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姚建鑫 《成才之路》2014,(13):21-21
正偶尔在网上看到一部儿童电影的介绍,叫《看上去很美》,讲的是幼儿园里的故事。介绍很精彩,于是我在网上观看了这部电影。很有趣、好笑!好笑过后,留给我的却是那么一点点的心酸。故事的主人公方枪枪是个四岁的男孩,他被爸爸带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幼儿园,那里有个统治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每个小朋友名字的后面都有小红花,而方枪枪却没有一朵小红花。于是,他愤怒了。为什么不会自己吃饭就得不到小红花?为什么不会自己穿衣也得不到小红花?他不能理解。看完后,我这个小红花规则的创造者第一次感到了这个规则的残忍。方枪枪独自站在红花榜前的那种情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李良虎 《教书育人》2012,(33):38-39
《看上去很美》以主人公方枪枪与小红花为主线,从方枪枪小朋友的视角,诠释了对当今学生管理的看法,值得我们反思。一缺乏平等的教育观念,混淆了学生的是非观念电影《看上去很美》中有这么一个镜头:按照幼儿园的规定,家长要在星期五下午才能接走自己的孩子,然而同班同学汪若海的父亲是上级管理后勤的领导,就破例了,可以提前把汪若海接走。在汪若海父亲的指示下,方枪枪终于得到了一朵梦寐以求的小红花。可是正因为这朵特殊的小红花,使得小红花在方枪枪眼中失去了它原先的光环和圣洁。在现实学生管理中,常听学生们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某某老师偏心,做事有失公正公平,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就轻描淡写地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轻则大骂特骂,重的  相似文献   

3.
小编说"30"在王朔的小说《看上去很姜》中,有一个片断:小主人公方枪枪因为表现不好,没有得过小红花,于是他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在自己的小红花栏里贴满了小红花。  相似文献   

4.
贝贝改名     
一天,贝贝回到家对妈妈说:“今天开始,你别叫我贝贝了,我改名叫浩浩啦!”“为什么呀?”妈妈瞪大眼睛问。“我们班的浩浩,今天讲故事得了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5.
已经很久没有专注地看一部电影了,尤其是一部完全由儿童做主角的片子。《看上去很美》是根据王朔多年前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原著我看过,印象中就是写一群孩子怎么淘气。现在,我也做了母亲,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儿子,《看上去很美》给了我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方枪枪这个五岁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那样真实,他的目光那样纯真,而他的遭遇却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一朵红花横扫一片童心方枪枪一进幼儿园,还没等他明白过来,留了几年的小辫子就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下被剪掉了,这也暗示着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老师告诉他好孩子能得小红花,他特别盼望…  相似文献   

6.
乐乐得了一朵小红花,高兴极了。回家的时候他把头抬得高高的,胸挺得直直的,生怕别人看不到他胸前的小红花。 妈妈问乐乐:“今天为什么得的小红花呀?” 乐乐说:“张老师说我进步了。” 可是没过多久,乐乐的老毛病又犯了:上课时东张西望,把掎子  相似文献   

7.
“他有小红花,为什么我就没有呢?我也要……”“他在比赛里赢了我,其实,我也玩得很好的,为什么我就会输呢?我也要赢……”“她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一朵一朵粉粉的花,我也要穿……”你的孩子是否也会常常这样哭着对你说:“亮亮的新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大家为了玩亮亮的新玩具,都对他可好了。我也要大家对我一样好,我也要新玩具!”接下来,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亮亮不太搭理,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但如果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他就会对亮亮又友好起来。所以,孩子针对的并不是亮亮这个人,而是嫉妒他的新玩具。是的,孩子也会嫉妒!别人有小红花他没有,别…  相似文献   

8.
吴凤华 《教师》2013,(32):40-40
时常回味自己念小学三年级时,登台领“三好学生”奖状那一刻的幸福;也时常回忆起18年前教一年级时,用橡皮给孩子篆刻“小红花”模具那一瞬的情愫……笔者当老师的快乐和幸福要数“小红花”种下的情结。  相似文献   

9.
请慎用奖励     
下午是劳动课,为让孩子们积极地参加活动,我事先做好了几朵小红花,并告诉他们,谁干得多、干得好就奖励给谁小红花。   不一会儿,几个小朋友陆续跑到我这儿说,“老师,我擦完一张桌子了,给我小红花吧。”“老师,我擦完两把小椅子了,给我小红花吧。”……孩子们都凑过来盯着我手里的小红花。   孩子们一声声“直率”“迫切”的要求撞击着我的心灵,难道他们认为参加劳动的目的仅仅是得到小红花吗 ?如果没有小红花,他们还会干得这样认真吗 ?  我冷静地反省:我过多地运用了奖励,结果却削弱了孩子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致使他们…  相似文献   

