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人墓碑记》一文,既叙且议,叙议结合.相得益彰,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1.叙中带议。第一段记叙五人因“激于义而死”,所以苏州人民为他们厚葬、修墓、建碑的全过程.侧重于叙述。在本段末尾,作者适时地进行了议论,突出五人之死的惊天地、泣鬼神。草野出身的五位义士,地位卑微,但死后却十分显耀。  相似文献   

2.
《五人墓碑记》一文 ,既叙且议 ,叙议结合 ,相得益彰 ,使行文摇曳多姿 ,富于变化 ,主题鲜明突出。1 叙中带议。第一段记叙五人因“激于义而死” ,所以苏州人民为他们厚葬、修墓、建碑的全过程 ,侧重于叙述。在本段末尾 ,作者适时地进行了议论 ,突出五人之死的惊天地、泣鬼神。草野出身的五位义士 ,地位卑微 ,但死后却十分显耀。而那些达官贵人 ,“死而湮没不足道” ,充分显示了一个死得重于泰山 ,一个死得轻于鸿毛。如此议论 ,与叙述紧密配合 ,含蓄隽永 ,促人深思 ,耐人寻味。2 叙后发议。前四段重在记叙 ,后两段在前四段记叙的基础上重在…  相似文献   

3.
明末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在饱含激情地叙述了五人的动人事迹后,点明了写作的缘起—“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相似文献   

4.
创意说明《五人墓碑记》是一篇碑文体散文,全文以“义”为核心,采用叙议结合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中心。学习本文应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旨。同时,应扫除文言文的语言障碍,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浯: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主体,力图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1.体会文章气势恢宏,情理并茂,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2.掌握和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巩固  相似文献   

5.
【原文】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分析】先叙后议就是先叙述具体事实,最后引出结论、揭示题旨的方法。先叙后议,要叙议相联,叙议相生,议从叙出,有感而发,不可离开所叙事件空发议论。先叙后议,叙事是文章的主体,而议论却是点睛之笔,是文章的“结穴”,至关紧要。这类文章,议论往往构成结尾,尾声以结束  相似文献   

6.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4,(9):146-147
散文中,多有叙议结合的写法。比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先从石钟山的得名说起,并提出疑问。接着再写实地考察,即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对山川景物多有描绘。继而转入议论,并相应地提出观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也是这样,先写游历,再转而议论。  相似文献   

7.
记叙文、议论文是基础写作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叙议两种文体训练是基础写作学里的重要内容。一个人的写作成绩的好坏,一般地说,主要表现在这两种文体上面。因此,如何开展叙议文体训练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现代教育史上关于叙议的看法多不一致,归纳起来约有三种。一曰“先后论”,二曰“多少论”,三曰“平行论”。这三种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先后论”。它给中小学阶段文体训练带来很大片面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许多学生写议论文,心里头有一些事例,却不知如何取舍;脑海里有自己的想法,又不知如何阐述。确实,议论文的叙和议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处理,叙多了,议少了,很可能就不像议论文了;议多了,叙少了,文章往往又会流于空洞说教。如何处理好议论文的议和叙呢?笔者认为,叙要叙得精练,议要议得精当。  相似文献   

9.
《为了忘却的记念》在叙柔石愤慨于乡间豪绅气焰之盛,居然要其把名字让给一绅士的儿子用后,鲁迅先生纵笔写道:“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这一节叙中之议,看似枝蔓,其实寓有深意,是鲁迅先生常用的对...  相似文献   

10.
张天如之《五人墓碑记》,议论风发力透纸背,诚为碑记精品,然其叙事,多有与史实未尽密合处。1、五人之死,去“墓而葬”,为时非为“十有一月”;2、周公之逮,非毛一鹭“主使”;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敛赀财”非送周公之行;4、毛一鹭“匿于溷藩以免”,此系谣传。爬梳多日,卒有此篇,期为教学《五人墓碑记》提供翔实史料。——题记  相似文献   

11.
《五人墓碑记》为张溥所作。作者为明末五位反抗暴政的老百姓作记旌表。死者激于义,明死生之大有重于社稷,慷慨就义;作者不畏强豪,慷慨为文,赞良善、斥阉党、讥显贵,亦激于义。如今读来还有许多教益。张溥(1602——1640)字天如,号西铭,明末江苏太仓(今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授庶吉士,一生好学,名重一时,与同邑张采齐名,世称“娄东二张”。他于明熹宗天启末年发起组织“复社”,成为该社的杰出领袖。后被魏忠贤余党构陷,死于  相似文献   

