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震灾,国人悲痛,世界震惊。灾难发生后,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从人民子弟兵到演艺人士,从国内志愿者到国际救援队,从教师到学生,从医生到护士,从老人到孩子,从成功人士到拾荒者——共同演绎了一场人间真爱。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同样被这一场爱心接力深深地感动了,也促使我再次对塑造爱心学生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震灾,国人悲痛,世界震惊。灾难发生后,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从人民子弟兵到演艺人士,从国内志愿者到国际救援队,从教师到学生,从医生到护士,从老人到孩子,从成功人士到拾荒者——共同演绎了一场人间真爱。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同样被这一场爱心接力深深地感动了,也促使我再次对塑造爱心学生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寒来暑往,从事初中班主任工作已经八年,八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熟,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我觉得班主任不仅仅是管理学生,而更多是和孩子们共同生活、共同交往、共同欢乐、共同成长,这是一段精彩的人生旅程。在日常班级管理及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连锁互换这一遗传规律,在三大遗传规律中是较难的一个。如何教好这规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方法。我过去按人们认识的过程来讲,即从个体水平到细胞水平,最后到群体水平。但总觉得这样对学生启发不大,印象不深,效果不十分理想。能否采用其他教法,我也有过尝试,即从细胞水平(细胞分裂、染色体行为)到个体水平,然后讨论到群体水平。试教后学生反映较好,效果不错。现我就谈谈对这规律教学的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5.
本期我教了中师二、三年级三个班的汉语课,现在将个人在汉语合编教学中的一些作法和体会写出来。虽然这里谈的只是汉语一、二册合编,但教其他各部分,或也可供参考。一、坚决贯徹从感性到理性到实践的原则: 我在教学中总是首先提出语言材料,让学生观察分析,共同作出结论。然后再看课文,再作课本里的  相似文献   

6.
徐小泓 《师道》2006,(11):5-6
时间如过隙白驹。教室外面的阳台上,我和学生一起种下的菊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转眼已是三茬。就如同这些菊花,从三年前的扦插小枝到现在的灿烂笑靥,我——一名普通的新课程实验班老师,和我的学生一起,在新课程的土壤中共同成长,共同见证这一段记忆深刻的路程。其中,就有这么一  相似文献   

7.
在1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接触最多的是孩子,使我真正读懂生命的是孩子,给予我生活启示,让我的每一天都飞扬、充实的也是孩子。他们纯洁透明的心灵,稚嫩、无忌的语言,常常使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在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共同享受到生活和生命的欢乐,而且也更使我意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爱应该是工作中永恒的精髓和主题。1.爱后进生吧。他也有可爱的一面在我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中,我曾被深深触动过。我教过一名叫李阳的学生,他是个孤僻、不善言辞、从不写作业的问题学生。一次课间,由于下面还有课,我没有回办公…  相似文献   

8.
话语●每天,学生带给我很多快乐,我也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对学生肩负的责任不是到学生毕业就终止了,因为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我教学的最终目标。●我始终相信教学相长,我愿意与学生共同成长。●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  相似文献   

9.
我们最想见到的精彩课堂: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探讨,相互协作,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从经历到认识,从思考到感悟,从理解到掌握,一切来自于学生的动态生成,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全面的发展。这样一堂精彩的课更需要教师精心的预设,灵动的引领,为学生动态生成搭建平台。下面将以我曾借五年级的学生上过一节苏教版第11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每一堂课,都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换,都是生命的一次升华,都是教师与学生情感的高度融合……在课堂上,学生和我共同陶醉在毕淑敏文质兼美的短文和整堂课所创设的优美、和谐的氛围中。轻轻地诵读、默默地感悟,使学生们徜徉在文章的感情长河中,尽情地感知作品的内涵、作者深邃的思想,让自己与作者共同驰骋在思想的平原上。他们或颔首赞许、或眉头紧锁、或轻轻摇头……学生们尽情地展开想像的空间,去探索知识的宝库。于是,激烈的思维碰撞便自然地开始了,小组间热烈地讨论、深入地交流、密切地配合也让我深深地陶醉于其问,仿佛忘记了身在紧张的赛课之中,只是觉得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从学生那里我寻求到了一个新的自我。  相似文献   

