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远工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壮举。也是我国教育史上规模最大、影响人群最多的信息化工程。实施数年来,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从中受益,与城市学生一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陕西省地处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远工程”的实施给陕西省基础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近年来,陕西省在“农远工程”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推动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由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撰写的文章《陕西省“农远工程”应用的实践、问题与对策》,立足“农远工程”在该省的应用实践,介绍了该省在实施“农远工程”过程中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应用研究、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本刊刊登此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该省经济相对滞后,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为促进东、西部教育协调发展,教育部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陕西省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期我刊特邀陕西省电化教育馆为我们介绍了近年来该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及探索途径,汉中市、宝鸡市渭滨区、靖边县也介绍了各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及发展思路,以期能为我国中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西作为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立足实际,借力于“农远工程”的实施,积极建设省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通过精心打造省级网络平台,有效地推进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本刊特邀江西省电化教育馆为我们介绍了该省近年来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以南昌市、永修县、新余市渝水区为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江西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亮点,以期为区域教育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我国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是实现“农远工程”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该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加快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为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农远设备应用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电化教学媒体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从2003年开始,我国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农远工程,农远工程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取得了很高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到来,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已在形成,也是将优质教育资源免费送到农村地区,让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农村教育落后面貌、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农远”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源匮乏、师资短缺、质量滞后等问题,为农村地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也带来改变,他们不再只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7.
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历时5年,目前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农远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向农村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解决我国广大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农远工程”模式一贯穿在三种模式的应用之中,设备包括34寸彩色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主要为农村教学点配备。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如何提高“农远工程”的教育绩效,是“农远工程”当前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笔者参与湖北省“农远工程”项目验收并结合多次考察和调研,分析了“农远工程”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农远工程”教育绩效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远工程”的实施快速提升了广大经济落后地区的信息化水平,缩小了落后农村地区与发达地区教育的差距。国家的大投入理应产生社会的大产出,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衣远工程”的大产出没有完全体现,应有效益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文章简要分析了“农远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设备利用、提高工程效益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本研究所选的甘肃省临夏县是回族人民聚居县之一,也是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该县经济发展滞后,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信息化程度低,这可以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农远”的实施使该县农村教育信息化初具规模,为该县基础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创造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2003年9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遍及全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农远工程”,是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实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信息化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造福工程。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业工程”)从2003年实施以来已经有6年时间了,它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给中小学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怎样用好“农远”资源,仍是现阶段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农远”管理员工作的实践与感悟,深入剖析“农远”设备闲置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的目的是平衡教育资源、缩小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差距。笔者认为,“农远工程”的首要任务应是切实做好各项工程建设工作。因为,只有解决好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保障。农远工程”的顺利实施,才能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综合功能。古浪县作为“农远工程”项目试点县之一,各级领导对项目工程建设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4.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搭建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城市与农村、穷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在理论层面上的共享。对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农远工程涉及面宽、点多,操作的技术性较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而言,存在一个全新概念的渗透和内化的过程.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资源应用、设备维护和更新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着“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分析“农远工程”的应用、发展绩效为目标,引入绩效技术ISPI模型,在对“农远工程”百校五年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分析、环境分析和绩效差距分析三个方面,分析试点项目校的“农远工程”应用发展绩效,总结试点项目校对设备以及资源的应用状况,找出实际差距,并提出促进绩效提升的对策与建议.绩效分析的结果对农远学校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效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硬轻软”可谓是教育信息化的顽疾,也是制约教育技术发展的瓶颈所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是政府斥巨资打造现代农村教育的创举,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重硬轻软”,做到软硬件有机结合,将成为此项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浙江省农远工程光盘播放点的建设工作,探讨在农远工程实施中如何实现软硬件的有机结合,使农远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教育基础设施的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的的差距。为了推进我国农村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家正在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农远工程推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笔者根据各方面的分析将所有遇到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三个核心问题。一是人员问题(观念问题),二是设备问题,三是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是我国新世纪以来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而实施的一项覆盖面广、影响面大的重点工程,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中国农村的教育质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与构建终生学习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西部广大贫困农村地区来讲,通过引进人才来提高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是难以实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步人了现代化、信息化轨道。特别是国家实施“农远”工程以来,改变了农村学校以往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落后状况,使学校的教学、教研、校本培训等活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校在实施“农远”工程过程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教师进行校本研修构建了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显著加快,“校校通”工程和农远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现状。随着硬件设备的逐渐完善,很多中小学校也积极参与了各种类型和级别的教育信息化课题实验研究,力图通过课题研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进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然而,课题的实施却差强人意,能做到深入研究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