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2004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在安排了第一、第二单元的中国古典诗词的集中学习后,于单元后综合性学习板块要求学生以"解意象、品诗歌"为主题,从"认识意象""意象归类""评论意象"等几项活动中任选一项或几项,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评论意象是从微观入手进行诗歌评论,可以说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评价能力的切实有效的途  相似文献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得到了最好体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就是这样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两个星期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在诗海拾贝,我们与诗歌同行,感受到了不尽的诗趣。  相似文献   

3.
屈平 《小学语文》2008,(7):113-117
1.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生搜集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兴趣。 2.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和活动建议,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外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情感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意象是“意”和“象”的融合,“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含蓄蕴藉之美和意象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灵魂。但是意象不等同于客观外物,在古典诗歌中,最普通的小草、古树、大雁、杜鹃都有着“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如何才能由“象”得“意”,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开启想象之门,找到“物”与“心”,“象”与“意”的关系,在想象的世界里画出诗歌意象,构筑出诗歌所描写的艺术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到诗歌意象之美。在由“象”到“意”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5.
征稿启事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是现行高中必修教材中有限的几篇谈诗歌鉴赏艺术的文章之一,相比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和谢冕的《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它侧重于诗歌中意象称谓的求证,也侧重于对诗歌中意象的感悟、体悟,审美性很强,同时特别涉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诗歌理论性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应该是一篇教学张力很大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从简单的字面理解到深入的字底体悟,从孤立而零散的意象理解到诗歌的意境感受,从诗歌内容的认知层面去窥探诗歌鉴赏的审美层面,帮助学生学习鉴赏诗歌。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诗歌意境构成与艺术风格表现的核心与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李贺诗歌中诸如由“昌谷意象”、“落魄者意象”、“劳动者意象”构成的描述性意象,由“剑意象”、“竹意象”、“马意象”构成的比喻性意象,由“神鬼”、“游仙”构成的象征性意象三类不同意象及其与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赋、比、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而具体的分析,指出李贺诗歌意象精采纷呈的鲜明特点,以及此正是形成李贺诗歌独特诗风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解开李贺诗歌之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在活动中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体验和运用能力。综合性学习可以和阅读教学、阅读实践融合推进,以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学习之初,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感受诗歌魅力;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创写活动,亲历言语过程;活动尾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由放松地开展活动,学生才能畅享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提高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 2.引领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进行评论。 3.尝试运用意象写作诗歌。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可是由于受语实用倾向的影响,诗歌写作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长此以往,只会导致诗教薪火失传,学生精神荒芜,生活缺乏诗意.为此。我在人教版高一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学之后,特地安排了诗歌写作教学课“意象的选择”.指导学生尝试写自由诗。  相似文献   

10.
诗歌鉴赏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克服这一难点呢?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  相似文献   

11.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意象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即意中之象,它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最重要的审美单元。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所以,无论是创作,还是鉴赏、教学诗歌都要了解诗歌这一特征。本文拟从诗歌意象的内涵、诗歌意象的特点、诗歌意象的分类、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意象举例等方面来解读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意象。  相似文献   

12.
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们通常对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进行分步骤地、孤立地翻译、分析和附会式归纳,导致把一朵朵美丽的花揉成了片片花瓣。众所周知,语言、意象和情感是诗歌的三个基本要素,但是,诗歌的主要要素还是它的情感,情感性是诗歌的基本特性,诗歌的语言和意象都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因此,古典诗歌的教学内容重点应定位于对诗歌情感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吸取人类丰富的化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诗言志”。那么诗人的心志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诗人主要是通过意象来表达.“以意逆志”.意象浸染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鉴赏诗歌的意象.从而挖掘其所蕴含的本意.这便是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成功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4.
曹淑芬 《学语文》2014,(5):17-19
【学情分析】 《归园田居》是高中必修二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找到一些诗歌鉴赏入门的方法,如懂得诵读诗文注意的事项,鉴赏诗歌要注意把握意象等。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经过开学后一个多月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应该能按照学习要求展开课文学习。  相似文献   

15.
整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形成“新诗”大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围绕“何以为诗”,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志、语言、意象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因情有诗”“以象写诗”“借言为诗”“依声成诗”进行整合,形成对诗的本质要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余新萍 《现代语文》2006,(11):123-123
“意象”近些年来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出现频率很高,它最能体现诗歌的本质。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把握意象对于诗歌鉴赏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意象”一直以来是大多数诗歌的细胞,对中国古典诗歌而言,弄清意象的概念、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是创作诗歌、欣赏诗歌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诗歌意象具有“凝固”、“符号化”、“永恒”和“张力”作用,意象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从意象的类型、意象的组合方式与意象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根据这一理念,人教版十一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意义谈起,就学生应该识记的几种意象进行分析,旨在让学生通过意象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好地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20.
形象思维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包括意象、联想、想象等基本形式。结合新课标、新教材“突出真实情境下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形象思维启发我们“诗画转换,走近意境”“联结生活,迁移情感”“穿越时空,对话诗人”三种诗歌学习情境的创设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