11.
<正>当时间的脚步跨入2017年9月1日,“猫的国”班级的学生也进入了毕业倒计时。该如何为这段小学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以感恩为经,以时间为纬,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主题为“遇见你,真好”的系列毕业课程。从“回望昨日”到“立足当下”再到“展望明日”,希望这段从“遇见”到“再见”的旅程中的每一个开始和结束都充满期待。回望昨日:师生共同书写一段生命传奇最先被提上日程的是以班级的名义正式出版一本书——《愿你在二十四维时间里盛开》。我想以这样的方式为学生留下一段美好的童年记忆,同时,也给我们一起走过的四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从预设出版日期开始倒推,确定书号申请、交出稿子、正式出版印刷等时间节点。在这段时间里,师生家长共同出力:由我负责书的整体版块架构,  相似文献   

12.
白岩松  李培铭 《大学生》2012,(Z3):112-113
校园里特有的一种焦虑现实的挑战和内心的理想该如何面对?这已经成为几乎每一所高校、每一个学生,从大一开始到大四都会有的共同焦虑。我个人认为,这是目前中国处于整个折返点或者一个特殊时代下折射到校园里特有的一种焦虑,并不只是大学校园里有,社会上的每个行业里也都有。我期待再过十年,或者说更长一点的时间,大学校园里可以更心平  相似文献   

13.
曹维英 《新教师》2019,(9):80-80
从陌生到相互试探,从相互试探到成为好朋友,又从相知到远离,学生们既是我生命中的过客,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就是我和学生之间最真实的写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多年来,在音乐的陶冶下,我的心已变得无比的柔软,对学生的关爱也日渐增加。孩子在迷茫的时候容易找不到路,在找不到路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手,送他一程。多一点恒心,多一点爱心。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上课前。忽听一位教师反映学生对我的评价:学生都说历史老师讲课很生动.讲起课来眉眼都会说话。听后,我嘴上虽说“我这小眼也会说话?学生太抬举我了。”心里却高兴得不得了。就这样,我喜滋滋地走进了课堂。这节讲的是《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由于学生对我的肯定,整节课.从语气到声调、从板书到表情、从手势到眼神,我都将我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至。从学生会心的微笑、流利的回答.我知道这节课很成功!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我校引进异步教学以来,迄今已有5个年头了,5年来,在思想观念上,我走过了从不理解到主动参与、积极倡导的漫漫长途。在教育教学上,我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比较顺利的变化过程。在异步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变成了一个全新的角色,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成学生问题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的工作方式的转变构成一个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里我想就自己的实验经历谈几点肤浅的体会。一、把课堂还…  相似文献   

16.
开学初,我班转来一名新生。在一次上课时,我为了了解他的学习情况,让他到黑板前听写生字。他显得很害怕,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了我所念的字。可是,当我们共同检查时,就连我在讲台上也要认真辨认,更不要说坐在后面的学生了,因为他写的字比钢笔字大不了多少。问其原因,他哭着说:“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从来没有到黑板上写过字,不知道在黑板上怎样写。”  相似文献   

17.
(上接总第282期第7页)(三)数学是美的科学,数学之美要贯串到数学教学全过程。教师教得美,学生才能学得美。让数学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的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之中,把周围的一切都忘记了。只要一进课堂,看见我的学生,就感到愉快和开心。———我和我的学生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我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存空间和时间里。我深知,在一堂课上,我要与可爱的学生一起度过40分钟,也共同消耗这比金子还宝贵的40分钟。每想到此,我就特别珍惜时间,我不敢怠慢课…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相长     
在教海中徜徉多年,时时与孩子们打交道,回忆往事点点滴滴。总有这样一种感觉萦绕在心头:他们不仅仅是我的学生,有时也像是我的老师。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能从他们身上得到启发.他们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才能总让我惊喜不已,在通往求知的道路上我与他们一路相随,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下面撷取的几则教学案例正是反映了这一感受。  相似文献   

19.
雷露 《中国德育》2012,(5):72-74
在与其他学校主管德育的老师们进行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从发型问题到抽烟问题,从学习问题到异性交往问题,在很多问题上他们都很想把学生管好,但事实总是不尽如人意。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管理阶段,还应该将其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底,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十四中任数学教师,至今在三尺讲台上已整整工作了23个春夏秋冬.在这23个365天的每一天中,我都是挑灯夜战,伏案读书备课、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我都是在学生中度过的,我与我的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回首往事,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我选择的职业是我最钟爱的事业,我追求的目标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目标,我朝夕相处的学生是我最爱戴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