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文章以它的其中一首歌曲《无名岛》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安世房中歌》与《郊祀歌》由于产生时代和祭歌性质的不同,在主旨、祀神态度、歌诗源流及其音乐特征呈现出较大差异的个性特征,由此可以窥见西汉祭祀诗歌的不同面貌。  相似文献   

3.
<正>《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化节目,其"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音乐相融合,为传统诗词经典的传承和表达开辟了新的途径。传统诗词经典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  相似文献   

4.
古斯塔夫·马勒一生共创作了10部交响曲和40多首歌曲,其中尤以《大地之歌》最为著名。在这部交响曲中,作曲家创造性地把东方的诗歌非常协调地融汇于西方的交响曲之中,使得这部作品不仅具有欧洲浪漫主义的风格,而且更具有古老中国诗歌的气息。本文通过对《大地之歌》的音乐分析,试图探寻其深刻的音乐内涵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语言的发展变化引起了历史上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诗歌形式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音乐形式的发展变化。《乐记》中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二者皆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就是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首先有了诗,接着才依次有了歌曲(声乐)舞蹈和器乐。春秋时的《诗经》、战国的《楚辞》、汉代的《乐府》唐宋的诗词、宋元的曲牌等等,这些艺术语言的变化,都表明语言与文学和音乐的发展有着  相似文献   

6.
<正> 在艺术发展的最初阶段,舞蹈就和诗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乐记·乐象篇》说:“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这说明诗是用以表达内容,歌是用以唱出声音,舞是用以显示姿态的。三者都出自内心,然后乐器随之进行表演。其间的关系,确是难分难解。而《乐记》的《乐本篇》,更认为音乐是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称谓,它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物而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联系的研究,其倾向性多为音律、平仄、歌辞等微观方面;而从它们的总体性上来看,古典诗歌与音乐的本源具有同一性,即抒情的特征及意境的审美范畴;此外,它们由于意义的模糊,还存在着互补性,并且在表现方式和结构章法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诗歌产生于劳动,这已经是定论。原始的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孪生兄弟这也为众多的历史文献所证实。普列汉诺夫在论述原始民族艺术时,曾引毕歇尔的话说:“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地联系着的,然而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只具有从属的意义。”(《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尚书尧典》载:“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也这样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阙。”由此可知,原始诗歌从劳动实践中一经诞生,便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这正是原始诗歌的一个最基本的特…  相似文献   

9.
新罗时期的国语诗歌又称之为乡歌,它是朝鲜半岛最古老的国语诗歌。乡歌作品共有25首,其中《三国遗事》所载14首,《均如传》所载11首。通过对新罗乡歌作品结构的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新罗国语诗歌的构成形式。《三国遗事》所载14首乡歌作品因其类型的多样性和记录方法的特殊性,在结构层面上也表现出了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人类最初的诗、乐、舞是一体的,古代诗歌通常产生于某一个音乐母体;当诗歌的音乐母体发生变化时,诗歌本身也相应发生变化,《诗经》、《楚辞》和《汉乐府》迭起兴衰的根本原因就是其音乐系统的兴起、发展、变化乃至消亡。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是古代诗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几乎有中、高考制度开始 ,中、高考作文就不容许学生写作诗歌 ,至于说平常的作文训练 ,别说初、高中未开过“洋荤” ,甚至连我国大学中文系的《写作概论》中都没有诗歌。笔者认为这是很不科学的。一、诗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瑰宝我国诗歌最原始的形态是“兮”、“邪许”等劳动号子 ,它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 ,又往往和音乐、舞蹈结合而成为歌。当歌独立于劳动、音乐、舞蹈 ,在人们口头创作流传 ,并向叙事方面发展时 ,便产生了诗。从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以看出 ,当时的诗歌作者几乎囊括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 ,其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12.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以它的第三首歌曲<在环礁湖上>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庾信《周五声调曲》曲辞形成了以文法、赋法为歌的体式特点。这是其遵守曲辞创作中以数立言规则的结果。以数立言是以五行之数决定诗歌每句采用的字数,首先由谢庄在《宋明堂歌》的祭五帝歌辞中予以实践,并得到后人完善。庾信《周五声调曲》继承前代经验,通过以数立言实现诗体与音乐、政治、天道的统一,最终开创了诗歌新法,为后世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赋为词、以文为词等破体、借体手法遥开先河。这是礼乐影响文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何芳 《中学时代》2024,(2):60-62
<正>《尚书》有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乐历来不分家,追溯诗之滥觞,从《诗经》到《楚辞》,由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词唱之,乐奏之,皆不乏配乐而歌之作。诗词是静态观想,音乐是动态呈现,当诗词与音乐相遇,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诗词为音乐增添了文学底蕴,音乐为诗词丰富了情感色彩。二者巧妙融合,不仅能看到优美的文辞,还能听到蕴含着价值、情感、意境的动人旋律。  相似文献   

