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武当武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基本特征进行阐述。1.武当武术文化的形成;2.道家的基本理论对武当武术文化产生主流影响;3.开放的武当道教融合了诸子学说,殷实了武当武术文化;4.武当武术文化的多元与广博。  相似文献   

2.
武当武术,源于武当山,经数百年,历代武当武术宗师的不断观摩、仿效、意会、实作、完善、应用,把武当道家理学与民间武术溶为一体,由最简单的“八门五手”的十三势拳而发展到今天众多的门类,形成了有其独特内容和特点的中华武术中的一大流派.由于其系嫡系单传,而且道教中讲究,欲大成者则比功也,欲小成者武事也,视奉勇为未技,故典籍中多不载道士武术活动,因而武当武术失传不少.近几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武当武术的渊源及失传套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挖掘整理,取得了显著成绩.虽然武当武术的产生、创编与其他武术门派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但武当武术毕竞产生于武当山,必定要受到武当道教文化,武当地理、地势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武当武术根据这些方面创编而来的问题阐述甚少;另外根据检索工具和追溯查找的方法所得资料对此问题的说明感到不具体、不全面,因而作者自身希望从此方面入手,对武当武术的创编来源作一定的叙述说明.  相似文献   

3.
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武当山特区居民对武当武术影响的感知和态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当武术对武当山特区居民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影响较小,但有强烈的荣耀感和参与实践的意愿,有通过武当武术的产业化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期望。建议通过建立健全武当山特区的参与机制来调控居民对武当武术的感知,优化武当武术发源地的区域示范效应来促进武当武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武当武术中的玄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武是武当道教崇拜、信仰的核心内容,影响着武当道教的所有活动。玄武的动物原形及长寿之法,成为武当道士武术活动的重要模拟对象,同时也使武当武术这种活动表现出玄武崇拜的宗教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武当武术的文献资料并加以联系对比,结果发现了众多的以武当道教龟神命名的功法、招形名称,反映了武当武术中折射出来的武当道教文化内涵,简要论述了武当道教龟神对武当武术内功、技击方面产生的作用、影响,以及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对武当道教门派龟神的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6.
武当道教武术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奥妙.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道家学派的思想理论,其深刻的哲学思想至今为武当道教武术及中华传统武术所接受运用,其无形的思想融入在有形的武术当中.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出武当道教武术中庄子的由巧得技,由技入道,通过“养气”而达到人生最高境界的表现形式,追寻武当道教武术与庄子思想的理论渊源,探索武当道教武术的理论精髓,以推进武当道教武术文化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武当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的代表.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为中国武术一大名宗.目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的成名已有600年历史,但学者、专家、权威机构,著作、文献中从未见到记载与标识,在湖北板块中国武术主要拳种分布图中也未见到文字记载,也就是说武当武术没有纳入中国武术之列,也没有纳入湖北地方武术.从武当拳法研究的挖掘与整理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辅以体育考古学的角度与视野,探讨其与武当武术的关系,经过20余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统计、分类,构建了武当武术拳械的基本框架,以填补中国武术拳械目录之空白.  相似文献   

8.
白马山开发武当武术文化旅游,意在弘扬武当武术,传承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与武当山旅游互补,推进武当武术的产业化发展,为十堰乃至全国、全世界提供真正意义的中国"武当武术旅游"与健身、养生旅游场所,提高武当山与整个十堰地区旅游核心吸引力与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黄氏父子对武当武术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为明代大思想家、哲史学家,又是一位重要的武术家;其季子黄百家也是著名的史学家,武术大师。黄宗羲所著《王征南墓志铬》;黄百家所著《王征南先生传》、《内家拳法》是中华武术史上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武当武术的重要历史文献。对武当武术特别是对内家拳的研究提供了最早的历史史料和详实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证了黄氏父子对武当武术的历史贡献:为武当内家拳之源流勾画出了历史脉络;证明了张三丰是内家拳与太极拳的创始人;记载了内家拳的沿革与五字诀;说明了内家拳的特点:论述了内家拳的内容与要领。  相似文献   

10.
武当武术是以道教理论为基础的。武当武术的“拳法自然”、“拳法阴阳”、“守柔处雌”、“后发制人”等理论都源自道教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1.
徐本善是近代武当道教史上最负盛名的武术大师。他武功高强,性情仁厚,济贫扶弱,惩恶扬善,援助红军,以其精湛的武艺和高尚的武德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颂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集整理,结合巴人在武当山地区的活动,以及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巴人与武当山武术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当山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巴人密切相关,巴人在武当山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庸笔下的武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是武侠小说中描写武当的经典文本,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其中武当山、武当武术、武当道士等艺术形象,小说字里行间浸润了"道"之神韵,体现了武当文化的精魂.它们作为一种"能指",旨在表达了对"所指"--诗性精神的高扬,和对道家传统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以沧州辖区的30多所学校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目前沦州区域武术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为推动沧州区域武术校本课程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鄂西北高校新生开设武当武术选修课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认为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武当武术选修课是可行的,符合我校的实际,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体育兴趣、意识的培养,运动规律的掌握、运动能力的提高和锻炼习惯的形成,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贺龙自幼习武,武术伴随其一生,因此对于武术有着高度的理解.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贺龙关于武术内容的理解及其论断进行了研究.贺龙认为:武术根植于民间,发掘、整理、提高、推广为武术发展的指导方针.同时明确了太极拳是一种能够打人的拳法,具有高度的技击性.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明确该抛弃,发扬什么,着重发展武术的技击特性.同时在发展武术的过程可以借鉴体操与舞蹈等优点进行武术化,但是不能化武术.贺龙的武术思想是一种成型的,具有时代性,对于中华武术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武当文化是以特定文化价值观为指导,以道家思想为根基,以道教"太和"精神为内核,以武当山古建筑为标志,包括武当山水、道教武术、音乐、风俗习惯等在内的一个非常复杂而奥妙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竞技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竞技体育项目.竞技武术的诞生和发展不仅拓宽了中国古老武术的发展空间,丰富了武术的体育文化内涵,也推动和促进了武术运动的发展和武术文化的传播,激发了其它武术形式的开展,带动了武术在学校的发展.竞技武术对整个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