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唐书·高宗本纪下》永隆二年有云:“八月……辛卯,改变州为安南都护府。”(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08页)而同书《地理四、岭南道、安南都护府》则曰:“调露元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1749)页《会要》卷七十三《安南都护府》:“调露元年八月七日,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据此,案唐当以《地  相似文献   

2.
关于汲黯的卒年,《史记·汲黯传》说:“后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后张汤果败,上闻黯与息言,抵息罪。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七岁而卒。”裴驷《集解》引徐广注云:“元鼎五年(前112)。”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及修订本《辞源》、《辞海》均从此说。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其中有“宫中”“府中”两词。此为何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如此注释:“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对此,部享昌老师在《“官中”“府中”之辨》(《语文学习》2018年第12期)中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宫中’指皇宫是没错的,实质上就是朝廷。那么,‘府中’又指什么呢?……‘府中’指丞相府中”。郭锡良先生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中也认为“宫中:指皇帝宫中;府中:指丞相府中”。  相似文献   

4.
释战国楚玺中的“登徒”复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王常《集古印谱》卷六18页著录有下列一方玉质私玺:从其文字风格来看,显然是战国楚玺。此玺左边一字,可隶定作“(?)”,即“绅”宇,楚文字资料中常见,多为人名用字,如楚玺中有“登绅” (《古玺汇编》1932)、“茅(?)绅”(同上2249),楚简中有“ (一中十巳)绅”(《包山楚简》93)、“秀绅”(同上101)、“ (?)(毕?)绅”(同上159)等,均其比。这样看来,上揭私玺中左边一字“绅”应是人名字,而右边二字则是一复姓。 “徒”上一字,亦见诸包山楚简,写作:  相似文献   

5.
形训     
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如:“武”字的字形是从“止”从“戈”(本来写作“(?)”),只有停止干戈才够得上称为“武”,即所谓“止戈为武”的说法。《韩非子·五蠢》说,苍颉造字的时候,把“厶”字(即“私”字)写作环绕着自己的样子,表示为自己打算。“公”字是“厶”字上面加“八”,“八”等于说“背”,“背私”就是跟私相反,所以是“公”.“蛊”(毒  相似文献   

6.
两《唐书》及《唐诗纪事》,都曾记王勃作沛王(即章怀太子李贤)府修撰时,曾为沛王写过一篇《檄英王鸡》,并因此获罪。这篇游戏之作,《王子安集》中未见。目前不少文学史著作及唐诗选本,在介绍王勃生平时,都沿袭上述说法,认为王勃所作为《檄英王鸡》。而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卷五则说:“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檄周王鸡》”。当然,无论说英王或是周王,都指后来的唐中宗李显,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按之史实,王勃在沛王府时所作之文不可能是《檄英  相似文献   

7.
“头儿,快来看呀!”小惠兴高采烈地喊她的顶头上司李副主编(俗称老编), 好像发现了什么重大新闻似的,“怎么啦?一惊一乍的,”小惠递过来几封小读者来信,老编看着看着,突然爆发了震耳欲聋的笑声:“哈哈哈,哈哈哈……太棒  相似文献   

8.
汉代的屯田     
(一)汉武帝时候,汉跟匈奴展开了三次大战,打败了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西汉帝国的势力一直达到西域。为了巩固边防和有效地控制这些地区,西汉帝国必须派出大量的军队去戍守边疆。要把大量的军需给养输送列遥远辽阔的边疆去,是人民一项非常沉重的徭役,也是国家一项非常巨大的负担。汉政府就命令戍兵就地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通沟渠,种五谷”,自己来解决军粮的给养。后来,赵充国上了一个“屯田十二便”的奏章,以后,就把戍兵垦殖叫作:“屯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初置张掖、酒泉(按系敦煌之误)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原注:开田,始开屯田也。)”(汉书卷24下食货志)这是西北边疆屯田的开始。汉跟西域的交通畅通以后,“西域……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原注:收其所种五谷以  相似文献   

9.
咬鼻子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啮之乎?”甲日:“他踏床子就啮之。”(选自《笑林》) [注释]①啮(niè)t咬。②夫:语首助词。不译。耳: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甲乙两人打架。甲把乙的鼻子咬下来了。(两人到衙门打官司。)官吏准奋断案。甲说乙的鼻子是他自己咬下来的。官吏说:“人的鼻子比嘴高,嘴怎么能咬下自己的鼻子呢?”甲说:“他是站在床上咬的。”  相似文献   

10.
慎用十字交叉法解化学计算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字交叉法”又名“交叉法”、“混合规则法” ,它在化学计算中具有能简捷和迅速求解的特点 ,但用“十字交叉法”解题必须要首先弄清两个问题 :一、十字交叉法的适用范围若a甲 、a乙 分别表示某二元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甲、乙的量 ,a平 为甲、乙的量的相对平均值 ,n甲/n乙 为二元混合体系中甲、乙的组成比。则用十字交叉法可表示为 :a甲a平a乙a平 - a乙a甲 - a平而二元混合的一般计算方法为 :a甲·n甲 a乙·n乙 =a平(n甲 n乙)或a甲·n甲/ (n甲 n乙) a乙·n乙/ (n甲 n乙) =a平整理得 :n甲/n乙 =(a平 -…  相似文献   

