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高中生物新教材实验改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验内容 ,意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技巧。这非常好也非常必要。但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通过反复实验验证 ,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操作不太合理 ,需加以改进和创新。如实验一、实验六及实验七中皆有用斐林试剂验证还原性糖的存在 ,操作中都用水浴加热至煮沸 1min ,结果得不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而得到的是黑色氧化铜沉淀。究其失败的原因是 :氧化亚铜极不稳定 ,在缓慢水浴加热过程中被氧气氧化生成CuO ;再有 ,Cu(OH) 2 在缓慢水浴加热过程中分解…  相似文献   

2.
通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一定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你如果取过量的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在反应后剩余的黑色的氧化铜中可以观察到红色的粒子,这红色粒子不是氧化亚铜,因为它不溶解在热的稀酸中。在试管里放入足够量的这样的红色粒子,注入适量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硫酸铜,这说明红色粒子是铜。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化学第二章中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描述,似乎由黑色物质变成的红色物质都是铜。这红色产物都是铜吗?我们重复实验多次,经检验,这红色产物不全是铜,其中还含有氧化亚铜。这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作证实。我们设计的实验,除氧化铜的来源不同外,具体操  相似文献   

4.
精心设计了钠与微量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及产物研究,通过改变和控制实验条件等探究证实了该反应产物有红色固体物质铜、黑色氧化铜、砖红色的氧化亚铜和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等物质.  相似文献   

5.
在几次教育实习中,我们发现高一课本中演示实验[2—3]氯气和氢气混和用镁条点燃进行光化爆炸的成功率很低;演示实验[2—11]碘晶体升华的过程中,用酒精灯加热时容易熔化成液体;还发现初中课本中演示实验[3—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粉末,常常只得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而不易得到光亮的铜镜。严重地影响学生有关化学概念的正确形成和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中教法”实验课中进行探索研究。这次  相似文献   

6.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无论从实验准备、实验条件上,还是从实验效果上来看,都是初中化学中比较难做的实验之一。常见的做法一般有:先将刚烘烤后的木炭放在研钵中研细,再加入氧化铜,一起混合均匀后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一般为1:(9~13);或在课前用水把混匀的木炭与氧化铜调成糊状,用玻璃棒将糊状物均匀涂在试管底部内壁上,晾干后加热:或加热硝酸铜产生氧化铜薄层,再加入烘烤过的研细的木炭粉并加热这些做法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中很烦琐,并且对实验  相似文献   

7.
把"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作为一个研究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效果理想.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按照改进方法如①把木炭改为活性炭;②活性炭与氧化铜配比:活性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在1:(7~13)的范围内;③把研细混匀的活性炭和氧化铜平铺在试管底部,加热实验,现象不明显.一次无意中用乙醇把混合物调成糊状后加热,1min出现现象,继续加热至2min,试管内壁出现铜镜,试管内黑色混合物变为红色.  相似文献   

8.
对中学化学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以酒精灯的氧化焰处加热变黑的铜丝或铜片来代替氧化铜粉 ,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时间短 ,易于操作 ,成功率高 ,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9.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我分别都做了这样的改进,将氧化铜粉末加水调成糊状,涂抹在试管壁上,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烘干(这些实验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再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效果与碳的种类、氧化铜纯度、加热源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首先从热力学角度探讨该实验可能发生的反应历程,再在不同质量比例、不同种类的碳、不同纯度氧化铜、不同温度等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并对其反应产物进行鉴定,用简单比较法找出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碳粉和氧化铜质量比为1:11.5;混合研磨时间为15m证;用火焰温度较高的酒精喷灯加热;碳粉选择还原性碳粉;氧化铜选择分析纯氧化铜。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而在近年的竞赛题和中考题中,常常出现对碳和氧化铜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探究的题,很多信息都反应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不一定只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和一氧化碳。这不禁使我们产生迷惑:碳和氧化铜反应的产物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2005年第1-2期上刊登了刘晓渝老师《镁与氧化铜的加热反应实验太危险》一文,文中指出:镁与氧化铜的反应不能在试管进行。笔者拜读该文后。对镁与氧化铜的加热反应实验进行了反复试验,发现质量比较小的混合物完全可以在试管里进行反应。而质量比较大的混合物,完全可以在坩埚里进行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顺序,我们补充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将一卷光亮红色的薄铜皮在酒精灯外焰加热,铜皮表面很快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铜(说明在较高温度下,铜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将黑色的氧化铜放入管口略向下倾斜的试管底部,先通入氢气,驱尽试管内空气后,用酒精灯加热,过一段时间后,黑色  相似文献   

14.
用氢还原氧化铜(Ⅱ)和氧化亚铜(Ⅰ)的实验,精确度高,再现性也好。它的化学变化可以用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然而,这个实验用氢作为还原剂的缺点是:装置复杂,常常引起爆炸事故,危险性高等。为此,曾经尝试用丙烷或瓦斯(煤气)来代替氢,但很难说,比前者好。因此,笔者就采用较简单安全地还原氧化铜的方法进行探索。其中,用甲醇还原氧化铜的方法,可考虑在初中或高中采用。一、方法1 实验装置及其特点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把能承受强热的玻璃棉,装在试管(21mm)的底部,使它浸泡在甲醇里。  相似文献   

15.
任娟  杨东清 《化学教与学》2013,(4):85-85,97,F0004
将纳米氧化铜与木炭混合,用研钵研磨后,装入试管,酒精灯加热片刻,即可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用此办法对课本实验加以改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铁粉能加快碳与氧化铜反应的速率。利用有防风罩的酒精灯加热研细并混合均匀的碳粉、氧化铜粉末及铁粉,可快速把实验做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总结文献资料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自制的高活性木炭粉,以酒精灯为热源,在传统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比较实验,使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良好的课堂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初中化学中有三处“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演示。为了使实验更加鲜明准确,可作如下改进一、课本73页“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用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结果生成的铜,不具有金属光泽。如改用电灯花线中细铜丝灼烧其表面成的氧化铜(此反应可在讲氧气性质时让学生熟悉)代替,当通入氢气少许,加热,即可看到氧化铜还原成具紫红色光泽的铜,同时试管口有水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若按课本或教参所述的方法操作,很难从黑色混和物中辨认出被还原出的红色的铜,现象很不明显。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经过几年的探索、改进,终于找到一个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办法,下面就介绍改进实验的具体操作和装置。取一束红色的细铜丝,放在酒精灯焰中加热至全部变成黑色(用以代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然后埋入研细的木炭粉中,置于试管底部,让部分覆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露出炭粉,再用酒精喷灯加热,如下图:  相似文献   

20.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由化学方程式计算,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是:且:亚3,在实际操作中,教学参考书介绍此比例限制在1:(9~13)的范围,但经过本人反复的实验测试比较,我认为碳与氧化铜在实验中的最佳质量比的范围应为1:(10~12)。通常用普通试管进行加热,需4~5min,且还原产物中较难看到红色的钢生成,我将普通试管底加热吹薄,提高了反映速度(迅速提高反应物的温度),使该实验只需1~2min即可完成,且效果非常明显。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王兰$贵阳市第十四中学!55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