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_2SO_4溶液,在试管2里加人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1)就试管3的后续实验而言,中和试管1里的H_2SO_4时,加入NaOH溶液要适量,使水解后的溶液呈中  相似文献   

2.
一、测定原理:SO_2通入碘的淀粉溶液中,则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SO_2+I_2+2H_2O=H_2SO_4+2HI 二、测定装置:三、测定方法: 1.碘溶液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1.27克粉末状的纯碘,并称取4克KI,使之全部溶于水配成1000ml溶液。取此溶液稀释10倍,即得5×10~(-4)摩/升的碘溶液。 2.测定:用移液管吸取5ml 5×10~(-4)摩/升的碘溶液,注入上图的试管中,加2~3滴淀粉指示剂,此时溶液呈蓝色。在测定地点(如硫酸厂、炼焦厂、居民集中的住宅区等),按上图装置连接好各仪器,徐徐抽气,每次抽气100ml,直到溶液的蓝色全部褪尽为止。记录抽气的次数。  相似文献   

3.
三、现象 a试管中橡胶熔化成棕褐色液体,液面上方有白雾状蒸气。b试管出现黑色沉淀。c试管收集到可使溴水或KMnO_4溶液褪色的无色液体。 四、原理 硫化橡胶受热可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的产物(解聚作用)和H_2S。H_2S可用CuSO_4溶液检验,H_2S+CuSO_4=CuS↓+H_2SO_4。冷凝所得液体中含有不饱和烃,故能使溴水或KMnO_4溶液褪色。a试管内液体呈棕褐色是由于橡胶受热分解生成了碳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实验1.在一试管中加约0.5g苯酚、5ml水。振摇使其溶解,向试管中加1滴兰石蕊试液,呈微红(pH~5),本实验证明苯酚具有使石蕊呈微红的弱酸性。 实验2.在一试管中加5ml水和1滴兰石蕊试液,混匀后加1滴苯酚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此时苯酚被稀释,溶液的pH值改变不大)。本实验证明苯酚的酸性物到在稀溶液时  相似文献   

5.
二、实验过程 1.取暖水瓶胆碎片100克于250ml烧杯中加入30%硝酸溶液100~150ml,加热使暖瓶胆碎片上的银溶解。过滤得硝酸银溶液。 2.取硝酸银溶液5~10ml。加浓氨水,制得土伦试剂。 3.取干净的旧棉花约5克,放入250ml烧杯中,用水浸泡加入浓H_2SO_4。不能搅拌,微热至溶解为止,然后加入碳酸钠粉末至不出气泡为止。过滤得葡萄糖溶液。 4.用干净试管一支加入葡萄糖溶液和土  相似文献   

6.
实验步骤 1.于试管(或其它器皿)中,加入2~3ml无色的H_2O_2溶液。观察溶液无气体放出。 2.在上述试管中,加入橙红色K_2Cr_2O_7少量固体或3~5滴溶液。观察到溶液呈橙红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铜(Ⅱ)催化H_2O_2氧化甲基橙褪色的原理,测定了尿铜含量,线性范围0~2.0μg/50ml,回收率为97.7%。另外,本文尿样预处理采用HNO_3-H_2O_2湿法消化法,消化后配成的溶液呈弱酸性,便于将酸度调节到本文条件下进行试验。而H_2SO_4-HNO_3或HNO_3-HClO_4体系消化后,溶液仍会大量难挥发的H_2SO_4或HClO_4,呈强酸性。不利于在非强酸性条件下试验。  相似文献   

8.
一、改进要点:①向无色乙酸乙酯试剂中加入3-5滴红色(或其它颜色)油漆作指示剂·②将酯的用量增加到1ml.③水浴加热时,取出试管振荡2-3次.二.实验操作:在三支试管里加入1ml有红色油漆作指示剂的乙酸乙酯.再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ml.第二支试管里加稀H2SO4(1:5)0.5ml,蒸馏水5ml,第三支试管里加30%NaOH溶液0.5ml,蒸馏水5ml,振荡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人70-80oC的水浴里加热,加热过程中,取出试管振荡2-3次·三.实验现象:5-10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第一支试管里上层红色液柱体积无多大变化,乙酸乙酯气味依…  相似文献   

9.
非水滴定法测定乌洛托品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洛托品(六次甲基四胺)为白色晶形粉末,有光泽,易溶于水及乙醇、氯仿、冰醋酸等有机溶剂。本品具有消毒防腐作用,医药上用于尿道感染,如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目前化工生产测定其产品含量通常采用中和返滴定法即精确称取一定量试样,准确加入过量的 H_2SO_4标准液,加热除去甲醛后,以甲基红作指示剂,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 H_2SO_4,反应为:(CH_2)H_4+2H_2SO_4+6H_2O(?)2(NH_4)_2SO_4+6HCHO↑此法整个分析过程比较费时,操作繁琐,而且凭嗅觉判断溶液中甲醛是否除尽,不易掌握。本文提出在冰醋酸中以金莲橙或亚甲基蓝加喹哪啶红为指示剂,以高氯酸为滴定剂来测定乌洛托品  相似文献   

