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按照民法理论,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具备一般侵权行为四方面的构成,即: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的行为;侵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侵权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行为人实施了侵害他人合法权利和利益的行为。新闻界学者们对新闻侵权内涵的不同界定反映出了新闻侵权的某些共性:侵权行为的加害人为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侵权行为发生在新闻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闻侵权构成要件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8月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指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这是新闻报道构成侵权的四个缺一不可的条件。结合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可给新闻侵权下如下定义:新闻侵权系指行为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发表了不实报道,或者报道虽然真实,但系法律禁止公开传播的事实,因此对当事人造成侵害的行为。新闻侵权的预防1.事前预…  相似文献   

3.
一篇新闻报道到底怎样才能算得上侵权?新闻侵害名誉权责任认定如何划分?一般侵权行为是按照损害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行为人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联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这四个构成要件来认定的.然而,由于新闻侵权所具有的传播范围广、侵害后果严重等特殊性,再加上各类新闻侵权的性质不尽相同,所以,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需考虑两条,即行为人有过错及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记者与匿名消息来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记者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匿名消息 ,如何处理与匿名消息来源的关系 ,一直是美国新闻界面临的道德和法律上的难题。通过回顾美国新闻史上有关该命题的几件重大事件 ,本文阐述了美国新闻界和司法界处理该问题历史渊源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蒙晓阳  戚婧 《新闻界》2024,(4):76-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首次提出了合理核实义务,并规定了认定合理核实义务的六个因素,最大限度地平衡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名誉权保护。然而,新闻工作者对合理核实义务的理解与贯彻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选择中国裁判文书网、北大法宝、威科先行三个法律数据库作为样本来源,通过对民法典施行后涉诉媒体被适用合理核实义务因素的频率分析,得出“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是适用最频繁的单个因素,而“内容的时限性”和“核实能力与核实成本”是最被弱化的要件。“内容来源的可信度+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是决定媒体胜败的组合关键因素。核实义务也应该分层级,专业新闻媒体、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媒体应负有不同的合理核实义务。  相似文献   

6.
新闻广告是依托新闻形式而作的广告,是一种崭新的广告形式.新闻广告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与新闻报道有着本质的不同,应该给新闻广告以生存空间.当前新闻广告存在的混乱不是广告本身的过失,而是新闻界一些"害群之马"的腐败行为使然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闻涉及“官司”的事越来越多,一些记者和报刊成了法庭上的“被告”。社会上对此议论纷纷,新闻界自己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法律如何保障新闻自由?新闻工作如何按照法律行事?这是新形势向新闻界和司法界提出的新问题,也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记者专门走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权威人士。最高人民法院对此极为重视,由新闻发言人周道鸾(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办公厅主任)主持,召开了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现将座谈内容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的舆论导向不容忽视 新闻舆论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迅速广泛而深刻的导向作用,作为新闻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新闻,同样具有这种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新闻界的部分同志,尤其是一部分刚参加新闻队伍的年轻同行,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一点。他们认为,舆论导向主要体现在时政新闻上,只要在重大时政新闻上不做错误引导,社会新闻注意不注意导向关系不大;也有人认为,有的社会新闻,诸如社会上的轶闻趣事,天文地理,花鸟鱼虫,似乎没有什么导向性,只要有闻必录就行了,这其实是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为了牢牢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9.
李玲娟 《新闻界》2013,(9):70-74
新闻平衡报道理念是新闻界追求新闻客观公正的具体体现。本文从新闻平衡报道理念出发,探讨半岛电视台在新闻平衡报道上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对半岛电视台收购美国潮流有线电视频道后,如何实践新闻平衡报道理念,从而以美国传媒市场为基点,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世界性的影响力媒体进行探讨,同时本文还试图通过半岛电视台的成功,给中国传媒一点启示和思考,从而探讨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国际化拓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新闻界和司法界所关注的新闻纠纷、新闻诉讼事件有增无减,其中以“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作为内容占大多数。所谓新闻侵权,在《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律中心)中法律概念为:“新闻侵权,是新闻机构或个人利用新闻作品,损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并对新闻侵权的形式亦有明确的界定:(一)内容严重失实;(二)评论严重不当: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侵权的内涵和成因如今人们对新闻侵权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它是指新闻行为人在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发表过程中,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传播不真实情况,或情况真实但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依法应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  相似文献   

