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最初在我国国内出版的近代报刊是一八三三年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我国最早的铅印杂志是一八四三年在上海出版的《六合丛谈》(月刊)。△我国最早的日报是一八七二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这是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历史最长,影响较广的报纸。  相似文献   

2.
李宁 《青年记者》2016,(27):113-114
《申报》本是英国商人美查为谋取商业利益而创办的一份中文商业报纸,于1872年4月30日创办于上海英美租界内。1912年,老《申报》在时任老板席子佩的经营下收益大不如前,销量日渐下滑,史量才就此接管经营《申报》,开创了《申报》辉煌经营的22年,将其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报,并尝试建立报业托拉斯。  相似文献   

3.
1875年(光绪元年乙亥) 3月13日(二月初六日):《申报》发表读者来信《与申报馆论申报纸格式鄙见》,建议该报增辟“文章策问”专栏,发表范文,“以资观摩”。 3月×日:我国最早有插画的中文杂志《小孩月报》(《Child's Paper》)自福州迁至上海出版。月刊。上海基督  相似文献   

4.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办得相当成功的一份中文报纸,是旧中国报业的巨擘之一。但长期以来,《申报》被认为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新闻业务上也是保守的。这种以偏概全、以政治倾向来否定业务成就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申报》自1872年创刊之后,曾对新闻业务做出过许多开创性的贡献,如创办我国早期的杂志《瀛环琐记》、最早的白话报《民报》、最早的画报《点石斋画报》,发行我国第一份号外等等,都是人们熟知的。笔者认为,《申报》  相似文献   

5.
上海点石斋印书局是《申报》前馆主英商安内斯特·美查(Ernest Major)创办的,著名的点石斋书局除印刷如《康熙字典》等书籍外,影响最大的是创办了《点石斋画报》,时间在1884年(光绪十年)5月8日.  相似文献   

6.
杨丽君 《出版史料》2010,(2):116-119
1884年5月8日,即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点石斋画报》创刊于上海,每期刊载图画新闻八幅,每月上中下旬各出印一次,具有典型的旬刊性质,随《申报》附送,不另收费,若单独零售,则售洋五分。它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发行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石印画报。  相似文献   

7.
小资料     
我堂创办的最早的报刊 《新青年》;《新青年》是我党最早的中央机关报。自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新青年》就成为该小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报。主编为陈独秀。 《向导》:我党公开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向导》周刊。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主编为蔡和森。 《热血日报》。我党最早创办的日报是《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创刊,是我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主编为瞿秋白。 《妇女声》:我党最早创办的妇女刊物是《妇女志》。1921年12月13日创刊于上海。该刊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是1904年在上海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主编陈去病。我国改良派狄楚青1904年在上海出版的《时报》,首创分版编辑,掺用大小字排印“时评”。我国第一家通讯社——中兴通讯社,1904年在广州创办。美商经营的天津美烟公司1906年出版的《北清烟报》(月刊),是我国最早的企业报。我国最早在国外创办的通讯社,是1908年李盛(钅圣)、王慕陶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  相似文献   

9.
报史一页     
第一家中文日报为《上海新报》,创刊于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1861年12月),比《申报》早十年。第一家西文日报为《上海每日时报》,创刊于清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一日(1861年9月15日),比《字林西报》早一年零九个月. 第一次用国内电讯的是《申报》,时为清光绪七年十一月初四日(1881年12月24日). 第一家用轮转机印报的是《新闻报》,时为1914  相似文献   

10.
《格致汇编》在《申报》上的投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良瑜  张志强 《图书与情报》2006,(5):116-120,136
《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科学杂志。创办之初,曾通过上海申报馆发行,因此早期的《申报》中有关于《格致汇编》的珍贵报道,包括系列书评、申报馆告白、主编傅兰雅和其它机构告白等。从这些投射中,能够看出《格致汇编》这份传播西学的刊物在晚清中国社会的反响。同时也体现出《申报》在宣传出版物方面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1.
《申报》是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创刊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到1949年5月27日终刊,有78年历史。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凡的变革时期,记载了中国由内忧外患到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申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也是旧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它以数量巨大的篇幅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是今天我们认识旧中国的重要工具,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陈江 《出版史料》2001,(1):114-121
我国境内最早出现的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它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按照现代的译法就是《中国月刊》或《中文月刊》。这份刊物于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8月5日创办于马来亚的马六甲,木板雕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情报资料工作》2006,(1):107-1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度课题指南》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于2005年12月23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发布,同时在《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发布申报公告。《课题指南》中基础研究一般不列具体条目,只规定重点研究领域、申报范围和方向,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设计题目,选题要力求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应用对策研究(指南中带※的课题),申请人一般要按题申报(指不能改变题目基本含义)。项目申报所需的各种材料(包括《课题指南》、《申请书》及《活页》、《代码表》等)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下载(网址:http://www.npopss-cn.gov.cn),或向受理单位索取。各地受理申报时间从2005年12月23日起至2006年2月25日止。  相似文献   

