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我读过先生的《追忆似水流年》一书后,了解到先生的性格除了坚韧,也有柔情的一面,并从中感知到了他的真情追忆。这本《追忆似水流年》,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关于读人与读书的散文。全书共分两辑:"数风流人物"、"读书破万卷"。深浅不一的追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  相似文献   

2.
知名学者季羡林●人民教育出版社张中行季羡林先生是中外知名的学者。知名,这名确是实之宾,与有些人,舍正路而不由,也就真像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不同。可是这实,我不想说,也不能说。因为他会的太多,而且既精且深,我等于站在墙外,自然就不能瞥见宗庙之美,百官...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时,尊敬的季老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社会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根本”。温总理也十分赞赏这一观点,他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时,季老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社会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根本。"温总理也十分赞赏这一观点,他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  相似文献   

5.
<正>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  相似文献   

6.
《学问人生》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自传,本书选取先生多部自传精华。季先生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在德国留学期间,他的老师们的举手投足让他受益匪浅。——编者  相似文献   

7.
<正>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  相似文献   

8.
真情季羡林     
蔡德贵 《中国德育》2009,(12):79-81
季羡林先生走了。他留下了博大高深的学问,也留下了芳菲四溢的品格。 先生的学问非我等门外人可以问的,但先生的处世风范是各色人等可以学的。先生是“学界泰斗”,更是做人的大师。大师者,待人以真情也。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先生著作等身,被授予“学界泰斗”之桂冠,并在多个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该文梳理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各类文稿,结合他人对其语言及文化等相关研究的评述,发现季羡林的语言哲学思想分别以不同形式体现于他的语言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中,他的著述体现出极富哲学思想的语言学习观、语言研究观和写作观,这为学界认识和挖掘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全面把握季羡林先生的语言哲学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从其经典之作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10.
季羡林先生说:“如果读书也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他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说岳》《说唐》等等,读得如痴如醉。“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是坏。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所以,他反复说到张元济先生(出版家)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因为人类之所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除了学术与翻译外,在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  相似文献   

11.
<正>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看望他。他和总理饶有兴趣地探讨了"和谐"这个话题。季羡林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总理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24)
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最近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顶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人欢喜。"  相似文献   

13.
保持和谐的职业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湖北教育》2007,(3):39-39
在一次温家宝总理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时,季老谈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社会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根本。”温总理十分赞赏,他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  相似文献   

14.
老一辈学者的读书生活——以季羡林、王元化先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11日,当代中国两住学术泰斗——季羡林和任继愈同日辞世。在这个需要大师的国度,在这个大师稀缺的年代,一天之内竟然陨落两颗学术巨星,这是中国文化界灰暗而哀伤的一天。因为他们不仅是北大精神的代表,更是执着体认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痛悼之下,不禁让人又怀念起去年5月9日在上海辞世的王元化先生。同为当代国学的象征性人物,他们的相继辞世不仅是国学领域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更预示了大师云集的20世纪已毅然决然地渐行渐远。也许只有不断追忆他们曾经的学术生涯,才能为今天接续上一世纪的思想盛世。为此,我刊特刊登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近两年在全国多个读书论坛上的演讲《老一辈学者的读书生活——以季羡林、王元化为例》。在当今中国的学术界,季羡林和王元化是两位大师级的人物。季先生的学问敦厚笃实.王先生则相对活跃善辩一些。他们都是当代中国知识份子的楷模。阅读“老一辈学者的读书生活”.回味且深思他们读书与生活二者交融的人生历程,这其中,我们想传达的不仅仅是一种读书的理念和实践.更是老一辈学者真实、自然的人生态度。这也正如季羡林的学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对季先生的评价:“他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无法和周围的人加以区分。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虽然是对其老师的评价.但用来表达对于像任继愈、王元化等大家的感悟依然恰当。  相似文献   

15.
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  相似文献   

16.
书架     
《教育》2008,(26)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作者:季羡林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奥运前夕,季羡林先生迎来了他97岁生日。这位出生在清朝末年的世纪老人,见证了100年来中国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巨变,我们也有幸通过这本自传,来了解他传奇的一生。这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季老一生经历的书,从一个农村贫穷的孩子成为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不仅是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家,同时也是成就卓越的翻译家,但目前他的翻译思想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探究了季羡林的翻译实践活动,总结了季羡林翻译观的五个主要方面。最后指出.季羡林的翻译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译论,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他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8.
《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所作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对于散文,季羡林先生不同意所谓的散于形的说法。他在《漫谈散文》中说:“纵观古今中外各名家的散文或随笔,既不见‘散’.也不见‘随’。它们多半是结构谨严之作,决不是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的轻率产品。”  相似文献   

19.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20.
都说季羡林先生写的东西朴实无华,可你不一定能读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怀念母亲》。文章不长,我读了好多次,以为一目了然,以为枯燥无味,觉得他说的就是大白话,就是在实实在在地讲述,讲述他对两个母亲的怀念。于是课堂也是让学生找找“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圈画勾点,却始终走不进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