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猜测、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发展空间,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挥,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提倡一个“动”字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如果教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就只能是听众,失去操作活动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很难显现出来。我在教学“拿红、绿铅笔”这课时,一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四大板块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通过“综合实践”这个平台唱好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戏”,要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在探究中积累思维经验、在反思中积累应用经验,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数学作为“锻炼人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要会学 ,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 ,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一、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活动教学重视数学活动教学是主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学生的学习心理应主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 ,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亢奋状态 ,并调动一切因素进行积极的探索、探讨及操作 ,而当学生获取成功时 ,…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应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数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它所传输的信息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即数学知识),而且还包括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数学知识,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从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数学推理、合作与交流等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在“做数学”的实践中,我们…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学生的一种数学素养,是能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重要标志。教师只有尽量创设生活情境、注重动手实践、鼓励大胆猜测和重视问题解决,才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感知数感,在操作中领悟数感,在猜想中发展数感,在应用中深化数感,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依次循环反复,这是一般的认识规律。数学实践活动课集中表现为实践操作,离开了实践操作就不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现行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要加强操作和实践,以利于学生在理解中掌握数学知识,防止死记硬背。”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形成能力。人的认识活动是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所言:“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  相似文献   

8.
李平 《新课程研究》2009,(11):167-168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时,课前要精心设计,课中要细心引导,用心组织,课后应静心反思,力争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实现“动”有所获,“动”有所思,“动”有所悟,从而提升探索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学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激发学生情感领悟数学美,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享受数学美——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从而发展智力;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制作、剪、折、画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亲身经历操作、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去操作、去实践,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操作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数学操作活动的现状还存在许多弊端,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无法得到较好的培养.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在教学操作活动中,要把“看”操作演示转变成“做”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操作体验.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创设的操作情境给予多次利用,还要注重学用结合,使操作变得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十二册“圆锥的认识”时,大胆抛弃程式化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学生能有效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关注的是人的生命质量,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呼唤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真实健康的个体的出现。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大胆抛弃陈规陋习,追求一种主动的课堂生存状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那么,怎样优化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宛如殿堂般的课堂呢?下面我就本人任教的数学学科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5.
一、要明确数学操作活动的目的数学操作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材料、文字材料的活动中,通过多种感官去获取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数学操作活动的目的一定要明确,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数学操作活动。例如:教学“同样多”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从准备的学具中先拿出3个圆片摆成一排,再拿出3个三角形片对着圆片一个一个地摆,摆好后让学生体会圆片和三角形片同样多。然后让学生再拿出5个正方形片摆成一排,并在第二排摆三角形片,要求三角形片和正方形片同样多。学生通过多次动手操作来体会“同样多”这一概念,既满足了学生好操作活动的特点,又加深了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此,广大…  相似文献   

17.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分析新一轮课程改革增加了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 ,其目的是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对于实践活动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 :“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 ,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 ,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 ,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只重视“手”的活动 ,停留于表面操作 ,没有引导学生“脑”的活动 ,没有让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活动,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在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活动:数学家或作者的思维活动(隐含于教材之中);教师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某种意义说,“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具体来说,要突出以下三点:①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更应是“过程”的教学。数学活动的教学,即要把知识  相似文献   

20.
注重操作活动的开展 ,是九义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一 ,也是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根据儿童好动的特征 ,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多种感官参与操作活动 ,不仅能在操作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从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激发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促进其更好地学好数学。那么 ,在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中 ,该如何指导学生操作 ,提高操作质量呢 ?一、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操作活动的育人功能。操作是认知系统中多种因素协调作用的实践活动。要提高操作活动质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