10.
画蛇添足     
我不想惹老师生气,我只想做个好学生。我们班教室后面的墙上,有一个“小红花园地”。我们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写在上面,很多同学的名字下,都有一朵或几朵小红花,像“学习小红花”啦、“纪律小红花”啦、“卫生小红花”啦……可是我一朵小红花也没得过。我想,没有得到小红花,是不是证明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老师和同学们是不是就不喜欢我?我觉得,我应该从争取得到一朵小红花开始,开始做一名好学生了。你知道我们第四小组的组长是谁吗?是侯小武!侯小武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是我们第四小组的组长。我觉得他就是因为当着…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影片描写的是几十年前的幼儿园生活,方枪枪作为一个四岁的小孩,天性就是童真、快乐、自由、活泼,但在那个幼儿园却倍受压抑。他需要按照规定大小便、吃饭、做操睡觉、穿衣,里面的李老师也不断重复着一个词汇“不许”,“不许这个,不许那个……”,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园,当老师奖给幼儿小红花时,他们会如获宝贝并愿意为得到小红花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在近周的一个中午,我同往日一样,招呼他们停止说闹好好午睡,并说:“不快睡觉,还在讲话,星期五我不发给你们小红花。”月月抬头说:“我不要小红花。”接着好几个孩子也跟着说:“我不要小红花,我不睡午觉。”不论我怎样跟他们讲解小红花是乖娃娃荣誉的象征等等,他们都无所谓,睡房里“我不要小红花”甚至“我不当乖娃娃”的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久久不能安静。  相似文献   

13.
转变     
下课了,我刚走进办公室,园园便哭着走了进来。“老师,我的小红花少了两朵,不知被谁偷走了。呜呜……”在我们班上,只要表现好,就会获得一朵小红花,以此作为鼓励。园园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小红花自然也少不了。看着她哭得那么伤心,我便疼爱地拉住她的手,“园园乖,别人拿走你的小红花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下午,女儿从幼儿园归来,高兴地走到我的跟前说:“爸爸.我得了一朵小红花。”说着就把盖有小红花的作业本递给我看。女儿由于作业缺乏认真态度,上了一年的幼儿园还从来没得过小红花。今天得到小红花,别说女儿喜笑颜开,就是我也非常高兴。高兴之中我问女儿:“怎么得到的小红花?”女儿并不隐瞒:“我和杨薇去交作业,老师批完了杨薇的作业就给盖上了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15.
满园春色     
《辅导员》2003,(5)
安徽——“小红花·我看见”栏目开播了 2002年5月,安庆市华中路第一小学“小红花”电视台收到了央视“大风车·我看见”栏目参赛通知。一石激起千层浪。队员们立即投入到备赛状态中,成立了“小红花·我看见”栏目活动小组,在全校选聘了40名小记者。编导小组在队员中组织开展起了以“我看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定期在“小红花电视台”上播  相似文献   

16.
校花     
小学的时候就和灿昱一个班,除了觉得她长得特高外,没发现她有别的特点。反正成绩是比不上我,有一回学校开展“十颗金星百朵花”评比活动,我是金星闪闪放光芒,她只是小红花。不过我总弄不清那些留级包为什么总苍蝇似地围着她转,扯她的两根小麻花辫儿,然后兴高采烈地叫“校花,把芽发”。花儿还能发芽?这帮老油条!再说,她只是小红花,没啥了不起。  相似文献   

17.
马际娥 《中国德育》2006,1(12):75-76
看到“小红花”这三个字,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亲切感。是啊,谁没有过对“小红花”热切期待的童年。那一朵朵令人羡慕的代表荣誉的“小红花”是快乐童年不可或缺的良伴,它曾经让多少个孩子的笑容灿烂如花,又曾经成为多少孩子魂牵梦绕的渴望。然而,有的教师却用小红花伤了孩子的心。失望的小红花。一位青年教师在示范课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了好多小红花,奖给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孩子。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们欢欣鼓舞,笑容美得就像他们胸前的那一朵朵小红花。有一个小男孩,看到周围的小伙伴都得到了小红花,他  相似文献   

18.
离园的时间到了,小一班浩浩的奶奶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你们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这样?”“怎么了?”我连忙询问事情的缘由。“我家浩浩很聪明,为什么评不到小红花?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给老师送礼,老师就另眼相看了!”浩浩奶奶情绪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19.
我班一名幼儿叫龙龙,他总是喜欢把一只大拇指放进嘴里吮吸,我们对他讲尽了道理也无济于事。对此,他母亲也无可奈何地说:“在家里我们打他的手,有时气起来拿针刺他的手指,还是没有用。”星期六下午我们开始给好孩子评小红花。这时龙龙走到我身边轻轻地说:“方老师,我也要小红花。”是啊,我怎么没想到用小红花来激发他,使他改掉坏习惯呢?于是我笑着对他说:“你很想做个好孩子是吗?好孩子是不把手放进嘴里的。”他马上把手拿出来  相似文献   

20.
是谁在残害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友智 《教育艺术》2001,(11):36-37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 ,邻居倩倩小朋友突然向大人提出 ,明天不去幼儿园了?为什么?她撅着小嘴巴 :“阿姨不跟我好 ,别的小朋友也不跟我好。还有发给别的小朋友小红花 ,我没有……”一了解 ,阿姨不大喜欢倩倩确有其事。为什么?“脏、丑、不大聪明 ,又不遵守纪律……”在不少人看来 ,这很自然!人之常情 ,似乎无可指责 ,然而 ,尊敬的老师 ,你可曾想过这种做法的后果?想过它对孩子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千古怪事1968年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卜生在一所小学搞了一个小小的实验。他们在1—6年级中各挑了3个班 ,对那些孩子作了似乎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