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筱倩 《中国教师》2010,(Z1):165-165
"问题解决"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针对教学的"不平衡"现象而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以"多类"求"平衡化"、以"多元"求"个性化"、以"整体"求"结构化"、以"建构"求"特色化",统筹整个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的一种新型有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试论教学中的知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的知识问题,是教学认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教学知识"具有内在价值;教学即创造新知;教学研究即教学理解。我国"反映论的认识论"及相应的"现成知识的课程本质观"、"传授知识的教学本质观"、"普遍主义的教学研究观"需要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在学生学习认知、课堂行为状态、教师教学实施及其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处于疲乏状态,其原因在于新时期大学生人格的多重复杂性、教师自身能力的有限性、教材内容过于全面与交叉重复性、授课环节的尴尬和已有方法使用的片面性导致教师在实践中难以贯彻"问题"教学。实践"问题式"教学以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实效性,必须贯穿"问题"意识与"双主体"教学理念,切实整合教材内容使之向"问题式"教学体系转化,让学生课前充分准备"问题"以弥补大班制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不断设置课堂激励目标以解决学生参与"问题"教学的情感与动力,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以达到最终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传统的教学设计与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比较,提出基于问题的案例教学设计的两个流程:面向教师的"问题的提出"环节;面向学生的"问题设计"环节."问题的提出"主张教师必须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因为这保证了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思想性内核."问题设计"主张从"四维"(度、向、位、形)来对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有效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有效教学的行为、有效教学的特征与方法、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及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等方面。"有效教学"的研究存在着成果重复、内容肤浅、轻视实证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萌芽、发展、争鸣与深化四个阶段。研究问题主要涉及"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教学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生活世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意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批判与辩护等方面。然而,"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研究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晰,教学与生活关系不明,重视移植性研究、忽视本体化研究等问题。"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研究需要改变研究思维方式,转换研究主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论争。  相似文献   

7.
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怎样避免"负效"、"低效"的教学问题设计,如何实现高效的教学问题设计。  相似文献   

8.
"教学""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义,"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引申义。发生了"教"和"学"的活动不一定发生了"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效果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其关键词是"效率";"好的教学"从规范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是对教学的伦理性规定,其关键词是"正当"和"应当","好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正思维的起源是问题,问题同时也是是数学的心脏,更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问题教学作为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上,可以说,教学离不开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学生个体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必然不一样。而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驱动学  相似文献   

10.
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主轴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热力环流"为例,探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可以争论,总结评价、得出结论"的问题式教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标教学"过于关注预定目标、忽视丰富的教学历程,教学行为退化为同质性、重复性实践,教室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教学程序表现为线性态势,学生学习呈现为一种机械记忆,教师和学生丧失了教与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项目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其核心理念是"学生为本",教师注重蕴含问题的教学情境以及安全自由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是"思维交织"中的宁静学习,项目解决是师生与新生活的际遇、对话与互动过程。在这种对话互动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是真理性知识的习得。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学为学生回答问题给予支持;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现代教学观下,学生是问题的"回答者"。后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是互动对话,生成新的认识。后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学为学生提问创造空间;教学过程重在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是学生提问的协助者。后现代教学观下,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在后现代教学观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创建问题情境,开展批判性学习,践行个体性评价,让学习者敢于、易于、善于、乐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中,我们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立足于教学改革与研究,整体设计教学,以"问题意识"为基点,通过"研究型教学"、"网络教学"、"课程资源整合"、"实践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整合性变革,强化学生思想视野的拓展、问题意识的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增强思想政治理...  相似文献   

14.
周月志 《文教资料》2008,(36):106-108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就此问题从"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优化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等四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思辨课堂"就是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转变为能思能辨的问题,而后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运用思考、辨析、辩论等手段解决问题,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从问题教学的基本内涵,目前"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问题教学"应注意的方面等入手,通过课例的形式阐述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引入"问题教学"。  相似文献   

16.
陆军 《化学教学》2016,(6):9-12
教学为什么要研究、教学应该研究什么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是"让教学成为研究"的基本问题,具有促进广大教师形成相应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功能.从"研究"与"教学"关系的角度考察,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研究是促进知识发展的根本力量,同时学习本身也是一种研究;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与"教学价值、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相对应的"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从广义"研究"的视角考察日常的教学活动,广泛学习、实践反思和主题研究是教师实施教学研究,并逐步走向"让教学成为研究"境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吴济慧 《教书育人》2012,(18):95-96
问题教学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及孔子的"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对于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问题教学在经历了古代的思想萌芽、近现代学者广泛地理论探讨,现已得到了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计量经济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数学逻辑推导匮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度不够等问题.对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观念变革,从课程设计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融合性、教学质量评估的系统性提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重构思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力图让学生掌握现代计量经济理论和工具,并结合实际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9.
哲学家普尔曾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优化"问题"教学行为,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笔者试探析之。一、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习惯首先,实行教学民主,提倡六"允许"。师生关系和谐为贵,教学过程民主为桥,课堂教学中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实行教学民主,提倡六"允许"即:回答不完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的启发和教师的暗示诱导,使学生在不断自主地发现问题、评价问题、寻求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理念如何贯彻到新课程"科学"教学之中?本文从"问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问题教学生活化"策略的实施这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