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的梦永远都有着无比斑斓的色彩,本书以未谙世事的幼儿视角,讲述了童心对自然和宇宙的第一次探访。爸爸是一位牙医。秋天的傍晚,爸爸忽发奇想,要带着儿子去看宇宙。一路上,爸爸买了口香糖,那味道既清新,又特别;一路上,爸爸抱着儿子跃过水沟,那感觉既真实,又虚幻;一路上,他们看见了小石头上的蜗牛,看见了夜空中闪亮的群星,看见了微风里摇动的草穗、蓟花,那画面既温馨,又美丽……爸爸让儿子看夜空中闪亮的群星——小熊座、飞马座、天蝎座、天鹅座、天琴座、大犬座……慢慢地,一次寻常的散步变成一段温暖的旅程,留在儿子的童年记忆中。也许,这个故事是作家的一个回忆,发生在他的童年。  相似文献   

2.
1958、1959两年,我在《苏中友好》杂志帮助工作,未能直接经受“大跃进”的磨练和考验,在我个人是一大损失。 1960年春季期满回国,报社一位老同志对我说:这两年你不在国内,没有犯宣传上那许多错误,以后又躲过“反右倾”那一关,够幸运的。我说:我倒不这么看。当时我要在国内,宣传上那些错误肯定会犯;“反右倾”,很可能要作检讨。不过,从长远来说,这未必没有好处。你我相处近20年,风风雨雨,过的关不算少了,可过一次长一次见识。  相似文献   

3.
……“梨园春”节目办得好 ,改版前不错 ,改版后更好 ,但就本人而言 ,最喜欢的节目是戏曲擂台赛和名家名段欣赏。因为期期都有新面孔出现 ,不但使戏迷们大饱眼福 ,精神振奋 ,而且对弘扬戏曲艺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南阳市水利局陈明哲……“梨园春”刚开播那阵 ,我们家为争电视差点生大气 ,我爹要看“梨园春” ,我儿子不愿意 ,结果俺爹把电视机一关 ,拿着遥控器走了说 :“不叫我看 ,你们谁也看不成。”气得我们直瞪眼 ,在他的强制下 ,俺全家现在居然都成了“梨园春”的戏迷了 ,不知道这个节目咋这么带劲……———漯河市舞阳县王铁柱…  相似文献   

4.
湖北新闻界的同志告诉我,《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是一个有胆略的记者。真没想到,我见到的他,竟是一位平平常常的年轻人。“王楚同志,你写的那几篇敞开武汉三镇大门的报道,我们都看了,想请你谈谈采访经过,比如……”没等我的话说完,他咯咯地笑了:“我还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初次见面,王楚这么一说,气氛也就宽松了许多。三十出头的年纪,一米七○的个儿,还有那一张带着浓重湖北口音爱说笑话的嘴,谈起什么来,没有顾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笨孩子,您对(我)这么好,我都不知道怎么说感激。张妈妈,您说我的病能治好吗?假如我的生命就在这停住了,我也无憾了,因为让我碰到了张妈妈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2,(3):61-61
<正>我要百分之一爸爸买了一个哈密瓜,儿子叫来了两个小伙伴分瓜吃。一个说:"我要二分之一。"另一个说:"我要三分之一。"儿子最后说:"这瓜是我爸爸买的,我就多吃一点,我要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对儿子说过:“爸爸没有过多的物质财富,只有个人档案,它能给人精神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兄弟     
有个家伙的MSN后缀写着:“听说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 在传统文化里,女人是可以不重视的,兄弟情义则高过一切,那是一种血性,锋利如刀。刘备当年就这么说,笼络了不少兄弟们的心。毕竟兄弟们可以帮他提头舔血打江山,女人则不过给他生了个扶不起的阿斗。  相似文献   

9.
去年2月3日,《郑州晚报》刊登了读者李振国写的题为《上大学的儿子冲厕所》一稿.全文如下:去年,儿子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全家都兴奋不已.我和妻子将儿子送到大连,我们三口在学校的食堂吃了几天饭,一算账,钱竟花去了近百元.儿子有点架不住了,不无担心地说:“爸,这里的消费水平这么高,我在这里读书,咱家的经济……”我和妻子一齐给孩子打了保票:“再苦再累也要挣钱供你读完大学!”  相似文献   

10.
天使的眼睛     
小小的儿子拿着一本画册来问我:“天使为什么长着一对翅膀?”我说:“因为天使在传播爱,人间太需要爱了。”儿子想了想,摇摇头说:“不对,天使太小了,他做不到。”儿子又问:“他为什么要拿着箭?”我说:“天使的箭射穿两个人的心,他们就会相爱。”儿子又想了想,摇摇头说:“把心射穿人就死了,怎么去爱呢?”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反驳他,因为这是他的眼睛从画面上得到的最直观的印象。但是如此直观的东西,大人怎么就忽视了?突然就想起一本书上说过的话:面对孩子的眼睛就是面对上帝的审判。在《皇帝的新装》里,指着不可一世的皇帝说“他没有穿衣服”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勇士。报纸上也有过这样的报道,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自己洗脱得天衣无缝,但是,公安人员拿出作案现场的一件凶器时,孩子马上说:这把钳子是我爸爸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将爸爸送上了断头台,因为他是孩子。孩子眼睛里的一切,既没有主观臆测也没有人为虚拟,只有事实,连灰尘也不可能掺进去的真实。所以,我很害怕孩子的眼睛,它流出的不管是欢喜或者悲哀,都会让人的灵魂哆嗦。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等等加在一起,也无法诠释现代文明的方...  相似文献   