14.
一、《申报》是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创刊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到1949年5月27日终刊,有78年历.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凡的变革时期.  相似文献   

15.
刘晓堂 《青年记者》2017,(12):104-105
1872年4月30日,《申报》由英商美查等人在上海正式创办.1909年,《申报》被席子佩收购,从此为国人所有.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后,坚持“外觇时代之需要,内课本身之使命”的办报理念,《申报》开始进入“壮年英俊有为的黄金时代”.①1925年,《申报》的销量即已达到10万份,后逐年增加,1928~1934年基本保持在15万份左右,为全国销量最多的报纸,⑦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界巨擘.  相似文献   

16.
傅樵村是成都最早的报人,孙少荆在《成都报界回想录》中称他是“成都报界的一个‘开山祖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开始在宋育仁创办的成都第一家报纸《蜀学报》“司采访工作”。以后独立办报,陆续创办《算学报》《启蒙通俗报》《通俗日报》《通俗画报》,先后共  相似文献   

17.
《申报》是《申江新报》的缩写,是我国发行较早的现代报纸之一,它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人安纳斯脱·美查和腓尔特力克·美查创办,后由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史量才接办,1934年史量才被特务暗杀后由其子继承,日军占领上海后《申报》一度沦于日伪控制,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历时78年,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史学》2002,(5):3-8
《新闻报》(SinWanPao)为旧时沪上著名中文报纸,堪与《申报》齐名,由绅商张叔和、袁春洲等人与西人合资创办。初以美国人丹科(Danforth)为总董,英国人斐礼思(Ferries)为总理,第一任华人经理袁春洲。聘前《申报》副主笔、《沪报》主笔蔡尔康为该报主笔。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日,即公元1893年2月17日正式创刊。每日出报,星期日也出版照常。报馆初设于英租界望平街(亦称四马路横街)南首,即英工部局所称山东路第156号门牌,坐东朝西。半年后,蔡尔康因与袁翔甫、郁岱生等人不和,辞职离去,郁岱生接任主笔。袁春洲后,由戴访梅接任经理。1899年,《新闻报》转让给美商福开森(Ferguson),聘汪汉溪为总理。1903年,报馆迁至汉口路274号前《苏报》社址。1906年,报社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929年,福开森将股权转让于华商。上海解放后停刊。本期公布的有关《新闻报》创办经过及其概况的档案,选自馆藏Q430-1-173号案卷,选编者孙慧。  相似文献   

19.
第一阶段:1878年至1911年厦门最早的报纸,是陈金芳等人在1878年创办的《博物月报》。报馆设在厦门泰山口,报纸为油光纸石印。该报仅仅出版三期便夭折了。1884年,英国牧师傅氏创办《厦门报》(双月刊),因读者寥寥,不久也即停刊。1898年春,闽南圣教书局在鼓浪屿创办了《闽南圣会报》(月刊),以刊载教会消息为主要内容。历任经理和主笔均由外国神职人员担任。该报无广告收入,经费困难,不足部分由书局的董事补贴。厦门沦陷后该报停办.1944年7月15日,由闽南神学院在漳州复刊,主笔为吴炳耀。报纸每期12页,栏目有史料、译作、人物介绍、常识、教会消息等。  相似文献   

20.
文人写稿,是一种脑力劳动,给予一定的现金报酬,这就是稿费稿费在我国很早就有,称“润笔”近代开埠以来,为工商业服务的近代意义的报纸应运而生,上海自1861年《上海新报》创办,一批中文报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汇报》、《申报》、《沪报》、《诚报》等。其中,1872年4月30日创刊的《申报》是旧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但这些报纸当时是没有稿酬的。《申报》创办人英国人美查在1872年5月4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