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内容“轴对称”.通过本节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文化价值,能够识别简  相似文献   

2.
JJ《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观察,使学生感受图形…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学习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2.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选择合适的方法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案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能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6.
教案题目:轴对称图形——活动课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逐步建立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能分辨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并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自行设计轴对称图形、图案,从而欣赏数学美,增强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我们“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数学三年级下册)时,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21~123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堂“做”数学的课。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双手通过操作和观察来“做”数学。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是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0.
吴烈 《陕西教育》2004,(12):38-38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在十二月上旬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对称轴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会画对称轴。 2、通过学习逐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操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6页~57页例题想想做做。目标预设: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会识别和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  相似文献   

13.
孙伟 《陕西教育》2008,(1):27-28
教材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6—61页。 设计思路: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6道“想想做做”等。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行主动探讨,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折一折,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的能力,渗透分类等数学思想. 3.通过关注生活中的对称,体验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会画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感知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运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制作轴对称图形。  相似文献   

17.
教材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56-61页.   设计思路: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6道“想想做做“等.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素材入手,组织学生自主活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行主动探讨,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第一节,它在本章中起着开启新课的作用。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进入图形中的轴对称世界,深刻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学习与探索,学生对轴对称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浅至深,为后面学习抽象的轴对称图形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9.
<正>“图形的平移”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本节课的教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方向和距离这两个要素刻画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运动,另一方面则要鼓励他们基于对图形平移的认识探索并掌握将方格纸上的简单图形按指定要求进行平移的方法,进一步提升通过图形运动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20.
张瑾 《教书育人》2012,(Z2):79-80
一、教材分析《镜子改变了什么》这一节,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性质之后,要求学生通过赏析观察、探索思考,自己探索物体的镜面对称的规律,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探索归纳能力要求比较高。纵观第七章的教材安排,从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入手,研究了简单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归纳出图形轴对称的性质,然后通过《镜子改变了什么》这一节将二维的轴对称扩充到三维的镜面对称,加深学生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