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报纸改革改版的不断深化,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业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办好生活类副刊,是《新华日报》新一轮改版以来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副刊,就是一种品牌,一种引力,一种影响。  相似文献   

2.
副刊不副     
近几年,随着一轮轮改版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报纸实行"扬新闻、抑专副刊"的政策,全面强化报纸的新闻性.新闻版急剧扩张,专副刊尤其是文化副刊因被排挤而处于边缘化"失语"状态.  相似文献   

3.
报纸中设有副刊版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面对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切实进行了改版,提出以版组为单元,适当归类的新思路,力求在新闻的“副刊化”和副刊的“新闻化”方面探索出一条纸媒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我国报纸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报业竞争全面展开的今天,我国的报纸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直被视为报纸“附庸”的副刊,越来越在传播先进文化、极大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找到了用武之地。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已成为报纸参与新闻全方位竞争的两大板块。纵观当下地方党报副刊,呈现出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人看来,副刊是名副其实的“副”,在整份报纸中处于次要地位。所在报社也不把主要人力物力投进去,读者反映也逐渐冷淡。许多报纸进行改版时,容易出现一种偏向——过分膨胀新闻版,过分弱化副刊。碰上广告多或其它原因冲版,首当其冲也是副刊。种种原因致使副刊在整份报纸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轻。  相似文献   

6.
赵泓 《中国出版》2012,(15):31-33
近年来,为适应传媒发展格局的变化,保持市场优势地位,报纸改版之风盛行,改版周期也一再缩短,改版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报纸的生存常态。《深圳特区报》于2010年9月和2011年11月先后进行两次改版,重新调整了版面结构和栏目组合方式,通过构建"3(新闻、财经、副刊)+X(理论周刊、艺文周刊、乐活周刊、创享周刊、博闻周刊、阅读周刊)"模式和整合大副刊板块《人文天地》,为报纸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拓展了报纸的深度,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一、加大评论,力求把新闻做深做透  相似文献   

7.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党报副刊要承担起“报纸耐看”的责任,就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不断创新,贴近读者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使传统的副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临沂日报《周末》近年来对副刊进行了两次改版,  相似文献   

8.
给副刊注入新闻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轮又一轮的改版和扩版中,许多家报纸不约而同“增加新闻版,削减专副刊”,有的甚至取消了副刊。曾经辉煌的报纸副刊一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我们以为,新闻性的缺失是副刊在现代信息社会日益失去其优势及生存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副刊要走出困境,惟有高扬新闻的大旗,将时代的责任挑在肩头。加强新闻性,是现实的需要一、副刊之“名”,已不是昔日副刊。报纸副刊从出现之日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新形势下,它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根据《辞海》的解释,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  相似文献   