15.
试论白居易对《霓裳羽衣》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霓裳羽衣》是唐代宫廷大型乐舞之一,融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白居易在多首诗歌中表达了对此舞的关爱。其长诗《霓裳羽衣歌》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看到的关于这一乐舞最为详实的史料。它是诗也是乐,是舞也是歌。以往的学术界只关注其中的乐舞表演,而对于白居易为挽救它濒临灭绝的命运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6.
作为《创世纪》的主将,痖弦和同为创始人的洛夫一起推动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痖弦的诗歌《上校》是一首超现实主义的小诗,它与洛夫的《汤姆之歌》有着相似的诗学表现。两首诗歌不仅内容互指而且情感互通,诗歌本身也充满了冷峻的情感色彩,这表明《上校》与《汤姆之歌》存在互文性关系。该文通过对诗歌《上校》与《汤姆之歌》的互文性关系的分析,揭示这两首诗歌更为深层的情感力量和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17.
"弦歌"非指不配乐之清唱,更非专指歌《诗》歌《书》;《书》不可歌或可诵。《庄子.让王》"反琴而弦歌"之"反"非训"翻"乃训"返",无非表示重新近琴弦歌。《庄子》述孔子"弦歌鼓琴"处非指孔子同一时刻既弦歌又鼓琴,而是综述之义,是弦歌、弹琴活动的合称,其关于孔子弦歌与鼓琴、槁歌与弦歌的记述也不构成排斥性的矛盾或否定。孔子完全可以做到一边弹琴一边咏唱,且处陈蔡之围时如此弦歌更显他沉着镇定的心灵境界及乐以象德的情怀。司马迁关于孔子"弦歌"的记载不是来自《庄子》而是来自《孔子家语》等,《庄子》的典故不可信,司马迁也视之为"寓言"而不信。《墨子》中的诵、弦、歌、舞三百如《毛诗传》中的诵、弦、歌、舞,实是指音乐表演方式而非指诗歌分类。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与诗歌都是人类生活体验的自然流露和内心情感的自我表达;音乐是流动的诗歌意象链。英语诗歌《潮起潮落》的听觉艺术特征诉说了它本身自在的音乐逻辑:模音、节拍、旋律与曲式等方面,这种音乐逻辑助成了其生动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是法国艺术歌曲的初创之作,本文以它的第四首歌曲<分离>为主题,对诗、曲作家的历史地位和创作风格特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法文诗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等,以及音乐与诗歌对应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文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突出的强调要把幼儿教育与幼儿身心发展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的思想。综合对照《纲要》的这一思想我们需要深化对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的认识。音乐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组成元素,被称为音乐的骨骼。我们读《诗经》,读古诗词,虽然懂得其中精髓但仍能感受到其中的音乐美。是因为诗歌中的节奏传递着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古代的"律吕"特别重视节奏,"击节而歌",这同样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