时候,却从来没有畏缩过。 1984年12月,全国人大四川、湖北视察组来沙市,王家绵得知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在此行之列。他找到曹禺下塌的房间,刚敲门,便被省里派来的保卫人员拦住。他说:“我是沙市报记者。”“省里人”说:“省报、长江日报的记者采访我们都拒绝了。”“他回故乡来了,见他一面也不行吗全”“不行!”王家绵只好暂时离  相似文献   

19.
对“企业档案馆质疑”的质疑杨爱东,刘军《浙江档案》1996年第11期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马素萍同志的“企业档案馆质疑”一文,(以下称“马文”)作者从档案馆的自身性质、工作特点、馆藏结构及国家档案馆网络的完善四个方面论述了不宜提出企业档案馆的概念。我们对...  相似文献   

20.
1993年10月,在同乡的介绍下,四川绵阳市安县秀水镇五一村的农民杨伍伦背着一卷行李外出打工,从四川来到山西寿阳,成为山西晋中市寿阳县段王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采煤工人。15年来,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最平凡、最艰苦的岗位上,用智慧和力量,以及百折不挠、不畏艰险的精神,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2008年11月16日,杨伍伦跨进了人民大会堂,捧起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的奖牌。他成了广大农民工队伍的佼佼者,成为煤海中一个耀眼的农民工“明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