12.
写读后感,要把“读”和“感”有机结合起来。“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之前必须理解性阅读原文,把握要领。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要“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我们要抓住“感”这一读后感的重点,联系社会生活或自己生活经历中有体会的代表性的东西来写。总而言之我们要扣“读”写“感”。扣“读”写“感”常运用叙议结合方法,以“议”为主,以“叙”为辅。读后感的结构一般分为四步:第一,“引”,在文章开头对所读的材料作一概括介绍,或介绍全文中心意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苏轼的叙议性散文《石钟山记》被誉为“千古名篇”。盛名之下,自然少有人会去怀疑其典范性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却发现这篇外表上看似天衣无缝的文章居然很难侍候,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其叙议结合不紧,全文观点站不住脚。《石钟山记》结尾议论部分的观点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若据此观点推论前文,在考察“石钟山”  相似文献   

14.
释“社”     
《五人墓碑记》中言及“社”有两处:一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一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教材中对“社”的注释也有两处:“郡之贤士大夫”的注释为“郡,指苏州府,古为吴郡。贤士大夫,与复社有关系的上层人物”;“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的注释为“我们社(指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表率的人”.这里,首先应指出的是,教材的注释把《记》中所提及的“社”都认定为“复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有《劝学》《鸿门宴》《琵琶行》《石钟山记》《梦溪笔谈》五篇文言文。其中有记叙文,有议论文、有说明文,还有诗歌。单元训练,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记叙文应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复杂记叙文的能力,掌握记人叙事的线索,刻画人物的手法,叙议结合的写法。议论文,说明文应着重训练学生掌握论证、说明的方法。诗歌重在赏析。文言词语的知识,可着重训练实词古今词义的比较,一词多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规律,句子成分倒置以及“之”、“为”、“焉”、“所”等虚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表达方式虽然是不同文体特征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意味着一种文体只采用一种表达方式。学习本单元的文章,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和议论文中的记叙的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有两种方式:(1)边叙边议,或叫夹叙夹议;(2)叙述完后发表议论。记叙中的议因事而起,就事论事,给人启迪;或是画龙点睛,升华主题。议得简洁,饱含情感。《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在记叙中穿插了“自由王国没有止境,科学家的探索也不会停步”的议论,赞颂了竺可桢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点染了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思想境界。议论文中所叙之事是议的  相似文献   

17.
《说文·叙》:“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段注:“郡国所得秦以上鼎彝,其铭即三代古文,如《汉书·郊祀志》:上有故铜器,问李少君.少君曰:此器齐桓公十年陈于柏寝.已而案其刻,果齐桓公器.又美阳得鼎,献之有司,多以为宜荐见宗庙,张敞按鼎铭勒而上议.凡若此者,亦皆壁中经之类也.”王筠《句读》:  相似文献   

18.
叙议结合//水乳交融湖北/王能光由记叙到议论是中学生写作训练的一个新台阶。它既是记叙文写作的深化,又为今后的复杂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因而对学生有一定的凭借,也有相当的难度。说其有凭借,是学生经过了一系列的“记叙”...  相似文献   

19.
学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大都知道摆事实,讲道理”这句话,那么,如何“摆事实,即如何举事例论证,并不像想象那么简单,它包括选例、引例、叙例、议例几个步骤。选例就是选择能证明论点的新鲜而又典型的事例;引例就是用过渡性的语言引用事例以证明论点;叙例就是简练、概括地叙述事例,以能反映主要内容、性质或特色;议例就是对事例进行分析议论,以阐明事例与论点之间的联系,使事例与论点相扣,达到水乳交融。笔者在这里主要谈谈叙例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叙例简明扼要,用概叙,不用描述议论文的“叙”不同于记叙文的“叙”。它具有论证性功能,是运用…  相似文献   

20.
苏州虎丘山东面山塘街上有座“五人墓”,是明代为反对魏忠贤阉党而仗义捐躯的五位壮士之墓。“五人之墓”四个大字是当时八龄童韩磬所写。公元1626年(明天启六年)初,浙江官吏魏大中因触犯奸贼魏忠贤而被捕,在押往京师途中经过苏州,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的吴县人周顺昌,在盘门水滨置酒相迎,欢叙三日,并将季女许配魏大中之孙。魏忠贤得知后大为恼怒,即派旗牌官捕捉周顺昌。苏州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