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碘化钾是化学实验常用的试剂,在使用中其溶液在空气中遇到氧气容易被氧化成碘单质,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更快.经过理论计算表明,配制碘化钾溶液时加入适量的结晶碳酸钠,可使碘离子在碱性环境下稳定存在,能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2.
碘化钾是化学实验常用的试剂,在使用中其溶液在空气中遇到氧气容易被氧化成碘单质,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更快.经过理论计算表明,配制碘化钾溶液时加入适量的结晶碳酸钠,可使碘离子在碱性环境下稳定存在,能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探究结合理论探讨了碘化钾遇空气氧化变质的酸碱性条件,得出如下结论:在碱性溶液中,碘离子也是可以被氧气所氧化的,且随着pH的减小碘离子的氧化越容易.碘单质并非在任何的碱性条件下都发生歧化,碘单质的歧化反应是需要一定pH范围的.根据实际的酸碱性可知,用4H++4I-+O2=2I2+2H2O表述碘离子在空气中氧化变质的过程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市售食盐中的碘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售加碘盐中的碘素主要以IO3^-的形式存在,而IO3^-在酸性介质中能被I^-还原成I2,生成的I2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的蓝色刚好消失为终点,从而求得加碘盐中的碘含量。  相似文献   

5.
间接碘量法是用碘离子来还原电位比E°_I_2/2I~-高的氧化性物质,定量地析出碘,然后用淀粉作指示剂,用Na_2S_2O_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确定终点的方法是以滴定过程中碘—淀粉的蓝色出现和消失为依据,除用电位法确定终点以外,所有的教课书和实验书上无一例外。 碘当有KI存在时,因淀粉的吸咐作用,生成蓝色的复杂配合物,其反应原理可简单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臭氧。臭氧为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不稳定,在常温下分解较慢,437K以上迅速分解.O3比O2有更大的化学活性,它无论在酸性或碱性下都有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大气高空的臭氧层可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量的紫外光线,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放电作用可转化为臭氧.空气中臭氧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内,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因微量的臭氧能氧化细菌中的蛋白质,消毒杀菌.现在,臭氧常作为消毒柜、饮水机及室内空气净化器中主要杀菌剂.  相似文献   

7.
题目.(2011年浙江理综化学26题)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3I2+6OH-=IO3-+5I-+3H2O;KI+I2=KI3……(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下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ub><sub><sub>。解析:依题意知,K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介质不能  相似文献   

8.
盐酸羟胺自氧化法测定SOD活性的电化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羟胺在碱性水溶液中发生自氧化反应,可产生O2-·,其自身被氧化为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介质中SCN-催化亚硝酸根离子与二苯胺-4-磺酸反应生成具有电活性的亚硝基化合物在-0.60V处有一波形很好的二阶导数极谱峰.在一定条件下,极谱峰电流的大小与亚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呈线性关系.体系中加入SOD,使生成的亚硝酸根离子的量减小.由此建立了通过检测亚硝酸根离子的生成量来测定超氧化歧化酶活性的电化学方法,测定了酶活力曲线,并研究了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对O2-·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小型流化床试验台上比较了晋城无烟煤在空气和富氧燃烧下 SO2的释放和脱除特性,考察了燃烧气氛、氧浓度、床温和石灰石的添加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30% O2的富氧燃烧条件下 SO2的释放量明显高于其在空气燃烧条件下的释放量;随着富氧燃烧气氛中 O2浓度的增加(从21%增至40%),SO2的释放量显著增加,当氧浓度达到50%时,SO2的释放量有下降的趋势.床温860~920℃对SO2的释放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其脱除有显著的影响.在空气和30% O2富氧气氛下,SO2的最佳脱硫温度均为880~900℃.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剂型消毒剂1 .臭氧臭氧为淡蓝色液体 ,有鱼腥味。不稳定 ,在常温下分解较慢 ,43 7K以上迅速分解。在MnO2 、PbO2 、铂黑等催化剂存在下或经紫外线辐射都会使臭氧分解。2O3=3O2  ΔH°- =-2 84kJ·mol- 1这个放热分解反应说明 ,O3比O2 有更大的化学活性 ,它无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因为臭氧具有氧化能力强和反应速度快的特征 ,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和废气等方面。例如 ,可利用臭氧从含低浓度的SO2 的废气中制取硫酸 ;把工业废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苯、醇变为无害物质。空气中臭氧含量在 1 ppm以内 ,对人…  相似文献   

