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戊、戌、戍、戎这四个字,外形看起来非常相似,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稍不注意还真会弄混淆呢。它们都是“戈”部,“戈”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因此这四个字最初的本义应该都跟战争有关系,所不同的是左半边或点、或横、或叉,因此有人编了“横戌点戍戌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这个顺口溜,来帮助区别和记忆。戍(wù):戊本来是一种兵器,  相似文献   

2.
戍戎戊戌     
戍、戎、戊、戌这四个字的形体区别甚微,而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甚多。“戍”字读shù,甲骨文作“(?)”,象人持戈之意。到了小篆则化成“(?)”。许慎《说文》:“守边也,从人持戈。”这便是这个字的本义。教材用例有: ①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②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③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3.
简明正字歌     
从初中到高中,有些字学生总搞不清,总念错,总写错。如能把最易错的字编成顺口溜,就可在极短时间内收到很好的正字效果。例如: 空点横,戊戍戌(wù shù xū); 上中下,巳已己(sì yǐ jǐ)。只需稍加解释:“戊”里是“空”的,“戍”里有一“点”,“戌”里有一“横”;“巳”字一竖连到“上”面,“已”字一竖不上不下在“中”间,“己”字一竖在“下”面。这样,同学们在三五分钟之内便可记得住,写得出。还可记住下面两句话:  相似文献   

4.
这四个字,主要是看在“戊”(音务)字里边有没有东西、有什么东西来区别的。可以这样记: 以“戊”(音务)为基础, 加“点”变成“戍”(音述), 加短“一”念“戌”(音须), 加长“一”读“戎”(音荣)。  相似文献   

5.
阎会才 《语文知识》2001,(11):28-29
天干,共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林觉民《与妻书》)。还可用以纪日,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苏轼《石钟山记》)。另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家埃克斯兰说 :“要尽力在语文的药丸上涂上欢乐的果酱。”而一个好的歌诀正好是“欢乐的果酱”。它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何谓歌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为了便于记诵 ,按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韵文或无韵的整齐句子。歌诀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歌诀的种类(一)认字歌诀。用这种歌诀识记生字、区别形近字、分辩同音字、突破难点记字形 ,学生乐于接受。如“戍”、“戌”、“戊”、“戎”、“戒” ,这些难认的字可编成“戍(sh敶)点戌(x暤)横戊(w敶)中空 ,十字横样即是戎(r幃…  相似文献   

7.
正字口诀     
一,根据字形特点编口诀。如“戊戌戍戎”:空心戊(wù),茂字下从戌;一横戌(xū),一横出头读作戎(róng);一点戍(shù),蔑字下从戍。二,根据形音特点编口诀。如“己已巳卩”:巳(sì)字全封口,拿它作字头(导异);已字半封口,不作偏旁和部首;韵母i,放心写成己(岂起记纪忌杞……);韵母an,放心写成卩(fan)(范犯  相似文献   

8.
近日教《听潮》一文,指导学生听朗读录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录音带),发现有一个字读错了。它影响面广,有辨正的必要。请看原句“拨刺着岩石的壁垒”,朗读者把“刺”读成了“cì”,其实这个字应读 là。从字形上看,“刺”和“刺”有细微差别:“刺”的左半部分是个“束”,中间封口,“刺”左半部分是个“朿”,中间不封口。教材上印的是“刺”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是小学六年级社会课的一节重要内容。然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戊”、“戌”两字不分,或写颠倒,或写成“戍”、“戎”等形近字。下面笔者就介绍一种识记形近字的方法—顺口溜识记法。所谓“顺口溜识记法”就是针对形近字或一组字的部分构件在笔画组成上的细微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以啮人,无御之者。 (初中语文第五册《捕蛇者说》) 对“以啮人”中“以”字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 ①“以(这种蛇)咬人。”《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版中册) ②“如果人被它咬伤就无可救药。以,如果。”(《柳宗元诗文选注》,辽宁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11.
一、己、已、巳这一组字笔顺笔画完全相同。关键要掌握第二画与第三画的连接方式。己 :第二画“一”与第三画“”相连。如“自己”读作“j嫬”。已 :第三画要伸上去点 ,但未封口 ,如“已经”读作“y嫬”。巳 :第三画伸上去封口如“巳时” ,地支的第六位 ,读作“s尙”。口诀 :巳满已半不出己。二、戍、戌、戊、戎这一组字 ,只有很细微的差别 ,极易误读误用。戍 (sh敶) :指军队防守。如“戍边”。戌 (x懕) :古代的“戌时” ,指下午七点至九点 ,又指地支第十一位。戊 (w敶) :天干的第五位 ,用作表顺序的第五。戎 (r幃ng) :指军队、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注意到: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第二次版)《孔雀东南飞》一课中在注释词语“六合”时,尽管订正了旧教材的解释,注释为: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戌、亥。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但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仍然值得商榷。因为这种解释可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六合”具体操作方法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我们先从“六合”说…  相似文献   