10.
高中化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191页有关淀粉水解的实验为: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20%的H2SO4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上有无银镜出现.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瑕疵:  相似文献   

11.
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化学第一册中,我觉得有些涉及到浓度的实验设计得不够科学和严密。该册第五章第一节说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这个演示实验,即〔实验5-1〕,便是一例: 取两个试管,在第一个试管中加入0.1M的Na_2S_2O_3溶液10毫升;在第二个试管中加入0.1M的Na_2S_2O_3溶液和蒸馏水各5毫升。另取两个试管,每个试管加入0.1M的稀H_2SO_4溶液各10毫升。然后同时倒入上面两个盛有Na_2S_2O_3溶液的试管中,并注意观察两个盛有混和溶液试管里出现浑浊现象的先后。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出现浑浊现象的是第一个试管,接着才是第二个试管出现浑浊的现象。由此说明,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  相似文献   

12.
二、实验步骤: 1.在Ⅰ中加入20ml 0.2mol FeSO_4溶液,2克还原铁粉,5ml 3mol H_2SO_4溶液;在Ⅱ中加入20ml 20%的NaOH溶液。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内容1.阿斯匹林小实验首先取约1/5片阿斯匹林置于一支15×150mm的试管中,在其中加入2毫升0.1mol/L的FeCl3溶液,加热至沸,并煮沸约半分钟.实验完毕,将反应混和物倒入一个盛有30mL水的50mL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匀,可见溶液呈紫色.再取一片阿斯匹林,将其放入一支20×200mm的大试管中,在其中加入5毫升蒸馏水,加热煮沸,不久阿斯匹林片即溶解.在大试管中再加5毫升蒸馏水并摇匀,将溶液平均分装于A、B、C三支试管中.此时,在A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振荡,溶液立即呈蓝色;在3支试管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振荡,可见高…  相似文献   

14.
1.将盛有3毫升蒸馏水的试管(15×150mm)直立插入盛冷水的投影水槽中,并调好焦距,向试管里加入少量苯酚晶体,振荡试管,此时,可以观察到:试管里的溶液呈浑浊状。  相似文献   

15.
取一支试管,加入6毫升的蒸馏水,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显无色。再往试管里加入5毫升煤油,此时试管里油、水分层,界线分明,上层为煤油,下层为无色水溶液。 另取一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去除钠表面上的氧化物等),投入上述试管混和液体里,可  相似文献   

16.
1 操作步骤:1.1 取2小片铜放入试管,加入约4ml,浓硝酸,同时迅速用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堵住试管管口。1.2 待溶液变蓝色、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同时取出棉花)。1. 3 摇晃试管,可见到管内气体颜色逐渐消失、液面逐渐上升;此时用吸耳球通过玻璃弯管缓缓地向试管内鼓空气,可见到试管内气体又变成红棕色。  相似文献   

17.
与用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相同,而用量不同时,反应的产物不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亦不同.例1(1)向NaHSO_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_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在此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_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解析:(1)NaHSO_4溶液中的H~ 被Ba(OH)_2所提供的OH~-恰好完全中和,NaHSO_4溶液中的H~ 和SO_(4)~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Ba(OH)_2所提供的Ba~2 的物质的量只有OH~-的一半,可见此时溶液中的SO_(4)~2-只有一半被沉淀,离子方程式应为:2H~ SO_(4)~(2-) Ba~(2 ) 2OH~-=BaSO_(4)↓ 2H_2O  相似文献   

18.
一、人教版(化学第二册2003年6月第1版)实验实验:在3支试管里各加入6滴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5 mL;向第二支试管里加稀硫酸(1:5)0.5 mL、蒸馏水5 mL;向第三支试管里加入30%的氖氧化钠溶液0.5 mL、蒸馏水5 mL。振荡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里加热。几分钟后,第三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消失了;第二支试管里还有一点儿乙酸乙酯的气味;第一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没有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取三支带有编号的试管,分别加入2m1-氯丁烷(在实验室没有1-氯丁烷的情况下用氯仿代替)。然后,I试管里滴加lml 3%的AgNO_3溶液,充分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Ⅱ试管里加2ml 10%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水浴加热4~5分钟(若用氯仿可不加热)后,滴加2~3滴3%AgNo_3溶液,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一、演示实验 1.取金属化合物LiCl·H_2O、NaI·2H_2O、KI、Ca(NO_3)_2·4H_2O、SrCl_2·6H_2O BaCl_2·2H_2O各0.5克至0.7克,研细,分别放入预先用蒸馏水洗过的清洁的蒸发皿中。在蒸发皿旁各贴一标签,然后分别放在泥三角上。 2.向盛有试剂的各蒸发皿中各加入蒸馏水1毫升,酒精4至5毫升,充分搅拌,然后按观察顺序分别依次点燃。约一分钟,即有焰色出现,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