11.
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Zn(Ac)2(乙酸锌)沉淀水中S2-(硫离子)抽滤除去水中其他杂质,使沉淀在碱性条件下被H2O2(过氧化氢)氧化成SO42-(硫酸根离子),用电导检测器离子色谱仪测定SO42-换算成S2-含量,检出限为0.02 mg/L(S2-),对ZnS(硫化锌)沉淀条件的选择,影响氧化ZnS的因素,空白及干扰问题进行了实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以甲苯为分散介质,Fe2O3.6H2O和空气中的氧气为氧化剂,Al2O3为催化剂,催化氧化偶联2-萘酚合成外消旋BINOL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60-90℃下反应10 min,m(2-萘酚):m(Fe2O3.6H2O):m(Al2O3)=1:2.5:1.4时,BINOL收率达82%.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册,关于《质量守恒定理》这一节,我按书本4 8页上要求,做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结果发现,在封闭条件下用0 2 4克镁带完全燃烧后称量为0 35克,与教科书上写的“用0 2 4克镁带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称量为0 4 0克”的结论不符。1 对镁带燃烧实验的探究通过讨论后认为:有可能由于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氧化镁。虽然做实验前用砂皮把氧化膜擦去,有可能没有把氧化膜除尽。这样做演示实验时,由于氧化膜不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实验结果偏低。于是我就用从化学试剂商店新买的镁带…  相似文献   

14.
磷及其燃烧产物和水化物都有较大毒性,而且最终都可能被排放到环境中会造成污染.为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污染问题,我们经过实验探究,最终根据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性质,利用过量氢氧化亚铁吸收一定体积空气中氧气的方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获得了成功.此改进实验具有装置简化、操作简单、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物化学本科教学实验脂肪酸的β-氧化的实验原理复杂、耗时长、成功率低、实验结果不明显等特点,本研究分别从原理分析、材料处理、I2与Na2S2O3浓度、沉淀蛋白质、保温时间、水浴温度、HCl用量、滴定终点判断和公式计算等方面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实验,也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同学们不仅要掌握实验原理,还应对实验进行拓展。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利用可燃物将空气中的氧气耗尽,使气压减小,致使水位上升,通过水位上升的刻度推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药品的选择应具备以下条件:(1)能在空气中燃烧,且量要足,以耗尽空气中的氧气;(2)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3)燃烧后没有其它气体生成。为满足以上条件,实验时通常选用的可燃物是红磷或白磷,而不选用木炭或硫粉。拓展思维:实验时可燃物如果选用木炭或硫粉,为使实验取得成…  相似文献   

17.
碘量法测铜的传统操作是在被测液中加入过量的KI,用Na_2S_2O_3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入淀粉溶液,继续滴至淡蓝色时,加入硫氰酸盐,再滴到蓝色消失为终点。分析化学教材中特别强调硫氰酸盐必须在临近终点前加入,其原因是:①硫氰酸根(SCN~-)离子与二价铜离子反应;②硫氰酸根(SCN~-)离子与碘反应,致使测铜结果偏低。笔者通过实验得出两点意见:(1)在有过量KI存在时,不发生教材中所述①、②类反应;(2)硫氰  相似文献   

18.
刘雯  丁伟 《化学教学》2023,(7):69-72
基于碘量法原理,采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被测物中碘元素的含量。借助氧化还原电势传感器和液滴数传感器获得滴定曲线图并确定滴定终点,从而测得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与传统实验相比,运用数字化实验数据进行表征使氧化还原滴定过程可视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提升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9.
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一氧化氧遇到空气,立即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8HNO_3(稀)=3Cu(NO_3)_2+2NO↑+4H_2O 2NO_+O_2=2NO_2 (无色) (红棕色) 在试管中做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由于试管中的空气很难被生成的一氧化氮排尽,一氧化氮接触空气,又立即被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因此很难看到真正无色的气体,也就很难使人确信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而不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若改用注射器做这个实验,使生成的一氧化氮与空气隔绝,就能看到生成的气体确实是无色的一氧化  相似文献   

20.
师范院校用分析化学实验教材中,以碳酸钙作基准物质标定EDTA溶液浓度时,以酸性铬蓝K和萘酚绿B(K-B)混合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颜色由紫红变为蓝绿。经数届实验教学中发现,其颜色变化敏锐程度受实验条件影响较大,实验不易做成功。为此,根据资料改以铬黑T(EBT)取代K-B指示剂,摸索了实验条件并应用于数届学生实验,终点颜色变化敏锐、稳定,效果良好。在pH10的条件下,铬黑T与Ca~(2+)显色不灵敏,但对Mg~(2+)灵敏。EDTA与Ca~(2+)、Mg~(2+)形成配合物时,其稳定性有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