12.
张松 《中国出版》2022,(21):44-46
“红旗规则”是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出现网络侵权行为的适用规则。文章在厘清“红旗规则”实质内涵和规则认定的基础上,从比较法视角入手叙述美欧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保护法定注意义务的认定内容,并基于一般注意义务,从网络服务属性、侵权信息特征和第三人特定行为三个角度对于“红旗规则”视域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保护法定注意义务的认定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做为一种行业运营管理措施以及市场竞争的手段,新闻策划在媒体经营过程中已然发生着重大的作用,也因其在新闻实践中的种种行为及效果,不断引发着业界同仁以及社会普通受众的评价与质疑。尤其是近几年来新闻界发生的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且带有很明显的人为策划痕迹的新闻事件,拷问着新闻策划的初衷和实质意义。笔者认为,造成当前新闻界新闻策划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入世后,新闻界除了要面对大量与外商有关的生产和商品贸易报道,还将面对大量有关服务贸易的报道。 有一种传统看法叫做“船到桥头自然直”,意思是说新闻以传播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主,应顺其自然,没必要过早进行人为设计。我认为,作为新闻的一般规律,这种认识没什么不对。但新闻也有特殊规律,即对带有根本性的、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诉讼中,新闻真实与否成为判断新闻报道是否侵权的重要依据。司法界对新闻真实的考察,集中于事实的"有没有"和"准不准"。新闻界对新闻诉讼中新闻真实的认识存在种种误解。实际上,新闻诉讼中的新闻真实首先应是新闻理论范畴中的问题,其次才涉及法律范畴上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城某家电视台因报道一未成年女孩遭姐夫强奸案,受害人家属以侵害名誉权将电视台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决电视台构成名誉侵权。理由是该报道对受害人予以报道时对受害人的隐私事项保护未能尽到注意义务.导致受害人的真实身份在当地被周围的人指认,受害人精神痛苦加剧。此案目前在上诉之中,无论终审结果如何,这一新闻纠纷再一次给新闻媒体提出警示:报道题材注重市场的高回报,必然伴随可能侵权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7.
做为一种行业运营管理措施以及市场竞争的手段,新闻策划在媒体经营过程中已然发生着重大的作用,也因其在新闻实践中的种种行为及效果,不断引发着业界同仁以及社会普通受众的评价与质疑.尤其是近几年来新闻界发生的一些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且带有很明显的人为策划痕迹的新闻事件,拷问着新闻策划的初衷和实质意义.笔者认为,造成当前新闻界新闻策划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是由于以下几个问题的混淆不清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说到舆论监督,许多人都把它同批评、曝光划上等号,应该说这是一个误区。舆论监督包括新闻批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舆论不等于批评、曝光。大家知道,新闻界素有舆论界之称,舆论与新闻密不可分。舆论也是一种公众言论。但是由于人们受不同利益关系驱动,不同的社会成员,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也就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和反  相似文献   

19.
杨忠  易磊 《图书情报知识》2023,(5):58-67+126
[目的/意义]研究公共数据使用的注意义务,旨在为公共数据使用者合法使用公共数据提供指引。[研究设计/方法 ]在规范分析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注意义务一般理论,剖析公共数据使用者负有注意义务的正当性、义务主体的判断方法、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履行义务的限度和原则。[结论 /发现]公共数据使用者负有注意义务契合我国开放公共数据的目的,符合公共数据的特殊性和权利与义务相对的内在要求;判断义务主体需综合行为人存在使用公共数据行为,以及对使用公共数据行为伴生危险的可预见性、邻近程度、公共政策等;违反注意义务将承担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但还取决于履行限度和原则。[创新/价值]系统阐述公共数据使用者的注意义务,为未来可能的公共数据立法规范公共数据使用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克林顿绯闻,是当今世界上一件大新闻。我国传媒根据自己的新闻价值观,作了有节制的客观报道。而近来在书肆上,笔者看到了至少四五种有关此案的书籍,内容大同小异,主要是翻译或者编译连美国新闻界也认为带有色情性质的斯塔尔调查报告的全文,其来源有的声明是采自互联网络。美国官方决定斯塔尔报告上网,有许多父母表示不安,这是他们国家的事情。我国居民愿意到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