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学术共同体、共享的价值追求、公认的研究范例和评判尺度,以及非科学地使用研究方法,致使教育学研究成果精品少、无积累,研究基础没有增厚,缺乏实质性进展。借用科学革命的视角,教育学目前正处于"前科学"阶段,无法就基本概念、主要命题、研究成果等达到共识。西方教育学研究历经了"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和"诠释规范范式",而中国教育学研究则经历了"教科书范式"、"教科书改革范式"和"后教科书改革范式"。基于目前我国教育学研究中产生的"思辨研究范式"、"量化研究范式"和"质性研究范式"的萌芽,通过进一步改革现行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加强教育科研机构自身建设、重塑研究主体、促进教育学派的形成等途径,使研究范式的萌芽健康成长,就成为促进教育学研究取得实质性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与心理学都滋生于哲学的土壤,同样经历了"伪科学"的命运.选今为止,教育学与心理学工作者为使教育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关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教育学主要存在着自然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的两种趋向;心理学主要存有自然科学化、社会科学化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化三种倾向.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的产物,可据皈依的对象不同分为"姓教"的教育心理学与"姓心"的教育心理学,前者强调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教育,实为"心理教育学"后者强调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的心理现象,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心理学".  相似文献   

3.
洪柳 《中小学校长》2012,(12):63-64
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代表,恐怕没有人能与杜威在教育思想上的影响与贡献相媲美。杜威不仅有助于形成美国实用主义思想体系,而且还对此后实验主义和新教育,即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存在极为深刻的影响作用。杜威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中都写过很多著作和论文,其中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的发展历程表明:夸美纽斯的教育心理思想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卢梭的思想中舍有率性而为的人文哲学意味;裴斯塔洛齐通过实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使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得以开始:赫尔巴特首次使心理学与教育明确结合起来;杜威、皮亚杰等人则在心理学不断趋于科学化的基础上推进了教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但古人的教育思想是有基础的,本文就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中基础人性论和"道法自然"作一些议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得出卢梭的教育方法论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其思想学说与道家最像;杜威教育学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论的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讲实用、主动."实学"是孔孟儒家的传统,中国的实用主义与西方的科学主义之间相互诠释,使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到一种中国化改铸的方法论前提.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文章最后阐述了导致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9,(4):132-136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20年间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他教育哲学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成果。他以实用主义哲学,西方社会改良主义和机能心理学为理论依据,研究、探讨影响教育发展的三大问题,即"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儿童""理论与实践",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之一,美国哲学代表性人物杜威;全美著名杜威研究专家,学者历经三十年努力;深入挖掘杜威思想发展历程,全面收录杜威一生著述;涵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本套图书以杜威的思想发展历程为线索,收录了杜威一生中在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所撰写的文章与专著。这项浩大的工程为人们重新研究和挖掘杜威丰富的思想内涵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第一手资料,为将对杜威思想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文版《杜威全集》以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杜威全集"为底本,由复旦大学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学者刘放桐任主编,俞吾金、童世骏和汪堂家(常务)任副主编。还有来自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在杜威和实用主义研究领域有深厚学养的知名学者、专家参加翻译,旨在为学界提供一个收罗作品最全、翻译质量上乘的权威译本。  相似文献   

8.
库恩的范式论对西方传统文化即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质疑和反叛,标志着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变,同时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库恩范式论从科学哲学内部动摇了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根基——实证主义,也引发了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和诘难;库恩范式论强调真理的相对性,把科学理解为实战性的参与为多元文化心理学兴起奠定了哲学基础;库恩范式论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反思,将有助于走向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也深受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是一种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哲学,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化的结果.传统哲学型塑了传统 "科学范式"的教育研究.随着生存论哲学的转向,教育研究范式也开始从"科学范式"向"人文范式"变革,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和"事件".  相似文献   

