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而在我的眼里却是:母爱如山,父爱如水!山——高高的,很宏伟,你举目就能够清晰地看到;水——清清地,没有污浊,但你却不能轻易地看见它的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大家最喜欢的大多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她会照顾你、体贴你、和你说悄悄话;而父亲呢,有的时候会发脾气、会打你、让你非常的气愤!母亲的爱会每天都在你的身边环绕着,那父亲的爱去哪里了呢?父爱——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我和很多的孩子一样,喜欢自己的母亲,但自从经历了一件事情之后,我便对自己的父亲彻彻底底  相似文献   

2.
孩子:希望有个心理医生老爸我的父亲就是那种很传统的中国父亲,只管家里的生杀大权,从来不管他认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在他的眼里,买房子、买车子、工作赚钱都是大事情,烧菜洗衣、陪我玩、开家长会都是小事情。我不知道大人的世界究竟有多么的忙碌,看到《成长的烦恼》里,爸爸会为了妈妈而放弃事业照顾孩子,爸爸还会为了孩子抽出时间来和他们聊天,陪他们玩,我好羡慕。在现代教育中,父亲因为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相反母亲成了家庭教育中的主要角色。母爱多了,父爱少了,这个问题在现代家庭中逐渐突显出来。作为家长,在这个…  相似文献   

3.
在说到影响孩子成长的话题时,母亲总是首先被提及。在母爱的光辉下,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似乎被淹没了。其实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世界中,父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本期向读者推荐《父亲的影响力》一书,本书收编了国内外30位名人的父亲对他们成长的影响故事,是一本适合父母和孩子共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4.
<正>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提出,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如果一个人只有母亲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只有父爱与母爱相结合,才能帮助儿童形成完整的人格。实际上,诸如《爸爸去哪儿》这类亲子秀节目之所以能够热播,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让我们开始来反思自己的亲子教育行为:在养育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做到了给予孩子完整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工作需要,许多夫妻不得不分居两地。两地分居家庭中的孩子一般都在母亲身边,因此,常听一些父亲说孩子认生,不跟他亲,等等。其实,这些不在孩子身边的父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亚于孩子的母亲,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对孩子的爱甚至比母亲更深沉。出现父子生分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孩子缺少感受父爱的机会。父爱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对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两地分居的夫妻双方应担起责任并作出实际的努力,去创造让孩子感受父爱的机会。从小生命开始孕育起,做母亲的就应经常向远方做父亲的介绍孩子在娘胎里的情况,并在“胎教”时与孩子“谈谈”有关他父亲的内容,听录有父亲声音的磁带。在孩子将要出世时,父亲最好能回家探亲,使孩子一出生就能见到父亲,以建立最初的父子间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高燕  高霞 《现代语文》2008,(10):62-63
一、导入(课前播放崔京浩《父亲》,创设教学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训练主题是“感悟父爱”。父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间对于父亲的赞美,也许没有母亲那么多。那是因为:父爱如一座大山,虽挺拔伟岸,却总默默无言;父爱如一池深潭,虽爱意深深,却又不动声色。然而父爱与母爱一样,都是阳光,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共同沐浴在父爱的阳光里。  相似文献   

7.
何楠 《家教指南》2007,(2):47-48
在大多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喂养到教育,绝大部分责任都足母亲承担,父亲可谓“有名无实”。正是这样的家庭模式导致一部分青少年处于父爱缺失的边缘,并且因此遭遇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越来越多地参与教养孩子,在家庭中,父亲角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父爱的影响决不是母爱所能替代的。近年来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父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过“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独特的力量。”有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9.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确立父亲的形象,树立为父人格,表现父爱情境,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因为父亲的形象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良好的父亲人格和深刻的父爱有助于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父亲的形象确立父亲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形象、人格和父爱。父亲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父亲通常以完全不同于母亲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例如,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像朋友般地嬉戏,一起  相似文献   

