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我辨是雄雌. 《木兰诗》以此比喻作结束,奇巧新颖,出人意表.这里的“傍地走”,千多年来都释“傍”为“靠近”;释“傍地走”为“贴着地面跑”,从未见有“异说”. 但近年发表的《关于“双兔傍地走”》一文,对“一起贴着地面跑”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二句课文的译句为‘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检点译句,笔者以为有三失: ①将‘傍’与‘贴’相混。‘傍’与‘贴’并非同义词。‘傍’作‘倚’解,多用于对旁侧。如‘渔翁夜傍西岩宿’。‘贴’作‘依附’、‘粘着’解,既可用于对底下,也可用于对前面。若说‘傍’和‘贴’通用,‘君方傍海看初日’,‘傍’不能改为‘贴’;‘心贴心’的‘贴’总不能改为‘傍’。②将结构助词‘地’误作名词‘地’。由于此误,结果将‘傍地走’解释为‘贴着地面  相似文献   

3.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木兰诗》一文中解释为“爬搔”。成语“扑朔迷妒’出于《木兰诗》,《成语大词典》中解释为“难辨免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对于“扑”、“朔”的字义,两处都未做出明确解释。  相似文献   

4.
王林喜 《学语文》2009,(1):47-47
《木兰诗》作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瑰宝,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其它读本,如:古诗鉴赏、文学作品选、诗闻拔萃、教学辅导用书,诸类均见编选。对该诗结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傍地”,有两类解释:一是“贴着地面”,二是“并排着”。略引如下:  相似文献   

5.
《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教材的解释引起了许多老师的疑惑和异议。那么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文,思考一下他们所说的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6.
《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句,教材的解释引起了许多老师的疑惑和异议。那么请你认真阅读下面两文,思考一下他们所说的是否有道理。  相似文献   

7.
生物中能产生精细胞的,叫“雄”;能产生卵细胞的,叫“雌”。民歌《木兰诗》,写木兰代父从军,胜利回归家中,脱下戎装,恢复女妆,然后出门看伙伴,把伙伴们都惊呆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接着写木兰自豪地说:“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的“雄  相似文献   

8.
政治老师说:“坏坏兔”的流行无意中促进了中韩两国的友好往来。语文老师说:“坏坏兔”外表蠢蠢的,实际上十分机灵,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人不可貌相这一事实。数学老师说:“坏坏兔”每分钟跑300米,野猪警官每分钟跑400米,现在坏坏兔已溜了5分钟,问野猪警官几分钟后追上它?英语老师说:“坏坏兔”的En-  相似文献   

9.
《木兰诗》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叙述木兰故事,刻划木兰形像,具有民间创作的生物幽默和人加工后的含蓄深刻。尤其是互,不仅多而且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实为古代诗歌所罕见。“双兔傍地走”的“地”,是一个虚性的语助词而非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着”字。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中的"地"很多作品选解释为"地面"。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从语法演变和语音演变论证"地"当解释为助词"着"。  相似文献   

11.
村子里,住着鸡妈妈、鸭妈妈、鹅妈妈、兔妈妈,她们各带着自己的孩子,快乐地生活着。一天,一只狐狸窜进了村子,兔妈妈首先发现了狐狸,惊叫起来:“狐狸来啦,快逃命啊!”她抱起孩子撒腿就跑。鸡妈妈听到了,也马上跟着跑……鸭妈妈跑得慢,她的孩子被狐狸叼走了。第二天,狐狸又窜进村子里,  相似文献   

12.
王海林 《现代语文》2007,(12):89-89
"乐府三璧"之一的《木兰诗》作为传统名篇,被选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课本。课文大多数注释遵循文言文翻译的"信雅达"原则,这对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课文起了很好的参考作用,然而笔者在备课时却发现"策勋十二转""双兔傍地走"两句诗中对"转"及"傍地走"的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木兰诗》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里的课文,最后一段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下称"末段")文下对"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注解是:据说,把兔子提起来,使它悬在半空中,雄兔不时地动弹着两只前脚,雌兔常常眯着两只眼睛,因此便于辨认。并且不少资料的注解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古诗荟萃》认为雄兔与雌兔在外形上有此差别。  相似文献   

14.
《木兰诗》作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瑰宝,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其他读本,如:古诗鉴赏、文学作品选、诗词拔萃、教学辅导用书,诸类均有编选。对该诗结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  相似文献   

15.
童真童趣     
妈妈对孩子说:“去看看你房间的灯关了没有。”不一会儿,孩子抱怨道:“妈妈,房间里太黑了,我看不见!”费劲一位小朋友站在写生的画家背后看了很长时间,突然问道“:叔叔,你是不是很穷?这样多费劲啊,干嘛不买台照相机呢?”不要紧孩子满头大汗地跑回家“:妈妈,这钱给您。”妈妈疑惑地问:“难道你寄信没贴邮票?”“不要紧的,我趁邮局的人不注意,偷偷把信投进邮筒里了。”跟着跑在观看田径比赛时,孩子问:“爸爸,这些人为什么拼命地跑呢?”爸爸说:“他们在赛跑,第一名有奖。”“第一名有奖,那其余没有奖的为什么也跟着跑呢?”老鼠生病了孩子指着地…  相似文献   

16.
“借”妈妈     
角色:兔妈妈(简称“妈”) 兔姐姐(简称“姐”) 兔妹妹(简称“妹”) 布景:兔妈妈的家。月夜,星光闪烁。室外可见森林一角,旁有一条小河,一座木桥。幕启:兔妈妈正在灯下缝衣服,兔妹妹在玩玩具。兔姐姐走过木桥,一蹦一跳住家走,喜冲冲地敲门。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编写的初中《语文》第一册《木兰诗》中,有“双兔傍地走”一句。其中的“地”,一般选本不注。人们通常理解为“地面”,初中课本原第二册的注释就是如此。此乃望文生义。兔子的后腿比前腿长,跑起来-蹦一跳的,绝对不可能紧贴着地面。那么,此“地”为何意?《辞海》注:“地(二)①犹言着。辛弃疾《行香子》词:‘小窗坐地,侧听檐声’。”(第636页)。近人张相《诗词曲浯辞汇释》亦说:“地,语助词,犹着也。”。“地”属上古的舌头音;“着”,澄母,舌上音。清代古音韵学家钱大昕认为,“知、彻、澄三母(舌上音,相当于zh、ch、sh),求之古音,与端、…  相似文献   

18.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木兰辞》中的名句,说的是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可是用来形容如今中学生男女性别难辨的现象再贴切不过了。走进中学校园,你会发现女  相似文献   

19.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来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古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  相似文献   

20.
小小兔乘车     
小小兔第一次乘车,乘车干什么?进城看电影。开来一辆乌龟车,小小兔坐上去,说:“我要进城看电影。”乌龟车慢吞吞地开,好久才开了一小段路。小小兔着急地说:“你这样开,比我自己走还慢,什么时候才能到电影院呀?”乌龟车连说话也是慢吞吞的:“对不起,我这已经是开得最快了。”“你这车谁要坐呀?”小小兔噘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