9.
对关注报纸副刊发展战略与应对策略的报人而言,下列一些事实与现象必然会进入他们的视野,并不得不由此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在厚厚一叠报纸中,副刊版面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图片的使用量有增加的趋势;比如,报纸副刊的图片不再是文字的陪衬,不只是相对独立地展示其自身的新闻价值和审美功能,而是与文字一起,围绕某个主题,互为补充说明,产生一种互动的效果;再比如,报纸副刊摄影文学的兴起,把图片与文字的新闻价值、审美价值发展到一个从未有过的崭新境地。总之,报纸副刊的图片不再是文字的陪客,而是报纸副刊的主角。图片与文字的互动效果不仅在读者的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吸引读者关注其所要表现的内容,而且给读者带来愉悦感、审美感。报纸副刊的这种发展趋势,要求报纸副刊的运行方式与发展战略随之调整。能否从战略高度把握其变化趋势,充分利用这样的变化带来的机遇,无论对我们关注和研究报纸副刊的发展战略,还是确定报纸副刊的改版策略,都是十分有益的。报纸副刊图文互动的时代背景1.娱乐新闻成为报纸副刊竞争的焦点,图片在娱乐类版面中上升为主角据有关资料显示,读者对娱乐新闻的需求与对经济、科技的需求一样,表现出强烈的热望,这是读者精神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报纸是新闻纸,办好新闻版是分内之事。近年来不少报纸在改版扩版实践中,都强调要突出新闻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也有一些报纸走了极端,大大压缩甚至砍掉了专副刊,引起读者的议论,有的作家还发出了“保卫文化副刊”的呼吁。根据读者建议,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专副刊的定位与改进”,意在帮助大家进一步端正对专副刊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专副刊是中国报纸的特色,这一优良传统不能丢;专副刊也要与时俱进,以担负起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我们报纸上的专副刊定会五彩斑斓,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12.
赞歌 《军事记者》2009,(8):27-27
报纸副刊是一家报纸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是新闻纸,作为报纸的副刊,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而有些报纸的副刊,一味刊登风花雪月的东西,远离主体新闻,进而失去了读者。任何一种副刊,都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关注国内外、军内外的重大事件,关注部队的重大行动、重大典型,让具有新闻特点的人和事在副刊版面上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13.
核心是唯实张映吾(延安《解放日报》要闻版主编):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解放日报改版之前,我们的报纸没有脱离一般报纸的编排形式,机械划分版面。一版报道战况;二版边区新闻和其它解放区新闻;三版是国统区新闻;四版是副刊。整风和改版为我们增强了“党报”观念。其核心是唯实。即根据中国国情,根据实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专副刊的创新问题,首先有必要对专副刊作一个简单的界定,这里不妨暂且借用冯并新出版的《中国文艺副刊史》中的一段话:“专副刊是我国报纸的编辑特点,也是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优良报纸传统。副刊已有百年的历史,它的亚种专刊也发展了70多年。”这段话不仅交代了专副刊的历史,而且也说明了二者的关系。跨入新千年以来,随着新一轮改版热的不断升温,众多报纸逐步开始“扬新闻,抑专副刊”,“小编大采”的模式悄然兴起,围绕全面强化新闻性,不少报纸都推出了主动出击的举措。另一方面,大力压缩专副刊,使得专副刊开始处于一种…  相似文献   

15.
报纸副刊从诞生之初便与文学、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以文艺性的文字补新闻的不足,同时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也让副刊有着更广泛的阅读市场。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文艺副刊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改版潮中,文艺副刊总是成为被砍伐的对象,地盘越来越小,刊期越来越长。报纸副刊不得不探索新的出路,而增强副刊的新闻性越来越成为业界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对于报纸副刊,有一种常见的解释是这样的: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的发表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最常见的是文艺副刊,此外还有各种专题性副刊,如国际副刊、科普副刊、周末副刊等;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不同于新闻版.  相似文献   

17.
报纸副刊的发展已有100多年历史了,不同时期的文艺副刊也会以不同形式出现,革命战争时期的文艺副刊是那些文人志士讨伐敌人的文字阵地,现代的文艺副刊是人们抒发对生活美好的一种真实写照,他们以纯文学的创作形式在不同时期表达一种对生活和涉世的声音和态度。报纸副刊一直作为新闻版面的延伸,一直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独特文艺性,报纸副刊与新闻版面相辅相成,并且在新闻版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可读性和活泼性,为报纸的发展增添了很  相似文献   

18.
张斌 《新闻世界》2013,(6):116-117
面对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党报副刊必须顺应变化,做出应对。一系列的改版,为副刊带来了新转机。改版不只是版式上的创新,更是副刊内容的变革。通过各个板块的重新组合,力求在新闻的“副刊化”和副刊的“新闻化”方面探索出一条纸媒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实施品牌战略,力求为每个副刊贴上特色标签英国报界流行一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大副刊是《海门日报》的软实力,经过多次改版,日前形成了48个周刊、专刊、副刊和10多个特刊,占据报纸"半壁江山",形成争奇斗艳的生动局面.尤其是以东布洲、收藏、人物、家纺、健康、教育、车市、楼市、影视、消费、新农村和今日看点、人间万象等为载体的大副刊,为报纸增添亮色.  相似文献   

20.
副刊的作用,众所周知。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著名报人金庸也有一句名言:“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