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蒲军 《华章》2011,(18)
河南特色产品产业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将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河南土特产的包装中对促进河南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括的阐述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一般认识,指出现代河南土特产包装设计存在的状况,指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元素是河南土特产包装设计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追求设计个性化的社会,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把其精神融入到现代河南土特产包装设计之中,对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叫响河南土特产品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方文化资源普遍存在分布零散、收集不完整、收藏数量少、类型单一,缺乏系统的文献资源服务体系.内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包括大千文化、糖业文化、夏布文化等,建设内江文化特色数据库对内江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城市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地方图书馆特别是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为地方文化研究作出贡献的角度出发,对内江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库原则、建设思路及夏布文化、糖业文化两个子库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包装设计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包装,包装对消费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地方特色农副产品,俗称"土特产"。虽看似普通,却是特定地区自然和人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地方"土特产"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包装的设计却没有与时俱进。本文就当下"土特产"包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以切身的设计实践为论述基础,探讨这种嫁接活动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力求把民族性与国际性、“土特产”与“洋包装”、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尝试以较大范围的区域特色代替某种单一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徐州地区土特产种类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然而与之相匹配的包装却存在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创意,地域特色不强,缺乏品牌意识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徐州地区土特产包装设计的现状分析,探讨相应的包装设计策略如提取地域性元素和运用地方传统特色元素对徐州土特产包装进行改进,以提升土特产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商洛土特产包装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讨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土特产营销的品牌战略及包装设计概念.并提出利用地方特色与产品特征构建品牌包装设计模式和利用包装材料回归情感认知的土特产包装设计理念,以期推动地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赣南土特产包装设计存在着思维模式单一、创意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不强等问题,应突出产品的地域性文化特色,在包装的图形、色彩、造型和材料上有机融入苏区红色文化,对赣南特产包装进行再设计,以便打造产品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内江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千文化产业是内江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促进内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产业为视角,在挖掘大千文化资源基础上,提出内江大千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探究和分析,旨在依托大千资源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内江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最终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道路,实现"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9.
设计简单、缺乏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表现弱等是我国当前土特产包装的主要问题,包装作为间接广告伴随商品营销的整个过程,是值得消费者信任的直接视觉要素。土特产的包装设计应体现当地的民族文化、民俗民风和风土人情,在传承当地文化的同时增加销售和品牌推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2):F0003-F0003
内江师范学院武术教学实践基地,由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与内江市体育局共同组建,其前身为校市共建的内江市青少年儿童武术训练基地。通过近十年的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服务地方、满足社会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进一步推动“校地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武术课程建设,提高育人质量,促进武术运动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作为世界知名人士,其本身所携带的形象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象征意义使其作为文化品牌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内江以"大千故里.文化内江"为主题,在地域性特色文化旅游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张大千文化品牌的打造应进一步突出重点,不断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机制、新举措,同时还要注意品牌打造中的统筹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将张大千艺术资源引入内江小学美育课程,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双赢的决策.开发和利用宝贵的大千艺术资源库,应在秉承三级课程资源有效衔接、利用教师为开发主体和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课程开发理念下,通过校本研训、学社联合、活动展示、依托网络和课程建设等多条路径,使其转化为地方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促进内江地方美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对张大千研究的深入,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多达二位数以上。张大千传记热的出现并非偶然。这些传记文学在满足公众对张大千艺术形象想象的热情的同时,能完整地向公众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艺术和人生问题,还原出一个真实生动、全面立体的张大千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4.
张大千于1924年扬名秋英会的一段历史因有张大千的口述为证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新发现的《张大千、张善孖、钱瘦铁等合绘秋菊图》显示,秋英会雅集的时间为1928年11月(阴历九月),这与张大千晚年的口述并不吻合。《申报》先后刊登的数篇秋英会雅集的文章《秋英会之宴》、《餐英盛会记》及《秋英会读画记》,以及其他与张大千的口述有抵牾的史事亦证实:张大千扬名秋英会是1928年,并非1924年。  相似文献   

15.
王家诚《张大千传》尤其是李永翘《张大千全传》均认定1939年冬张大千在成都。散布在世界各地公私收藏的张大千资料表明,张大千1939年冬曾游历上海、香港,其行踪按时间先后排列,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由此亦证明1939年冬张大千创作的《黄山图》是真迹无疑。  相似文献   

16.
“大千体”书法具有结体险峻、用笔灵活、章法整肃和气韵朴茂的特点,它们是张大千在继承中国历代书法优秀传统基础上,重点学习碑派书法“尚朴”,追求个性自由抒发“尚意”,与绘画相得益彰和适应时代需要产生形成的。“大千体”书法在碑学书法“壮美”的共性中更具有“华美”的个性,学习欣赏“大千体”书法要充分认识其特点,才能把握其质朴、华美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先生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国画大师。诗礼传家的家族传统,勤劳朴实、贤能聪慧的父母教育以及张善孖、张正恒、张文修等兄姊在艺术、国学上的帮助等家学渊源对张大千先生书画艺术成就的取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素描是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如何在素描教学当中,结合本民族绘画语言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一直是高校美术教师面临的课题。张大千绘画语言中的民族特色为素描教学的民族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张善子与张大千既是一对惺惺相惜、情深义重的同胞兄弟,又是中国现代画坛相与相携的良朋知己。二人身上表现出的高尚的人格修养与独特的艺术精神,论证了中国画"人品即画品’的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20.
1941年,张大千怀着对敦煌的向往和对艺术的执着,克服重重困难,在敦煌进行了为石窟编号、收集整理文字资料、临摹壁画等一系列艺术活动,在画艺日趋成熟的同时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理清了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脉络,从技法和精神层面为"大千荷"赋予了活力与张力。纵观张大千的艺术历程,为期近三年的敦煌之行是他在中年时期画风由隽逸走向圆融磅礴的主要动因。"大千荷"的技法由此开始日臻完善,艺术风貌亦得到整体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