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创新型大学生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构建创新型大学生教育体系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创新型大学生教育体系包括主题、构成要素及评价机制三个部分.其中,教育体系的主题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创新底蕴和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确立合理的专业结构、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制度、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和营造创新型的校园文化,教育体系的评价机制包括评估目标、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16):140-14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科学合理的培养体系是达到此目的的关键要素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提出构建"创新文化体系—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实践体系—学科竞赛体系"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应从转变教育理念,做好专业行业定位,构建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教师工厂化实践培养,深化工厂化办学理念下实践教学体系等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内涵中包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的含义,综合起来包括实践创新知识基础、实践创新意识、实践创新精神、实践创新思维、实践创新技能、实践创新方法等要素。这些主客观的要素需要大学阶段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学生职业"软能力"的构成要素出发,寻找培养学生职业"软能力"的途径,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品质的熏陶、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创新创业心理的培育,可以从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角度去实现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成要素,并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索了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软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效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任课教师在这方面认识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合理性密切相关。在认识上,如何理解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及其构成要素是开创教学新局面的关键。在实践中,如何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造性地教和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根本。 本文以新编化工设备概论(以下简称化设)这门课程为例,探索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是现代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存在的不足,从转变教育理念,做好专业行业定位,构建全过程实践体系,强化教师工程实践培养,深化校企合作力度等五个方面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动化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强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明确专业培养原则,进行能力结构分析,将自动化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关键能力进一步分解,以培养学生的"五项能力",即以培养综合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前瞻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导向。以能力结构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具体包括教学体系、实践创新体系和自主科研体系3个体系;通过能力结构分解及需求要素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的要素、方法和资源,让现有教学资源达到合理配置,减少课程的重复和冗余,使自动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深刻领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认识:1.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看,我国迫切需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就是要通过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及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借鉴法国工程师培养经验,对我国航空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要素作出分析,并结合中国民航大学中欧学院航空工程师培养实践,从校企协同运行机制、师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学生实践培养体系创建及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标准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符合国情、国际合作的校企协同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对于工程应用型的专业来说,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体现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精神。上海电力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水处理方向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大举措即为构建以培养创新型水处理工程科技人才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大大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崔刚  陆勇 《江苏高教》2012,(5):97-98
按照"卓越计划"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工程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结合国内外工程改革的实践和地方工科院校的特点,可以构建"五平台、四模块、三层面、二要素、一主线"的架构模型。按照这一架构,地方工科院校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和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以完善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3T”培养模式由理论体系、验证体系和实践创新体系构成。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电子信息类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浙江海洋学院涉海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践行协同育人理念、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筑实践教学平台、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等多方面构建了涉海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海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极其重要的纽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根据办学特色和生物技术学科发展的需要,在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上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目前工科院校培养机械类本科人才的重点工作和核心任务.以重庆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该学院承担了全校机械类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为提高和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实践,逐步形成融专业认知教育、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建设和考核方法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根本抓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关键在于形成特色和体系。同济大学在此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包括理论教育、实践基地、孵化平台、校园文化和三区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特色格局和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198-200
工程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要实现优秀工程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室建设理念,从功能及内容、教学体系、运行模式等方面不断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建设适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思维创新实验室,使之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杰出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解题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一、培养解题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主动获得知识;解题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