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思,容也     
黄文魁 《学苑教育》2019,(13):59-59
说文解字认为:思,容也。从心、从囟。数学学习是一种心脑合一的思维活动。要想这种心脑合一的思维活动能有效展开,教师就应当深度理解教学内容、广度分析教学对象、宽度设计学习历程,让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基于课标、高于教材、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2.
麦笛 《中学生百科》2012,(30):49-50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会觉得匪夷所思。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是具有控制运动、产生感觉以及产生思维等高级脑功能的人体神经中枢。而皮肤作为身体表面的保护层,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面积达到1.5~2平方米,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的功能。虽然不能简单地认为大脑比皮肤更加重要,但二者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大相径庭。再者,皮肤  相似文献   

3.
"被XX"是近来网络流行结构,从语义特征来看,"被XX"中的"XX"是非自愿的,非可控的,"被"具有"不是自己意愿"的含义,最先进入这种结构的是动词,后来在语法的类推作用下名词、形容词、数词也进入了这种结构;从语义功能上看,"被XX"用来表明"XX"不是自愿的、从语义上来说都是不好的,是说话人不愿意或不想、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6.
薛剑刚 《湖南教育》2010,(10):42-42
时至今日,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术界,对"名师"的内涵没有统一认识,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等,都会被人认为是名师。笔者认为,"名师"必须具备以下特质。  相似文献   

7.
目前,"被xx"表达使用频率很高,这些看似不合语法的表达,能够被广泛使用,一定有其原因。本文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被xx"结构进行认定,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这一结构的形成及促成其流行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靠前和靠后的矛盾在声乐领域是相当典型的,"靠前说"认为美好的声音在眉心,"靠后说"认为美好的声音在脑后共鸣.声音究竟要靠前还是靠后,中国声乐界至今莫衷一是.本文将从生理到效果对其做出了精练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张铎 《学子》2014,(7):31-31
中国的思想家都重视教育的作用。之所以重视教育,就在于教育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人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思想家都重视教育的积极作用。一、孔学的教育观念:学思结合孔子认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实质上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宋代理学家张载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层人性论。"天地之性"是本然之善性,"气质之性"则是后天形成的有美恶智愚之别的性。  相似文献   

10.
段玉裁:"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分别也。"据此,很多人认为古汉语中的"肌"与"肉"体现出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通过对史书、佛经、医书三类文献资料考察先秦"肌"和"肉"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肉"在先秦时就可以用于指人,汉代"肌肉"一词的出现就已经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肉"从魏晋时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在该语义场代表词的地位。而"肌"自始至终可以单用,而且还保留为特定词来指代人的肌肉,没有完全被"肉"所替代。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从认知角度出发,认为转喻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格,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对人体头部器官的认识、使用过程中,英汉都有转喻,形成了各种转喻现象,这些转喻现象反映出了英汉两个民族在认知方式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留学生涯对徐訏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讠于的留学生活对小说创作的影响非常深刻。因抗战爆发没有完成的留学生涯和时局一起促使他走上全力进行文学创作的道路,成就了一个著作等身的小说家。在赴法留学之前,徐讠于大量涉猎了中国古典文学,尽情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和小说的表现形式。留学法国之后,由于受到法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文学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浸润,他的文艺思想、文学主张以及政治信仰随之发生了变化。异域的思想特质和艺术表达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小说中弥漫着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味道。徐讠于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西方众多的文艺思潮、文学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二者以互补的方式在小说中散发出无限的活力。其小说综合了现代和传统的价值观念与审美风范,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戊戌前的岭南讲学中,有大量关于"董氏学"思想的阐述。他指出了"董氏学"在儒学思想学术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认为"董氏学"与孔子"改制思想"和"微言大义"有密切关系。他还着重说明了"董氏学"的入门途径。康有为讲学中的"董氏学"内容与其《春秋董氏学》的成书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后结构主义看许渊冲的“创译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后结构主义批评是翻译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消解了翻译领域的逻格斯中心主义,提出了创译的新思维。许渊冲在中国古诗英译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创译论”,为诗歌韵体翻译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又确立了译者的主体地位,这正印证了解构思潮的创译思维。  相似文献   

15.
元初社会对宋末空谈性命、不务实政的风气,从教育方式、假道学的虚言惑众以及理学本身的缺陷等方面,进行批评和反省。以许衡、郝经、刘因为代表的学者,提倡践履笃实、务实用世的学风,强调返求六经、经史并重的治学路径。这些思想倾向推动了元代经世思潮的发展,符合元代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部首的编排很多学者都只是从"据形系联"原则加以研究,可是540部首的排序如果仅从"形系"考察,会发觉如此安排有许多的矛盾。许慎对部首的安排还受当时整个思想状态和水平特别是当时的宇宙模式的影响;许慎对部首的编排在其影响下,必不会仅从"形系"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说文解字》540部首的排序还有着思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现代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基本标志,是人类社会所能寻找到的一种最为理想的治国方式。党在"十八大"报告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检察工作中体现法治思维,无论从检察工作自身发展还是拓展检察工作均呈现其一定的应然性。当前,检察机关面对检察事业改革及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更应秉持法治思维,依法拓展检察工作。本文选取的样本Z省J区基层检察院以法治思维拓展检察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尤其在"检察干警联系村社活动"中,以法治思维作为检察机关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不仅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提升该院整体工作水平的同时,也推进了检察机关为群众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复观教育哲学思想的基础是人性论。在徐复观看来,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格世界的完成;第二是奠定了中国学术发展的基础;第三是对教育价值的积极肯定。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一种用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或概念化模式。人体器官作为人类体验、认识和描述世界的起点和基础,在隐喻认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人体隐喻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人体内脏器官隐喻现象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着重探讨两种语言在人体内脏器官隐喻化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人体隐喻认知的研究,深化人们对人体隐喻理论的认识,以期对英汉语的词汇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徐訏的小说所表现出的人文主义价值理想中,理性形态和非理性形态、世俗形态和终极形态、传统本土形态和现代西方形态看似组成悖论性的紧张和对立,实则都是出于徐訏对人性既脆弱又凶猛的洞察,对人类知识和理性局限性的清醒认知以及对人间世俗生命悲天悯人的呵护和关爱。追求生命的舒展和人性的自由,让人类的精神摆脱物化现实的戕害和人类自身的局限,始终是徐訏小说中文化之维的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