10.
陈瑶 《教育学报》2012,8(6):15-25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教育学科的构建时代,作为学科构建的最重要领航者,杜威的相关言说和行动,一方面是我们了解当时教育学科构建和发展样态不可或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检验当代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一种参照。杜威在其相关的三个重要文献中,以及在芝加哥大学创建教育系、实验学校和教育学院的实践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学科的基本看法和设想,即创建一种"统一的教育科学"。这是杜威赋予教育学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种种现实条件下还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世纪初.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就提出要在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建设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诸领域均有创造性的见解和理论,尤其在教育和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中享有世界声誉。杜威教育理论不仅源于20世纪美国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而且与其社会实践、教育实践等有着内在本质的联系。杜威原创性教育理论,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在吸收前贤思想精华基础上批判继承的结晶.是杜威肩负巨大社会责任感基础上亲身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18世纪末,从哲学视角出发,康德以深刻的哲学思辨为"教育学"这门学科赢得了三尺讲坛。高瞻哲学俯瞰教育,康德不仅仅成了一位举世瞩目的哲学家,也成了一位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20世纪初,扎根教育面朝哲学,杜威成为进步主义教育的奠基人,也成为美国本土哲学——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文章试图从教育视角、教育理想、教育起源、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阶段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来解读康德和杜威的教育思想。深入分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从哲学到教育、从教育到哲学,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康德和杜威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透过种种现象看清教育前进的方向,更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赫尔巴特于18世纪初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教育学理论体系。然而,该体系基本上只是在“个体的范围”内认识教育的本质,因而常常被称为“个人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中的工业化发展,使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产生了急剧变化。个人主义教育学遭到严重挑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社会功能的作用,并开始跳出“个人”的圈子,更多地从“社会”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现象。20世纪初至二战前,社会学对教育的影响日盛,导致了教育社会学这一学科的形成。从二战到60年代中期,随着西方各国对教育功能的日益重视,社会学家开始较大规模地“卷入”教育研究。1928年,安吉尔首次提出与“educational sociology”相对的“sociology of education”这一概念,标志着研究范式的转换,即以实证性研究开始取代以前的规范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理论的不断发展,微观与宏观、行动与结构以及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如何综合,成为社会学或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当代社会理论的最新发展,恰恰是对上述“二元”对立的一种协调,这必将对教育或教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炜  韩国良 《教师》2010,(35):123-125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但古人的教育思想是有基础的,本文就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中基础人性论和“道法自然”作一些议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得出卢梭的教育方法论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其思想学说与道家最像;杜威教育学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论的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讲实用、主动。“实学”是孔孟儒家的传统,中国的实用主义与西方的科学主义之间相互诠释,使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到一种中国化改铸的方法论前提。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文章最后阐述了寻致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话语应该如何叙说?近代以降 ,科学与实证张显 ,主体和客对立二分 ,科学成为一切学科话语的范式 ,并以其非常的傲气与渗透力型塑着人文及社会科学。受孔德、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学” ,涂尔干认为要把教育事实视为“物” ,建立实证的教育科学。总之 ,强调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握对象的客观规律 ,教育学的旨向当然也就在于通常教育学教科书上所说的“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了。于是 ,以价值中立和客观性为标准和标志的纯粹理性 ,横冲直撞并独霸于教育学视域 :他们…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范式”被广泛运用,比较教育学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大陆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相关文献逐年增长,且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研究质量不高、缺乏研究深度等问题。预见未来,当代大陆比较教育将不断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角度将新的研究范式引入已有研究范式体系中,开拓比较教育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论"与"教学理论"是分别从德文与英文翻译过来的两个不同的教育概念。尽管其各自的研究都共同指向课堂教学,但由于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它们在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以及对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规定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教学论"与"教学理论"是两种难以通约的研究范式,前者根植于德国深厚的新人文主义的"教化"(Bildung)传统,属于欧洲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范式;后者则与课程论以及不同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相联系,属于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育科学"范式。清理20世纪我国从西方不同文化传统引进的教育学科的概念,弄清不同概念的含义及其在我国语境中的变化,是新世纪重建教育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