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才之计 首先,依靠待遇吸纳人才.我国某项调查显示,63.9%的人认为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待遇过低,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多地重视物质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高度重视人才待遇,是在相当长地时间内无法回避和逾越的问题,一方面,要提高人才的待遇,企业就要提高经济效益,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使人才的待遇在企业外部始终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想留住人、吸引人并发挥人才潜能,务必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深层次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改革.人力资源改革主要包括人事观念、人才待遇、人才培训等.其中待遇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讯:新疆兵团农一师十二团党委按照国家出台的大中专毕业生可以跨省区工作的有关政策,把人才引进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来抓,纳入团党委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确保了各类人才的工作岗位、生活和工资待遇、政治待遇、社会保障待遇四到位。二是生活和工资待遇落实到位。三是政治待遇落实到位。四是社会保障落实到位。据悉,2004年,十二团党委计划引进各类所需人才50多人。目前,该团党委已与内地有关大学签订了人才协议。十二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梁明科  相似文献   

4.
高层次人才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是高校创新发展的关键。新疆兵团高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应采取的策略为:以培养为主、培养和引进并举;以经济待遇为基础、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并重;以软环境建设为中心、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并进。  相似文献   

5.
当前企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捍东 《中国培训》2005,(8):36-36,35
一、存在的问题1、由于宣传不够,还没有真正形成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时至今日,许多高级工,甚至技师、高级技师,都还没有感到自己也是人才;在不少人才市场上,仍旧是在招“某某学历以上”、“某某职称以上”的人员,尚没有真正形成尊重技能型人才的社会氛围。2、在工资、津贴和福利上,还没有享受应有的待遇当前,许多企业一般都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或“岗薪制”等),在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上,不少企业对于高、中级技工的待遇,除了本工种的岗位工资外,很少有其它特殊待遇。即使是技师、高级技师,其待遇也远远落后于企业其他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  相似文献   

6.
闫俊 《成人教育》2023,(9):75-81
学生主体性是影响职业教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的一个基本因素。职业教育地位支持、人才待遇支持、层次支持、质量支持和治理支持是学生主体性视角下职业教育友好型社会构建的基本内涵。在友好型社会构建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存在战略地位认同度低、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偏低、高层次教育招生规模较小、人才培养质量较低、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等问题。为此,应采取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战略地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待遇、扩大高层次教育招生规模、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完善社会治理等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7.
崔天岚 《职教通讯》2019,(17):53-59
《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是我国政府新近颁布的提高技术人才待遇的重要政策性文件。以政策内容条目为单元进行编码,以内容型激励理论对政策文本的激励性措施分析为视角,从职业选择、职业认同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探讨技术人才政策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研究》2005,(9):82-82
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期间,北京市技能人才初步预测将缺口百万左右。近日.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透露,北京将加快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同时,高级技能人才精英中的高级技师,其待遇有望大幅提高,可与高级专家教授的待遇水平相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技工院校出现招生难的现象。深层次原因是生源下降,技工社会待遇低,社会偏见以及与高职同质化等。各级政府和技工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作用的宣传、提高技能人才社会经济待遇、出台职业教育公平化政策、加大技工院校投入、强化技工院校建设等方面切实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当前全球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必须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增强吸引人才的力度,才能抢占人才制高点,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为了留住人才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校工作,青岛大学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落实和解决人才的待遇,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学校制定了《青岛大学人才引进工作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对来校工作的不同层次优秀人才的住房、安家补贴、科研启动支持经费等优惠条件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全国技工院校出现招生难的现象。深层次原因是生源下降,技工社会待遇低,社会偏见以及与高职同质化等。各级政府和技工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作用的宣传、提高技能人才社会经济待遇、出台职业教育公平化政策、加大技工院校投入、强化技工院校建设等方面切实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人才竞争秩序对于我国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中出现的非理性人才竞争现象,通过对全国10所高校的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和高层次人才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职业发展前景"和"薪酬待遇水平"是影响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同时证实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高层次人才在人才流动认识上存在偏差,管理人员更看重薪酬待遇水平,而专任教师和高层次人才更看重职业发展前景。在分析高校非理性人才竞争的成因后,提出规范人才流动的政策法规、构建公共诚信的保障体系、建立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长效机制等建议,以期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秩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质疑“留人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已经成了各行业人才战略的主题。有专家建议,应当将人才战略调整为“一稳定、二发展、三招募”,把稳定人力资源放在人才管理工作的首位,并且认为,感情留人是有中国特色的“留人之道”。[1]现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以及 “政策留人、机会留人”等管理口号,在学校逐渐流行起来。然而笔者认为,这些管理口号所反映出来的“留人观”是有局限性的,是不科学的,会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副作用。以留人为根本,造成了管理目的的旁落不论是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还是政策留人、机会留人,其核心都…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探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从而使得作为知识经济基础的教育更加重要。人才的培养,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从这个角度讲,知识经济与教师待遇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我国的教师待遇近几年来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以政府行为保证教师待遇的巩固和提高,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教师待遇的落实;适时调整教师工资,等等。  相似文献   

15.
大专院校人才引进工作是其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大专院校,引进不同的人才,通常会给予不同的待遇,实行不同的程序,由此也会采取不同的管理与考核.  相似文献   

16.
鼓励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或服务,是留学教育的政策目标;吸引他们回国任职或挂职,是应对人才流动全球化趋势的策略之一。在实施中,要完善政策措施,科学管理,落实待遇,充分调动回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的说法似乎令人费解,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有企业中的教育培训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许多企业的老总都有这样的体会。的确,自己培养了人才,跳槽后还干着同样的技术,这不是为自己培养竞争对手吗?人才流失是当前令国有企业头疼的事情,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国有企业为什么留不住人才?记者由采访得知,人才跳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有企业的待遇偏低,二是缺乏展示才能的平台,也有的是为了摆脱被雇佣环境的限制、想通过自我选择一展才能。那么,国有企业付给人才的待遇为什么不能高一些?能不能创造条件让人才一展才能呢?  相似文献   

18.
人才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当前我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村干部素质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和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应着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人才提供良好待遇和用武之地,努力提高乡村干部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人才资源是煤炭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煤炭企业赖以生存和快速发展的主题。煤炭开采大都属于地下开采,既危险又复杂,再加上条件艰苦、待遇低等原因,在人才竞争中有着“先天不足”。人才引进难,留住人才更难,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赢得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人才资源良性开发,使用效益最大化,是煤炭企业面临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人才流失归因及其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类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才流失现象。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层次和地位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高职院校的薪酬偏低,激励机制不强;对个人的价值实现预期不乐观;人才引进导致待遇失衡和不公;缺乏让人才脱颖而出并发挥才干的运行机制;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存在体制性障碍。防范高职人才流失应做到:理顺分配关系,提高薪酬待遇;提供培训学习机会,重视个人价值实现;以发展凝聚人心,提高让人才收心留根的引力;贯通人才引进渠道,实现置换跟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