13.
●有些汉字的字形很相似,为了避免写错别字,同学们可以尝试用顺口溜联想记忆法记忆。例一:记忆“戌、戍、戊”和“己、巳、已”的音形关系与区别,概括成顺口溜:“横‘戌’点‘戍’‘戊’里空,‘己’开‘巳’闭‘已’居中。”  相似文献   

14.
本校同年级的几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过程中 ,遇到“汉字的间架结构”这一问题 ,对于有些汉字的间架结构产生了意见分歧。其原因是参考资料不同 :一本是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4年出版的《小学生笔顺字典》 ;另一本是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3年出版的《3 0 0 0常用汉字基本知识手册》。在《小学生笔顺字典》中 :“发”字为独体字结构 ;“凹”为半包围结构 ;“竞”为上中下结构 ;“树”为左中右结构 ;“坐”为独体字 ;“老”为上下结构。而在《3 0 0 0常用汉字基本知识手册》中 :“发”为半包围结构 ;“凹”为独体结构 ;“竞”为上下结构 ;“树”为左…  相似文献   

15.
《咬嚼字》杂志近日在上海公布了2006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差错。这十大差错是:1,将“像”错为“象”,这在电视字幕中出现最多。2,将丙戌年的“戌”字,错成“戍”字,这在大量的台历,挂历中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 今本《说文解字》两处提到“秘书”。“(目戍)”字下云:“秘书瞋从戌”;“易”字下云:“秘书说日月为易”。段玉裁注曰:“秘书谓纬书”,刘叶秋《中国的字典》一书亦曰“许慎所谓秘书,是指依托经书,谈符箓瑞应之事的‘纬书’”。近时徐时仪发现慧琳《一切经音义》“无易”条下引《说文》云:“贾秘书说:‘日月为易字’”,以为今本《说文》“秘书”前脱“贾”字。“贾秘书”即贾逵。因贾逵曾两校秘书,为许慎之师;许慎著《说文》且“考之于逵”,故敬而称之为“贾秘书”。这从异文中找到了段氏注误之由。又《后汉书·贾逵传》云贾逵作《左传国语解诂》五十一篇,“显宗重其书,写藏之秘馆”。秘书,即此“秘馆”之书,未必定指“纬书”。(简言)  相似文献   

17.
“戊”字音wù(务),四声,是天干的第5位,古汉语有“戊夜”一词,即指天亮前的五更时分。天干的10个字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音guǐ,鬼)。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将其用来表顺序数。另外,商王为祭奠其亡母戊氏而铸造青铜器叫“司母戊”。“戌  相似文献   

18.
《阿房宮賦》的“戌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参原同志在《〈阿房宫賦〉,譯解》(見《人民教育》1962年2月号)中說:“戌卒:充軍的囚徒,这里指的陈胜、吳广”。此解殊为不妥。《史記陈涉世家》載:“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漁阳,九百人屯子大澤乡,陈涉、吳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发閭左”有两种解釋,《史記索隐》說:“閭左謂居閭里之左也。秦时,复除(免役)者居閭左。今力役凡在閭左者,尽发之也”。又說:“凡居以富强为右,貧弱为左。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貧  相似文献   

19.
《龙潭记》是当代作家郭澄清同志八五年五月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和多卷本百万字的巨著《大刀记》是姊妹篇。 (一) 这本书题名《龙潭记》,寓意何在呢?作者在《后记》中作了交代:“‘龙’者,炎黄子孙之象征也;‘潭’,乃‘龙’之故乡者也。或者说,‘龙’,即我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到一篇稿子,内容是讲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经验。其中谈到在讲《木兰诗》中的“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时,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戎字的写法,避免和形近字的混淆,就列举出“戊、戍、戌”等字,加以辨析。另外还举出“赳”字,和“赴”字对比,举出“苦”字,和“若”字对比。有的同志提出意见,认为这样会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影响了思想内容的阐述和文学形象的感染。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只有这样讲才能加强字词教学,才符合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看了以后,我认为作者强调加强字词教学的精神是对的,但考虑问题未免有些片面,方法未免简单化了一些。字词教学,是整个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