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E.M.福斯特两部代表作品《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中主要意象的分析揭示出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系的内在联系。这两部小说的意象在文本形式上具有互涉性.在内容上都包含了二元对立因素.充分体现出福斯特的二元对立哲学。尽管这些意象和其象征意义之间仍有不和谐之处,但从这两部小说意象体的相互关联中仍然可以看出福斯特小说创作中现代主义倾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印度之行》中福斯特使玄学小说化了,借助于节奏、意象、象征、神秘气氛来表达难以用文字捕捉的感情、氛围和心绪,或给予暗示、激起联想、创造美感,或丰富意蕴、深化主题、揭示哲理,《印度之行》中的意象编排反映了他对世界的思索和认识,而节奏则是他的表达美感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E·M·福斯特小说的巨大张力主要表现在他所描绘的事物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现了"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印度之行》中的马拉巴山洞就集中体现了这种"难以捉摸的不确定性"。马拉巴山洞作为最具象征意味的文化表征,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文化内涵,它既是福斯特内心深处的母性情结的体现,又是福斯特凸显印度文化神秘性的文化表征,同时还是象征殖民与被殖民之间"联结"最终失败之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4.
摘要:《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来阐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内在情感,以及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东西。与伍尔夫丰富的阅历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紧密联系。很多作家对其中的象征意象做了不同的解读,但是仍然留有一些空白之处。有些情感和意识是无法用直接的语言能表达出来的,伍尔夫善于运用象征意象来诠释感情,因此,文章大量的象征用于更加流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本文主要针对小说的各部分标题:“灯塔”、“窗”、“岁月流逝”等意象进行了分析。借以深刻领悟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文本的主旨。  相似文献   

5.
象征(symbol)在西方文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简单来说,象征就是借用具体的形象或符号,以表现某些具有类似性质的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亨利·詹姆斯在他许多作品都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在《波士顿人》中,詹姆斯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这些意象成为贯穿小说的语言道具,是暗示人物命运及故事发展变化的主要线索,文章试图从这些意象的象征内涵出发来解读小说人物形象及其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6.
在《到灯塔去》中,作者用象征手法表达了她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象征意象作为一种叙述方式,积极地反映了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作品形式中的象征意象、人物及结构的象征意象,揭示伍尔夫在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7.
心理象征是霍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他不仅运用多种类型的象征如细节性场景象征、意象象征、神话象征来展示社会现实,揭示人物命运,而且特别擅长于借助种种意象,暗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没有表述出来的、驱动人物的心理动力,隐含地表达小说主人公某种特定的心理状态或情感状态,从而更好地剖析人物心理、展现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8.
《印度之行》是E·M·福斯特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深刻的象征和富于哲理的预见,是20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福斯特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技巧,使得整部小说更有韵味,福特斯本人也被誉为“现代象征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斯坦贝克小说《人鼠之间》中出现了很多动物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动物意象和象征在塑造人物和深化主题方面有重要作用,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小说中主要的动物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探讨,揭示出小说的主旨即人类在命运和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面前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0.
小说《印度之行》从始至终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文学的特征。首先,同存在主义文学一样,"荒谬"和"痛苦"是《印度之行》的基本主题,表现了在广阔的印度背景下的世界的混乱和世事的荒谬以及存在的无意义。另外在艺术表现上,小说运用了象征这一现代手法烘托主题。福斯特笔下的那些山洞与存在主义文学中的许多意象极其相似。无变化、无意义、空荡荡、令人昏乱的马拉巴山洞象征着一个人类必须面对但又无法了解的宇宙。  相似文献   

11.
传统乡村社会向都市化、工业化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爱·摩·福斯特(E·M·Forster)立身于自身的生长环境,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流于笔端,书写了他最成熟、最优秀的早期作品——《霍华德庄园》。在这部作品中,他对象征这一修辞的把握恰到好处,通过这一表现工具,他深刻地透析了工业文明时期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所带来的两难处境,人与自然日益疏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冲突……只有走“融合”的道路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人们连接起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正是作品所追逐的理想化世界,也是作者爱·摩·福斯特(E·M· Forster)所构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徐小斌的小说创作经常被称为"寓言化写作"、"亲吻神秘"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大部分小说通过一些奇特的意象穿插勾连,建构了很强的象征意义。其长篇代表作《羽蛇》也不例外。但是这部小说中除了单个象征性意象外,还有由几个象征性意象构成的子象征,以此共同支撑小说的象征意义。在此体认下,论文意图通过对《羽蛇》中象征性意象的分析来解读小说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斯特作为著名的小说家和批评家,为小说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作为一位人文主义者,他终其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努力奋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但是,这条道路却是很不平坦的,尤其是他与同性的关系问题很长一段时期都不能让人理解。福斯特的这些理想和因境在他的小说《安德鲁斯先生》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大多具有一种象征意蕴,并与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在彻底归隐前及归隐初期,其诗文中的核·讳象征性意象大致为“鸟”、“园田”、“门(窗)”,归隐后期则主要为“鸟”、“桃花源”、“舟”、“宅”、“松”、“菊”、“酒”。象征性意象不仅使陶渊明的诗文呈现出更广阔的审美空间,同时也折射、隐示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以嵇康四言诗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象征性作为分析和阐释嵇康四言诗象征艺术问题的逻辑出发点。对此论题,我们可分二层来理解:其一是从观念层面谈嵇康四言诗审美意象的象征内涵,其二是从艺术层面谈嵇康四言诗的象征意象。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在文人四言诗发展史上真正成熟的象征艺术始于也终于嵇康。  相似文献   

16.
E. M.福斯特是英国20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六部长篇小说中有五部被改编成了优秀的电影,充分显示了其小说所具有的明显的电影化倾向.福斯特的小说具有许多电影化因素,如视觉造型性、人物电影化及情节的复杂多变性等.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福斯特的小说以及由它们所改编的电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界对E.M.福斯特的研究都集中在其文学创作和小说理论方面,鲜有人对其戏剧观和电影改编观进行考察和研究。鉴于先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将通过福斯特撰写的电影评论、他与友人之间关于戏剧和电影创作的书信往来、以及相关人士对福斯特戏剧和电影实践的回顾,展现福斯特对戏剧和电影看法的转变过程,探讨他对这两种艺术形式所持的审美标准和矛盾看法,以及最终由此产生的对电影改编的否定态度。此外,通过考察福斯特的戏剧观和电影改编观,本文还将从另一个角度来印证其小说理论及小说创作意图,进而说明福斯特在文学批评和艺术思想上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时福斯特小说《可以看到风景的房间》进行文本层面的分析,从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上时生活进行阐释,暴露出当时英国社会迂腐的道德准则与观念,从而揭示出小说中生活与反生活的深刻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