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普通师范院校特殊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教师的特殊教育能力是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保证。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是我国现行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要求。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以电话调查方式了解国内137所师范院校关于该规定的实施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仅有13.9%的师范院校开设或曾经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法规缺乏强制性、领导不重视以及专业师资缺乏是该规定实施绩效差的主要原因。完善特教立法、提高领导认识水平、加强师资培训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教育与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深入分析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趋势 ,明确了一体化教育发展趋势对承担师资培养的师范院校的客观要求 ,在剖析当前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目标、结构等基础上 ,指出了当前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与一体化教育发展客观要求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 ,并对建立适应一体化教育趋势的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公共课程的问题分析与调整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以其师范性而存在,伴随着师范性的消失而消亡。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师范性不强,学生师范素质不高,是近年来困扰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因此,近年来关于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声颇为强烈。本文立足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公共教育课程的现状,结合新的课程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期.特殊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而改革成败的关键在特殊教育师资建设。 这是一种神圣的责任,特殊教育师资建设任重道远,而师资培养的源本和基础在师范院校。 特殊教育学校期望着新进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加优化,学历层次普遍提升,专业化水平真实彰显。源于需要,师范院校应责无旁贷地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植根于对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的全面了解,对教师教育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我国师范教育特征的准确把握,进而明确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实施新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工程,推进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前,“十一五”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规划正在总结“十五”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在这承前启后的时刻我们思考良多。本期,我们把“视点”集中在新时期特殊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作为师资培养“首道工序”——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新的探索之上。 新时期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伟乐章必然要由每一位从业教师所贡献的美妙音符来演绎。愿我们各级相关师范院校共同奏响这动人心弦的响亮乐曲![编按]  相似文献   

5.
融合教育需要融合学校和融合教育师资,融合教育师资的培养需要有适应融合教育的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师范院校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需要,必须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结构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各方面体现融合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特点,以区别于普通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和“特殊(聋、弱智、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并把这门课程纳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中。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培养未来的特殊教育师资.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学生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未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重视和加强特教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其经过几年的学习.走向社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特殊教育。这是我围特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社会变迁和特殊教育的发展,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在观念、体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与时代发展不同步的地方,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在简单回顾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目前关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培养模式、培养层次上的三个争议问题做出分析。作者认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应逐渐倾向于在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进行,培养模式应以不分类为主,培养层次也应由过去的中师提高到大学本科水平及本科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发展不均衡是一个"现实性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二元分割、培养模式单一且脱离市场需求、从业准入资格认定制度缺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院校参与的开放多元的职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新颖实用的职后师资培养模式,以及连续、统一和终身化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促进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当地的经济和教育水平,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是均衡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当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教师被培养起来后,特殊教育才能获得保证质量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在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对全国16个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师范院校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如何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调整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师资结构、优化师资资源配置、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加快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中全纳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纳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特殊教育或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习者而言的,它是在促进全民教育、教育公平的基础上提出的.我国目前的职前教师教育,仍然是按照特教师资与普教师资分别培养的模式进行.从对某西部师范大学的访谈来看,普教师资的培养课程中没有专门的全纳教育课程和特殊教育课程,与全纳教育相关的内容只是随机地出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自己个人化的态度和课堂讲解来传达全纳教育理念.建议: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增加全纳教育、特殊教育的相关理念的课程,并加强技能训练;加强教师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编问卷对河北省111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省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发展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主要存在职业教育专业项目少、无科学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简单;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材、专用教室、场地和设施紧缺;职业教育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双师型”教师紧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建议:制定全省特教学校职业教育规划,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平衡发展;调整专业结构,规范教学管理;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贵州省特校教师关于必备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结果,审视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现行课程设置,主要存在指向性不明确、实用性不强、课程体系欠完整和实践课程薄弱的问题,因此,应当采取调整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指向、增加欠缺课程、改造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和树立实践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等策略使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特校教师对必备知识技能重要性态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项知识技能均对特校教学工作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它们之间的重要性程度存在差别以及学科教学能力是特校教师的主要诉求。因此,高校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全面性,应构建以突出学科教学能力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4.
The central issue of this article i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pupil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he focus is on individual education plans (IEPs) in special education and work plans in general education. This is also viewed in relation to how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cooperate on planning.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y with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four primary and lower secondary schools in two municipalities. A clear pattern is shown in the study, where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is not very coordinated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often very limited. Thus, curriculum planning within special and general education appears to be more separated than coordinated. The two groups of teachers appear to adopt traditional and partly separate roles, and tend to plan individually rather than together.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ducation of pupils with special needs seems to be more divided than shared.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实践需求的问题。在全面分析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师资的需求、特殊教育师资来源多元化的现实以及特殊教育专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笔者建议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以培养发展障碍儿童师资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完善培养机构自身建设,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缺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简单移植普通教育的课程理论研究成果,没有自身特色,也没有实质性的特殊教育课程实践研究作支撑。必须通过转换研究范式、研究特殊教育课程的特殊性、特殊学校教师参与课程研究等途径走出理论研究缺失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自1980年以来,国家加强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并出台更多指导特殊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盲校是满足视障学生需求并开展特殊教育活动的专门场所。盲校教师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普通教师的技能,还需加强对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学生的理解。加深对盲校课程设置的原则和策略认知从而确定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依据专业发展途径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9.
郭强  冯建新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135-139
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之间模糊关系、随班就读师资的培养及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等对高等特殊教育本科师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从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之间关系、特殊教育专业划分、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课程问题以及培养模式类型角度,探讨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得到本科层次特教师资培养的启示:应拓宽特教师资培养模式类型;既要培养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师资,又要培养特教学科教师或随班就读的复合型师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