10.
在不少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从喂养到教育,绝大部分责任都由母亲承担,父亲可谓"有名无实"。这样的家庭模式导致一部分儿童处于父爱缺失的边缘,并因此遭遇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华家教》2016,(4):49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怎能少了父亲的参与?父亲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父亲是孩子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塑造者。"父爱如山"正是对父爱坚毅、深厚无边的最好注解。但很多父亲因为工作忙,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为了促进家庭和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本刊特举办"父爱伴孩子成长"图文比赛。主题要求:自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征稿时间:以"父爱伴孩子成长"为主题,用文字或摄影作品去反映家庭生活中父亲与孩子在一  相似文献   

12.
在浩瀚的大千世界里 ,“爱” ,始终是让人生 ,让世界变得美好 ,变得辉煌。面对众多孩子 ,他们纵然千人千面 ,但是在他们身习发展的过程中 ,特别是小学阶段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 ,父母的关爱尤其重要。但是 ,在当今社会中 ,由于家庭的破裂 ,婚姻的悲剧 ,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变成了单亲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 ,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小视的阻力。父母离异 ,“受伤”至深的是孩子 ,由于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 ,孩子的心理会被扭曲 ,造成性格孤僻、脾气暴躁 ,甚至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学…  相似文献   

13.
李莉 《成才之路》2011,(16):98-I0015
中国教育中,父亲与母亲总是不平等的。母亲常常是孩子教育的主力军,父亲只是在一旁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即可。中国教育中父爱教育严重缺失。对于这种父爱缺失的现象,有人称为“假草亲”。其出现的重要原因,不在于父亲不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是在教育中他们往往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反之,他们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抽烟、喝酒,还会令孩子与父亲疏远。  相似文献   

14.
突遭厄运,收养妹妹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一早起来,洪战辉没有看到患精神病的父亲,一种不祥的预感萦绕心头。着急的母亲满村寻找,始终没有见到父亲的影子。临近中午,在离村庄5公里的一棵杨树下,洪战辉发现了父亲。此时,父亲怀抱一个包裹,里面是个婴儿,父亲眼神里透出一种久违的父爱。其实,善良的母亲很愿意收留这个女孩,可是家中连买奶粉的钱都没有。第二天深夜,母亲让洪战辉把孩子送到原来的地方。洪战辉抱着孩子走出家门,寒风刺骨,一种爱怜伴随着痛苦涌上心头,这孩子多像死去的妹妹呀!洪战辉不忍心,又抱着回到家中,不管怎样,也不愿送走小妹妹!…  相似文献   

15.
常常看到西方影视剧中,父亲或母亲对孩子充满温情地说一句“我爱你”,这句话像是有着非同寻常的魔力,能让悲伤的孩子露出笑容,能让愤怒的孩子平静下来,能让胆小的孩子勇往直前。过去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往往说,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这种方式我们学不来。现在,随着文化、观念的不断接触、碰撞,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习惯于对孩子张口“宝贝”,  相似文献   

16.
父爱与儿童成长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根据多年的潜心研究强调:“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人员详细比较了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不同影响,发现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孩子智商则略胜一筹,独立感与自信力更强。心理学家麦克·...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不同于母亲的细腻温暖,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他们可能不善言辞,可能严厉苛刻,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孩子。本期的生活随笔栏目选取了3篇讲述父爱的文章,或许你也能从中看到熟悉的父亲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父爱     
父爱●田国秀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母亲承担着绝大多数的教子任务,父亲则一天到晚在外面忙碌,很少陪伴孩子。实践证明,父教的弱势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无论母亲多么无微不至地尽职尽责,也无法取代父亲教子的特殊效应。美国心理学家雷·冈伦蒂...  相似文献   

19.
作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成才,但许多父母对成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家庭中的劳动教育却多有忽视。有些父母故意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以为这样做是在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童年(在那些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家长更舍不得让孩子干活,以“弥补”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不足);还有一些父  相似文献   

2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何其重要!父亲的关爱和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当今许多家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孩子的父爱缺失。这期"本期关注"让我们"聚焦父爱",一起来了解和探讨父爱和父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