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凤喜是张恨水《啼笑因缘》中的女主人公,唱大鼓书的她先是与富家子弟樊家树之间有过一段感情纠葛,后来又成了大军阀刘德柱的姨太太。在刘德柱的喜怒无常之下,凤喜最后落了个被逼发疯的悲剧下场。沈凤喜的悲剧命运一方面与其自身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中通过对《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爱情矛盾的展示,来实现对简·奥斯丁婚姻观的分析。这种分析包括对她们择偶标准,处理爱情危机,对经济基础的看法的多方面对比。通过对两姐妹的多方面对比,来展示两人的恋爱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进而了解简·奥斯丁婚姻观,从而得出获得幸福婚姻的方法。本文还浅析了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观点,以帮助读者理解埃莉诺的理智与玛丽安的情感,以及玛丽安的新女性形象,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文章。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中的女主人公沈凤喜作为生存于中国传统男权社会女性形象的代表,其一生前后时期分别扮演了任人玩弄的物品性天使形象和惨遭弃置后被禁闭的疯女人形象.而这正是作为两性性别对峙中两个男性樊家树与刘德柱对作为第二性--女性沈凤喜这种角色的转换与确认.剖解沈凤喜形象可帮助我们解构存在于小说中的男权主义文化中心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力机构.  相似文献   

4.
<正>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产作家,是三十年代出现的由鸳鸯蝴蝶派向新小说过渡的代表性作家,一九二九年在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连载的《啼笑因缘》是他的著名代表作。《啼笑因缘》这部作品,以樊家树为主轴的多角恋爱故事,曾给畸形的旧中国产生一批《啼笑因缘》迷,  相似文献   

5.
为了透过《理智与情感》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本文在对《情感与理智》这部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书中的女主人公埃利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的性格进行了重点的研究,通过介绍她们在恋爱中的不同反应以及两个主人公在书中最后的结局将理智和感情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体现了出来,以《情感与理智》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对简·奥斯汀的婚姻观进行了介绍,同时为了探究这种婚姻观形成的原因,对简·奥斯汀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奥斯汀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分别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和中国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两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着相同的爱情婚姻选择,最后却遭遇不同的命运。其中,夏洛特与薛宝钗都选择了无爱情的婚姻,结局却截然不同。前者得到了舒适的生活条件和常相厮守的丈夫,后者却被丈夫无情地抛弃了。伊丽莎白和林黛玉都向往真正的爱情,但她们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伊丽莎白最终嫁给了自己的爱人,林黛玉却因与爱人无缘结婚而悲愤致死。这反映出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人们的深刻影响,也反映出两位作家奥斯汀和曹雪芹拥有相同的爱情婚姻观,却有着不同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二元对立理论,分析了简.奥斯于小说《理智与情感》中的二元对立项,比如理智与情感、爱情与金钱、金钱与亲情、优雅与庸俗、高尚与卑劣等等,反映出了作者的爱情观、婚姻观、人生观以及当时特定社会阶层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7,(3):65-68
以张恨水《啼笑因缘》为出发点,立足于文本,从文学成就、艺术特征和文学价值等三个维度讨论《啼笑因缘》作为通俗文学经典作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论文从理智与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那就是: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简单地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理想的婚姻应当建立在既有理智的选择又有情感的诉求的基础上;而只用理智考虑的金钱婚姻和只求情感满足的肉欲婚姻是不可取的,更不可能拥有婚姻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小说《理智与情感》中埃利诺和玛丽安分别是"理智"和"情感"的代言人,这是读者之间达成的共识.经历了失恋打击,并最终由感性变得理性是玛丽安的成长,更是作者置理性于感性之上的例证.但是,这些显而易见的"理智",以及由"情感"到"理智"的转变,并不是小说中"理智"的全部.本文将从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分析入手,挖掘小说中隐藏的多维...  相似文献   

11.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描写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性的文学作品,特别体现了两位女主人公埃莉诺的现实主义思想和玛丽安的浪漫主义思想。旨在表现简.奥斯丁对浪漫主义的思维方式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又用现实主义进行创作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奥斯丁的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中"理智"和"情感"的对立是显而易见的,尤其体现在两位女主人公埃莉诺·达什伍德和她妹妹玛丽安的思想差异上,众多中、外文学批评家经常以此为立足点分析研究这部作品。然而,理智和情感是不可割裂的,无论是作品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人们,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纪慧雅 《英语广场》2023,(10):68-72
《理智与情感》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两姐妹埃莉诺和玛丽安曲折而复杂的婚恋风波。本文运用列斐伏尔的空间批评理论,将小说的叙事空间划分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维度,分别研究对应空间内城市与乡村的对峙、理智与情感的交锋、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三重矛盾冲突,揭示中产阶级女性的身份困境、男尊女卑的不公待遇,从而展现埃莉诺姐妹对女性独立意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中的三个女性形象,从其不同的命运发展历程透视出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特点,即:作者是站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立场来看待女性,以男性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和塑造女性,男性作家张恨水的女性观受到了男权文化的影响和束缚。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啼笑因缘》经报媒连载后蜚声上海通俗文坛,引起戏剧、曲艺等改编热潮。说书艺人姚荫梅据以编成《啼笑因缘》弹词,将其搬上水乡腹地茶馆书场。他在“说唱”表演中植入大量日常生活表现元素,完成从小说叙事到书台表演的艺术转化。利用乡谈、噱头等演述手段,让听众在休闲氛围中通过听赏感知《啼笑因缘》所展现的世故人情。这种从文学阅读到有声表演的立体呈现,缩短了原著内容与乡民听客的审美距离,扩大了通俗小说在乡土社会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6.
《理智与情感》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首部小说,在这一作品中,不仅体现出了作者娴熟的手笔和极富魅力的创作思想,同时随着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情感及心理世界的发展,总能令读者找到共鸣。这样出色的作品中总是不乏耐人寻味的地方。基于此,主要以作品中女主人公埃莉诺及玛丽安对三位男主人公的不同态度,以及两姐妹在作品中理智与情感的对立为基础,从女性主义意识的转变方面对奥斯丁的这一作品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进行分析,认为按照其德性特点可分为3类:完全核心美德者(埃莉诺、爱德华·费尔拉斯、布兰顿少校)、次完全核心美德者(玛丽安、达什伍德夫人等)、缺乏必要的美德者(约翰·达什伍德先生与夫人、威洛比、露西·斯蒂尔等).提出《理智与情感》中仁爱是产生、培养及实现个体及群体(家庭、社区)幸福的条件,是个体及群体幸福的支撑及幸福最深刻的本性,既是实现幸福的工具同时也是幸福的内容本身.理性(节制、智慧和知识)则是个体及群体幸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中,文化产业也实现巨大的跨越性发展,尤其是电影业的发展,成为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充满幽默感和风趣感的小说,该小说在1811年出版,作者为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但电影则是经改编并于1995年由李安执导拍成的同名爱情电影,该电影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一幅直观美的画面,美妙的视听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本文主要对作品《理智与情感》在文学及电影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不同方式下作品的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19.
《伤逝》与《微神》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虎 《天中学刊》2006,21(3):113-116
《伤逝》与《微神》分别是鲁迅和老舍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两位文学大师一生惟一所写的爱情题材的小说。不同的叙事策略、文本设置以及诗意写作体现出作家对文学、爱情与女性问题的微妙差异和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20.
甘久生 《语文知识》2005,(10):10-10
名作家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被拍成电影后,各地电视台争相播映.反响很大。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与作、作品有关的问题,下面解答其中的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