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六册教科书供初中第三个阶段使用 ,课文主要是文学作品 ,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本文介绍四个文学单元的一些情况。第一单元学习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第二单元学习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学习诗歌和散文 ,都要注重朗读 ,要抓住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还要分析作品技法。第三单元学习古今中外小说名篇 ,要求着重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 ,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 ,把握主题。第四单元学习中外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 ,学习戏剧要求着重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赏析剧中人物语言 ,在此基础上理解和赏析人物形象 ;学习电影文学剧本要注意运用联想和想像 ,在脑海里还原文字所传达的画面和意境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文学单元修订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六册教科书供初中第三个阶段使用,课文主要是文学作品,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本文介绍四个文学单元的一些情况。第一单元学习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第二单元学习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学习诗歌和散文,都要注重朗读,要抓住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还要分析作品技法。第三单元学习古今中外小说名篇,要求着重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题。第四单元学习中外戏剧文学剧本和电影文学剧本,学习戏剧要求着重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赏析剧中人物语言,在此基础上理解和赏析人物形象;学习电影文学剧本要注意运用联想和想像,在脑海里还原文字所传达的画面和意境。  相似文献   

3.
要使学生读懂古典诗歌之真义,除了利用工具书或者知识储备,排除浅层理解障碍之外,我们还应该引领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密码,即抓住关键,在反复诵读中,从意象中发现,从写法上发现。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诵读诗歌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并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抓住诗歌中的妙词佳句,在脑海中再现诗歌画面,有效的把握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明确诗歌大意。文章从盯"景",浮现画面;品"情",陶冶情操;挖"眼",提纲挈领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巧抓妙词佳句,品味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教学大多注意对文本的解读,忽视了音韵的赏析,这种"长短脚"的诗歌解读现象不利于整体把握诗歌。所以,本文从音韵、吟诵、写作三个方面整体阐述诗歌的教学,以期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对作品进行多义性解读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来感知与理解诗歌,才能够使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有更为深刻的体会。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多义性解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一、抓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词示义古代诗歌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体诗歌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难点,这不仅在于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其语言和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因为古体诗歌的内涵是非常丰富而隽永的,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主旨,必须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现当代诗歌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让学生学会赏析诗歌:通过品读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象领悟意境;感受意境体会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正确运用象征手法,反复揣摩、体味诗人赋予意象的主观情感,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并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小说教学日渐呈现两个极端:或过于模式化,抓住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机械化逐个解读;或忽略文体特征,过度赏析描写。如何在小说教学中把握文体的共性而不固化思维,又能让篇性不销声匿迹,以名家小说教学实例为蓝本,探讨小说共生教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诗歌虽然语言质朴,易于理解,但学生在解读时容易滞于表面,无法自发深入领会诗歌的情韵之美。文章以《涉江采芙蓉》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引导学生多角度赏析诗歌的方法,以期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深入思考诗歌的热情,让他们领会诗歌的情韵之美。  相似文献   

10.
《学周刊C版》2016,(26):161-162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古典诗词为论述对象,遵循古典诗词教学规律,主要从反复诵读、创设情境、赏析意象、把握细节和知人论世等几个方面入手,积极思考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有效方式,使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11.
林光云 《广西教育》2014,(5):100-100
正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该学会赏析诗歌作品,体会诗歌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觉得诗歌赏析高深莫测,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借助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赏析诗歌时披文入情,尽赏其妙,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那么,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呢?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画面  相似文献   

12.
《钱塘湖春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笔者抓住诵读、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三方面教学生以诗歌赏析的方法,然后结合同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并且进行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学生在本课中掌握了咏春诗歌赏析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钱塘湖春行》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笔者抓住诵读、想象画面、体悟情感三方面教学生以诗歌赏析的方法,然后结合同类诗歌《惠崇春江晚景》开展"学以致用"活动,并且进行两首诗的比较阅读。学生在本课中掌握了咏春诗歌赏析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阅读古诗词,应指导学生抓住四个环节,即知人论世、诵读感悟、品评赏析、探究体验.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技巧,通过反复朗诵,深入体会,来感受诗歌的艺术形象,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对诗词的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近年来的中考更是加强了对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鉴赏诗词,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初中诗歌赏析的重点应该放在理解诗歌的语句;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品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6.
<正>带领学生有效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也都提出了很多解读文本的策略与方法,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对课文前后内容进行对比,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泉城》的教学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一、前后段对比,理清文章的结构阅读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掌  相似文献   

17.
诗歌鉴赏是每年语文高考必考题型之一.但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一直是诗歌教学中的一大瓶颈。本文主要从“记叙文六要素法”的角度来探究诗歌鉴赏,让学生能够快速而高效地把握诗歌内容主旨,进而对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8.
朱惠敏 《考试周刊》2014,(24):32-33
教育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语文课堂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平常中蕴含教师的智慧,看似简单,简单中孕育语文的深刻。构建充满魅力的语文教学,必须抓住细节,突出"生命关怀"、把握教材和"动态生成"的细节。抓住了细节,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有抓住了细节,才能让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提高语文教学实效,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美丽,更迷人。  相似文献   

19.
古诗教学应创设美的情境,引领学生在入情入境中体悟出诗歌美的意蕴。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美、赏析美、表达美的过程中,会唤醒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复习中,诗歌鉴赏题历来是学生颇感头痛的内容。我在多年指导高三复习中发现,学生在解题时,一般直奔诗句,而对诗歌标题、作者和附注往往视而不见或视而不究。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解读方法大大影响了解题的正答率。据此,笔者提出了解诗歌题的“三个不可忽视”,在复习中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标题不可忽视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常起到点明话题、交待环境、揭示中心的作用。因此,解读标题是对诗歌整体把握的关键环节,抓住标题就抓住了诗歌的关键内容。如1998年高考第14题,要求赏析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诗。考生只需从题目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