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对概念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认识方程》后,笔者深刻感受到,要践行“若要取之,必先予之”。“取之”即为获得概念或形成概念,“予之”即给予学生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也就是学生在充分感知研究对象,经历丰富的体验后,经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再认等,完成概念的自主建构。下面以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认识方程》一课的教学谈谈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2.
一、根据教材特点 ,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 ,所以在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等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由这些内容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例如 ,在整式乘法法则的教学中 ,要十分注意“转化”的思想和方法 ,讲授“多项式与多项式和相乘”的法则时 ,第一步“转化”为“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其算理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一样 ,只是先把其中的一个多项式看作是一个单项式 ,用乘法分配律把问题转化 ;第二步则“转化”为“单项式乘法” ,而“单项式乘…  相似文献   

3.
数学的价值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学”,即掌握思想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能力,采用“探究教学法”,进行数学定理和数学概念的探究教学。  相似文献   

4.
按照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数学思想为指导.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掌握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直接经验,让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落实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使课堂真正“活”起来。现在我结合《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5.
数学即生活.而生活最本真。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明确“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数学是用概念思维的。从数学的发展过程看,数学概念凝聚着人类认识事物的思想精华。“如何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了数学学科教学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和方向。“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提供教学知识所必需的课堂环境,而且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笔者通过把“生活情境”引入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意在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为情境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数学思想和方法寓于数学知识之中,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定理等,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由这些内容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在整式乘法法则的教学中,要十分注意“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讲授“多项式与多项式和相乘”的法则时,第一步“转化”为“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其算理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算理一样,只是先把其中的一个多项式看作是一个单项式,用乘法分配律把问题转化;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学科的基本成分,是数学教学的基础,还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决不是以学会概念为终极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生成、建构数学概念,更是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全面的发展。“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笔者在优质课竞赛中执教这节课,在研磨的过程中我们对数学概念教学思路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下面将我们的认识与实践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徐平 《学周刊C版》2014,(6):59-59
“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而运用数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迅速达到此项教学目标。“数学实验”是我的市级课题—《数学实验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研究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在激发学生掌握新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首先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并透过现象探寻数学现象的存在;其次,要深入思考现象之后的数学本质,从而领悟数学规律、掌握数学本领。现就全县骨干教师优质课汇报活动中的《认识钟表》教学片段,谈谈如何灵活再现生活情境,让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领悟,加速学习的深入和优化,以实现有效学习和高效课堂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认识分数,知道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2.让学生们在自己亲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几分之几"的概念。3.让学生们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觉得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并认识几分之几并能正确表示出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学"。小学生教学尤其数学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给学生足够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得概念在"学生"中深度建构。在"让学"课堂里,教师更智慧地教,学生更主动地学,"让学"课堂让师生的情智向四面八方打开。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倍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的内容。“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好在前面有了乘法的认识以及几个几的教学,为本节课做了铺垫。例2的教学引出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则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求几倍数的问题和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的认识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对这种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对概念本质的体验和丰富内涵的理解。下面以《认识周长》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过程。在小学阶段,周长的概念是通过定义式的表达方式描述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周长概念中有一个很重要  相似文献   

14.
夏云 《上海教育》2000,(4):60-61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概念教学概念是思维的基本要素和赖以存在的基础,人类思维活动是在一定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大纲指出:“小学数学中的概念……都是基础知识,要让学生切实学好。”因此,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就要加强数学概念教学,只有在扎实的概念教学基础上,小学生计算能  相似文献   

15.
王小莲 《教师》2010,(14):32-33
克鲁普斯卡娅曾指出:“数学是许多概念组成的锁链。”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细胞、进行数学判断的依据、进行数学推理的基础,它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凋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感性经验和知识,去感知理解材料,经过思维再加工产生认识飞跃,最后组织成完整的概念图式的过程。关于《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提炼其本质?我觉得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而且还应该经历探索、比较、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形成数学知识链的基本元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还要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应用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并结合实例实施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数学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有学者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文拟从“模块教学”的角度,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朱俊銮 《小学生》2012,(9):30-30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概念的深刻内涵,用学习、生活经验来解读展现概念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目标】1.把数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知道平行关系。2.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去找一找图中和身边的互相平行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经验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面以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直接地把数学概念、定理“抛”给学生,犹如“从天而降”,使学生“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实施“再创造”教学,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只能恰当地介入、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