11.
五十不憋     
带儿子回老家看望二老。妈妈对我说,你爸身体不如以前了,现在每天从下午开始尿就多了,晚上要起来几次去解手,白天还把裤子尿湿过。我赶紧说,那要去医院看看呀!爸爸埋怨说,男人老了都有这毛  相似文献   

12.
欢乐家庭     
亲爱的伙伴们,当你来到我家做客时,你就会发现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左边那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就是我,中间那个笑容可掬的就是我的妈妈,右边那个长着“瓜子”脸的人就是幽默而又风趣的爸爸。爸爸是个天生的乐天派,他经常以自己风趣幽默的性格为家里增添了不少欢乐。有一次,我和爸爸在公园打羽毛球,在我刚扔球准备打时,爸爸突然来了“舞”趣——只见他一前一后,一左一右地扭了起来,还把手里的羽毛球拍左一挥右一挥,手舞足蹈,似乎不是在打羽毛球,而是在跳“霹雳舞”。我和妈妈都被他那一连串滑稽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连旁观的小朋友也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1,(3):63-63
稿子太长 某公司老总做完工作报告,批评秘书说:"写这么长的稿子,我看见会场上的人都听得不耐烦了!"秘书诚惶诚恐:"报告本来不长,我……我不小心把复印的三份装订到一起了。"  相似文献   

14.
大凡开会,总有人念稿子.当年可不是这样的.不信,你读一读《毛泽东选集》,那里面所收的讲话稿,能让你一下子感受到会场的气氛.这是不用稿子讲话留下的痕迹. 我见过毛泽东演讲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在延安窑洞外面,小凳子上放着茶缸,毛泽东扳着手指头,正在一二三四地侃侃而谈.其实,老一辈革命家讲话都不兴念稿子.就说陈毅元帅吧,那简直是一个天才的演说家.凡是听过他报告的人,对他的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语言、豪爽的性格,都留有深刻的印象.据说有次他做报告,面前放着一张纸,人们都以为是发言稿,后来发现上面一个字也没有.陈老总的解释是:"我是怕有人说我不认真,才放上一张纸的.我自己说我想说的话,要啥子稿子嘛!"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月25日,整个湖南衡阳市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数万市民自发地以各种形式祭奠、追悼抗日老英雄、“狼牙山壮士”葛振林。而在追悼会现场,一个40来岁的男子久久跪在地上不肯起来,他一边哭泣一边说:“爸爸,儿子对不起您,以前我不能理解您,恨您,现在我才知道,其实您是最爱我们的……”  相似文献   

16.
"我准备离开这个城市了,我是来向你告别的。"一个朋友坐下说。"那你再准备到哪里去发展呢?"我问。"我准备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这里看着人情味浓,但干了这么多年,一点机会也没有。"他在这附近的好几个城市都干过,他说这一次他一定要走远,"走到南方的海边上去都行。"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新闻界竟然有那么多“才子”没有文凭? 为了一张文凭,今天又重新返回那阔别二十四年之久的课堂生活,依然作为一个学生,依然要接受那许许多多的严格考试。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早晨离家时,女儿问我:“爸爸,你今天到哪里去采访”怎么回答女儿?作为爸爸的我,只觉得脸红耳臊,恨无地洞可钻。为了获取一张大学文凭,使自己在评定职称的道路上扫除障碍,已是不惑之年的我,正处于编辑、创作黄金时期,实在是挣不脱文凭——职称,职称——文凭,这两者的缠绕,才又重新站到了这个已经陌生了24年的课堂上。其实何止于我呢?他们不也一样吗?  相似文献   

18.
何林宗 《中国档案》2004,(12):50-51
今晚参加合唱训练回单位时,已经快11:00点了吧?刚才打电话回去,爱人说女儿雨竹已经睡着了。五岁的雨竹昨天在电话里骂我是“小头爸爸”,她妈妈哄她说我每天很晚回去,很早就走了。听说她还真像“大头儿子”一样,每天给我写了封信呢!……明天中午再加两小时的班,历史档案著录工作应该可以完成了,晚上是该回家一趟了……  相似文献   

19.
我先要讲的问题是,我很长时间都无法接受我是在写散文这个现实。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用普通的人都能读得懂的方式来表达我的一些文化观念。有那么多理由促使我必须出行,在出行的过程中,我及时地在表达我出行的感受,如果不写下来的话,下一个景点就把上一个景点压倒了,由于这样的理由,我写了一篇篇这样的东西,后来被大家称之为散文。我说我没有写散文,我只是在写文章,散文没有这么长的或者散文没有这么多的概念在里面。所以今天我是第一次谈散文。 德国作家海涅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欧洲文学发展到现在有三  相似文献   

20.
△报道员同志,报社编辑在退回你这张摄影作品之前还把我批评了一顿,说我帽子没有戴正,领带也没有系好……郑化改新闻漫画选@郑化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