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谢娜  王尧美 《青年记者》2017,(32):3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大量海外留学生在中国学习,他们来华,不仅要学习中国语言,更要了解中国文化.语言相通、文化相融,才能形成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载体,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每一种语言都构成一种话语体系,其中蕴含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可以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一条重要的途径是了解这个民族所运用的语言. 而汉语是中华文化独特的标识,对外汉语教材在传播中国文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不断加大力度,使对外汉语教材出版规模逐年扩大,结构日趋优化,质量逐渐提升.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推出60多个对外汉语教材出版项目,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对外汉语教材出版项目,推动50种汉语教材进入丝路国家和地区.支持创办1 1个语种的孔子学院院刊,通过中外对照的方式,交流孔子学院办学经验,指导汉语教师教学.还通过举办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表彰致力于汉语推广与海外推广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在国际上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语言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播依赖的基础,中国向东盟地区传播汉语言是一种文化交流,更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国向东盟进行汉语言传播策略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从而进一步加强自身硬实力.在当前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向东盟地区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将有助于产品推广,经济合作.文化体系的建立是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主要手段,文化产品的输出、从语言传播方面入手是则加快文化体系建设的捷径.  相似文献   

4.
对语言的了解和掌握只是跨文化传播的第一步,同时还要对语言深层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有着透彻的了解。语言传播之外还有很多不可或缺的非语言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因此,跨文化传播中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跨文化传播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旅行,旅行途中能够见识各种人文风光。风景是客观的,对风景的价值判断却因文化不同而异。努力消除不同认识带来的种种问题,才可能实现与异文化人的正常交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开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的汉语全球传播研究.目的是促进异文化之间的沟通、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对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汉语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渠道、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情况,进而提出汉语全球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汉语在各种传播渠道中,人际传播效果远胜于大众传播;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生活中的美食与美景,是最吸引外国人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打破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传播封锁和限制,打开了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运用新媒体来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力的有效性,不仅是技术层面掌握好、利用好新媒体,同时需要打破既定传播思维与既往的传播模式,用更加高超的国际传播力,提升国家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向世界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吴茜 《大观周刊》2011,(18):119-119
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思想的碰撞.我们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语言是人类得以发展的辅助力量;是人类一切情感的表现符号.我们运用语言传递自己的情感.运用语言交流自己的人生.不同的语言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交换着不同的心情.语言汇成了人类文化的江河.因此.要充分的发挥语言的作用,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语言语境.掌握语言的表现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正以一种平等的身份融入国际事务之中,“用国际语言传达中国声音”的对外传播意识也随之握固.然而,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打造一流的媒体硬件,另一方面却因为中西语言、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而难以掌握向他方传递信息的话语规则,致使我们的国际影响力远未达到预期.根本而言,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人才是我们消除与其他文化之间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有效传达信息的人”,才能筑起沟通的鹤舞凤台.一般认为先进技术、国际视野以及多角度的跨国沟通能力是当代国际传播人才的三大要素,而对于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人才,外语传播能力尤为重视.本文将着眼于当今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讨论树立跨文化传播意识以及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西新闻传媒的文化分析秦志希,王萍马丁·沃克说,“报纸远远超出了国家的政治范围”,因为报纸要报道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①就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言,文化与传播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一方面,文化离不开传播,没...  相似文献   

10.
关于传者身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四张颂传者身份众说纷纭,不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主观动机同客观效果从来都没有全等过,不是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思想大于形象,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尤其如此。理论上的认定,传者的自我感觉,都离不开传播实践的检验,离不开受众...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明的普遍现象.现代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共同语的推广,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其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英语在全世界的传播.我国的语言战略也提出了汉语普通话“国内推广与国际传播”的目标,毫无疑问,无论是“国内推广”还是“国外传播”,都会在语言的跨文化传播规律中运行.  相似文献   

12.
高坤 《东南传播》2012,(9):143-144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传播,网络字幕组的出现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传播现象,其跨文化的表达、理解与互动传播方式,在如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生态环境中已逐渐成为不同文化主体间彼此交往、认知乃至融合的一座桥梁。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跨文化传播中介,它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跨文化的社会、语言和心理因素,如何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手段在日益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地发挥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并降低负面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如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让中国文化更好地承担对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和使命,是值得不断探索的.体育运动作为全球不同国家和民族共通的语言,没有国界之别,因而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4.
陶心玮 《东南传播》2022,(8):107-111
国家形象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就是符号的传播。中华文明在水系流淌的进程中不断与世界文明碰撞、交流,这就形成了大运河文化自身融合、开放的内涵,而大运河知识谱系集合了运河文化基因,通过符号的生产即符号表征和意指关系以及创造性转化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媒介化过程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符号意义的生产是一种符号解释活动,这一过程离不开符号对象、符号本身、符号解释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李春燕 《传媒》2022,(3):后插1-后插2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深度的展现,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并以此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言文化如何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海外传播?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又如何……这一系列关于"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话题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与探讨.正是沿着此议题的研究进路,汉语言自身所富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同样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于此背景,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是推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成为了当前富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由刘淑妍、陈毅立、刘怡菲所著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一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聚焦于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等议题,从中欧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交流、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全面搭建起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体系,并深度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方法论.总体来讲,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共选择了26篇关于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优质文章,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孔子学院与跨文化比较、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志敏 《大观周刊》2011,(19):132-132
语言学习离不开环境,听与说的能力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我们的学生虽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却很难借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从事日常的英语交际活动.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语言环境的缺乏。此外,我们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另一个障碍就是不敢开口说,虽然在课上能读读、拼拼、说说,但在课外,几乎听不到学生自觉用英语来交流。他们往往怕说错、太害羞,这祥等于放弃了说的机会,这种不会听、不会说的英语.只能成为“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因此,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适宜英语听说学习的语言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和正确地练习听说英语,提高听说能力是很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7.
媒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跨文化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伴随着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传播的“媒介”或载体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出新。在信息化传播时代,文化传播的“媒介”主要为现代传媒如电影、电视、网络、报刊等,视觉传播是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当前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媒介的选择上,必须树立现代意识,视觉形象意识。毕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对于西方人来说又比较难学,运用传统的文字手段向外输出中国文化,效果是肯定大打折扣的。正像许多现代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是从香港电影武打明星李小龙身上开始的,而不是从学习《论语》、阅读翻译的中国文学名著入手的。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开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的汉语全球传播研究。目的是促进异文化之间的沟通、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对象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汉语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学习汉语的渠道、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情况,进而提出汉语全球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汉语在各种传播渠道中,人际传播效果远胜于大众传播;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生活中的美食与美景是最吸引外国人的文化宝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交流日趋频繁与密切.中国艺术需要走向世界,世界艺术也需要被更多的国人了解和认识.因此国家需要大批具有艺术专业的人才能够懂外语、易沟通.我们需要把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传播出去,同时也需要学习更多国外优秀的艺术作品.目前,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呈上升趋势,而其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英语语言的学习仍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笔者通过分析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其学习特点,找出影响其英语学习的障碍,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探索出适合本校艺术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国际型艺术类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方法,也是代代相传的唯一途径.临摹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也是对文化经典的态度.临摹是对中国画的一种整体认识,包括"澄明"的绘画语言部分,还包括"遮蔽"的中国传统文化部分.对中国画而言,传统文化和绘画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容分割的.中国画的临摹结构是"一体二层"式的,由"二层结构"决定了学习的"两种路径"和"两种方法".每一位传习者只有把"两种路径"都做到了,做好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临摹才算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