11.
《前》4、17、3: 贞:勿桒年于(?)土。王国维认为(?)土即邦社,“《说文解字》邦之古文作(?),其字从(?),不合六书之旨,乃(?)之讹。(?)从田(?)声,与邦之从邑丰声,籀文(?)之从土丰声同。邦社即《祭法》之国社,汉人讳邦,改为国社,古当称邦社也。”(《殷札征文》,遗书二集) 按(?)乃地名,卜辞说:“甲申卜,亘,贞:(?)(祟)(?),不于(?)八人,(?)五人。”这是因有祸祟之事而行祭的卜辞,(?)与(?)是两个并列的地名,(?)乃祭名(为了避免重复,在(?)后面省略了(?)字。)。故此辞贞间,是否于(?)(?)祭八个人,于(?)(?)祭五个人。既然(?)系地名,  相似文献   

12.
“公”与“私”在春秋战国时期即“论战纷纷”,各家言论各执一词,而孔子却“置身事外”——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多学者,多作“公”“私”之论。老子认为圣人的本质特点就在于“无私”,“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最低的标准也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庄子则提出了“无  相似文献   

13.
淡异如同志在《关于化 asinα+bcosα为一个函数的问题》一文中(以下简称《淡文》,见本刊82年第5期《教材讨论》专栏)认为:“部编教材(高中一册)中,化 asinα+bcosα为一个函数的结论:asinα+bcosα=(a~2+b~2)~(1/2)sin(α+(?))(其中(?)由 tg(?)=b/a 确定)”不妥.其理由是:“由 tg(?)=b/a 确定的(?)不是唯一的”,“其中有的(?)能使等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成立,有的(?)则不能使上面等式成立”。并以“化-2~(1/2)/2sinα+2~(1/2)/2cosα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中,“为(w(?)i)人……”中的“为人”是什么意思,一般语法书和古文选本大部未作解释。有的同志把“为人洁白晳”(《陌上桑》)中的“为人”解释为“其人品”(见《中学语文教学》85年第1期龚识《“为人洁白晳”的“为人”》)。我认为不妥。在“为(w(?)i)人……”中,“为”是动词,相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关于“文言词的一些用法”有所谓“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例句为: (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就是“使之活”) (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就是“使之走”)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之”就是“使之归”)此之谓“使动用法”。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我”就是“以我为美”) (5)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质其首”就是“以其首为质”)  相似文献   

16.
读了《中学语文》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刘法绥同志《“死马当活马医”探源》一文后,有如下不同意见。“死马当活马医”,古人但云“死马医”。据宋人朱翌《猗觉寮杂记》下集载:“‘死马医’自唐已有此语。《传灯录》云门举扬亦用此语。其初出《郭璞传》“……世俗无可奈何尚欲救之者谓之‘死马医’。”朱翌这段记载,不仅指出了该语的出处,使用情况,还指出了它的比喻意义。《晋书·郭璞传》,讲得十分具体生动。郭璞避乱东南,造访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  相似文献   

17.
令狐绹是唐宣宗时期的宰相。关于他的生卒年代.新、旧《唐书》本传所载俱不明确。《旧唐书》卷172说:(咸通)十三年(公元872),以本官为凤翔尹、凤翔陇节度使,进封赵国公、食邑三千户,卒。”(标点据中华本)《新唐书》卷166说,“僖宗初(公元874),拜凤翔节度使。顷之,就加同平章事,徙封赵。卒,年七十八。”  相似文献   

18.
特 稿 实施新课程方案推进普通高中素质教育进程李喜平 ( 1.1)……展翅乘新世纪雄风昂首绘教育强省蓝图李喜平 ( 2 .1)…………发展“九五”科研兴教优势加速“十五”教育强省建设李喜平 ( 4.1)…………………………………………………辽宁省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总报告辽宁省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 ( 6.1)…………………总结经验探索新路积极推进高、中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朱恩田 ( 6.9)…………………………………………加强决策咨询工作促进高教强省建设张德祥 ( 8.1)……………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高教强省夯实基础李树森 ( 12 .1)…  相似文献   

19.
何逊卒于何年,史传无明文记载。学术界一般据《梁书》本传“除仁威庐陵王记室,复随府江州,未几卒”的记载等,将其卒年定于天监十七年(518)或十八年(519)。但何逊《赠江长史别》之诗却写于天监十八年秋,《赠族人秣陵兄弟》之诗写于普通三年之后,《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之诗写于中大通五年八月,何逊不可能卒于天监十七、八年,而是卒于大同元年(535)四月之后,大同三年(537)春正月之前,他有可能参与过《文选》的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20.
薛瑄,明代前期重要思想家,“河东学派”首领。其生年与卒时年龄说法有三:1.中华书局《明史·薛瑄传》说:“天顺八年(1464)六月卒,年七十有二。”其生年未说,如以上说推之,应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2.张岱年先生《中国哲学大纲·序论》附《哲人生卒年简表》说:“薛瑄:(生年)明太祖洪武二五(1392),(卒年)英宗天顺八(1464)。”享年多少,未说,依此计算,应为享年七十三岁。3.明杨鹤编《薛文清公年谱》载:“明洪武二十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