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原来依据《简化字总表》进行编写。书名,安徽大学教授阚绪良先生建议用《细说简化字》,我欣然接受。就在准备付印前,国务院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我便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对书稿进行修改,书名也随之改为《细说规范字》。此处所说的规范字,是指上述附表收录的2546个规范字。  相似文献   

2.
本文评论王有卫教授的著作《细说规范字》。本文认为本书有两个特色:一是罗列有关字的各种字体以说明文字变迁的轨迹;二是解说详细,充分吸收有关的研究成果,时出新解。通过比较,本文认为本书是目前研究规范字(简化字)的最好著作。本文也就本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用规范汉字表》附件1中附录了《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并且在该表的说明中明确表示:“本表的编制是为了指导正确使用《通用规范汉字表》、方便古籍阅读、促进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交流。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表中共收录了3120个规范字及其相应的繁体字、异体字,包括2546个规范字相对应的2574个繁体字、794组共1023个异体字。值得注意的是,《对照表》对96组一个规范字对应多个繁体字(或传承字)的字际关系进行了分解,表现出其处理相关问题的科学性。我们就以本表为基础,对照台湾《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对两岸字用、字形存在的差异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说明。  相似文献   

4.
整理异体字是促进汉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通用规范汉字表》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范围内,甄别分析正异字组的义项用法,在对严格异体字和非严格异体字进行区别处理基础上,将部分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或特定用法上的规范字,并对原有的正异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正>正确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是国家文字发展的必然,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客观需要。结合个人的初浅认识和实践感受,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规范字。一、规范字由来的五个阶段规范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新中国成立以来,规范字的整理简化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5年12月22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该表收异体字810组,根据从简从俗的原则,从中选出810个作为正体,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第二个阶段是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  相似文献   

6.
1986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重新确认了1964年《简化字总表》中的5个繁体字为规范字,1956年、1964年、1986年、1988年发布的国家有关汉字规范标准,重新确认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淘汰的28个异体字为规范字。本文列举说明了这些字的字义及用法,并对其中的简化字、繁体字、异体字、俗体字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李行健,男,1935年3月4日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国家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语用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李行健先生长期从事语言教学、科研和编辑工作。1995年后全力主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系列规范辞书编撰工作,2001年负责研制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著有《河北方言词汇编》、《词语的知识和运用》、《普通话和方言》、《天津方言词汇》、《词语学习与使用述要》,还主编有《新词新语词典》、《生活常用百科辞典》、《中国语言学年鉴》数种。同陈章太教授共同主持《普通话基本词汇集》三卷。主编《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100多篇。  相似文献   

8.
<正>《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我国关于汉语规范字的集大成性质的语言文字法规。它在整合原有字表基础上,通过广泛调查,进行了增删,弥补了不足,使之更加符合当代语言生活实际,突出时代性和通用性。《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制定立足于较充分的研究和调查。一、二级字表的研制,即判定哪些字在  相似文献   

9.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成为现代记录汉语的规范字集.该表把《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下简称《一表》)中的部分异体字如“皙、瞋、噘、蹚、凓、勠”等转正为规范字,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从文字学的角度考量,这些异体字转正有其合理性,并且极大地影响着现代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阅读了贵刊《走改革路、写规范字》一文,我想对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称”规范一下。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简称”呢?  相似文献   

11.
一、大赛宗旨1956年,国务院通过《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今天,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己深入我国民心。值此形势,每年  相似文献   

12.
从正确书写习惯来自于书写姿势的规范化,教育者应规范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教育者对学生的书写规范作出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写好规范字的习惯、教育者推荐学生临摹字帖确保其字体规范化,并进行作业展览活动供学生学习这几个方面对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规范学生书写习惯的策略探讨进行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阅读了贵刊《走改革路、写规范字》一文,我想对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称规范一下。那么如何正确使用简称呢?何谓简称?据我们所知,目前大体有两种表述:  相似文献   

14.
蒙国宽 《考试周刊》2010,(18):56-57
普通话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语言,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宪法》对公民的要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开展普通话口语训练实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规范》)是由李行健等主编的一部中型语文词典。它以“鲜明的规范性”为特色,宗旨是推广国家有关部门已有的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规范》的释义大都准确严密、精当妥帖,可以说是词典编纂的楷模.但词典释义毕竟是一个浩大的繁杂工程.所以难免会有自璧微瑕之处。以下就考查军事词条过程中遇到的有待商榷的释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中学版”主编何永康教授,主持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工作近20年。近时,他将自己的阅卷体会,写成《何永康教授细说高考作文》一书。现连载该书的重要章节,期望对广大高中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语言规范问题在语文课程中占据重要位置。王宁教授认为,“将规范的汉语汉字的运用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原则,特别值得重视”[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写规范字、减少错别字、书写流利等语言规范要求。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中小学生欠缺语言规范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由李行健先生主编,全国百余名专家参编,经11年精心制作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下简称《规范词典》)摆上了案头。刚一翻阅,顿觉一股翔实厚重、朴质清新的文风幽香扑鼻,沁人心脾。这部中型语文工具书,从理论到实践紧紧围绕“规范”二字做文章,规范理念新,思路精,方法灵(活)。其编纂实践已“为辞书编纂趟出了一条路”(见许嘉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序》)——一条以辞书特有方式全方位规范现代汉语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收到一位青年教师的来信。信不长,现将正文部分辑录如下:我平时经常翻阅《小学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如2001年第7期刊登的《笔顺漫议》一文,让我明白了写字必须严格依“法”———《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写好规范字。这些天,我遇到一个疑惑,特向《笔顺漫议》的作者———张老师您请教。在写全包围结构的字,如“田”、“园”、“国”时,有些老师,包括我在内,总是习惯于把第二笔写成“横折钩”,认为这样写好看些。有些老师认为这样写是不对的,应该写成“横折”。也有些老师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两种写法都可…  相似文献   

20.
秦世新 《学语文》2012,(3):62-64
近年来,汉语词书可谓琳琅满目,空前繁荣。作为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关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李行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郭良夫先生主编的《应用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