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历史唯物观的角度阐述人学和马克思主义人学对当代的启示.探讨马克思主义人学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建构原则及马克思主义人学三大课题:人对自然的生态意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新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现状,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必要性,并归纳和总结了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具体对策,以期更好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认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人学空场.他试图建构“人学辩证法”,而他的人学辩证法是以个体实践作为历史的原动.其对个体主体地位的不同认识,乃是人学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的主要区别,但在“实践-惰性”逻辑影响下,异化就构成了人的宿命.  相似文献   

4.
“道德成本”原理为当前伦理学界所热议,它在当下的伦理学领域出现有着各方面的背景和原因。“道德成本”原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本质的当代体现,是对传统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建设的实践反思,是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因此,“道德成本”原理对于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理论,对于当前的社会道德建设等都有着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其核心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是能够融合在一起的。中国的传统道德强调的是坚持人道主义,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能够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去分析道德,去规范人们的道德品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发展,摆脱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人是现实的实践着的人、体现自我生存价值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主体性得到发挥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做人的工作,新时期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阐释,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的位置和承担着巨大的责任,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高校思政课中占据着基础性的位置,在高校思政课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立足于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面向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和人类发展之大势,勇于迎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思潮的挑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几个值得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不仅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探析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正确处理好高校大学生之间的利益需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构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机制;综合各方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为纲构建起来的体系.但是儒家伦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层"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从善的根源、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式、道德维系纽带与评价标准和道德两难境地的处理方式四方面初略论述了儒家伦理与马克思主义伦理的冲突,并对儒家伦理与马克思主义伦理的会通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善恶因果律是人类道德生活的基本规律。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和人类理性思维水平的提升,传统善恶因果律不断地遭到祛魅和解构,人们对善恶因果律的认知与信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善恶因果律,其对传统善恶因果律的揭露和批判,意在将人们从宗教的虚幻中唤醒,将人的本质还给人本身,从而使人们建立起科学的、反映人类道德生活普遍规律和价值期待的善恶因果律。秉承传统善恶因果律的合理因素,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传统善恶因果律进行科学改造和重新阐释,既是破解当前道德失范与道德冷漠难题的突破口,也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与感召力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善恶因果律的有效运行,既需要体现公平正义的制度规范的引导和保障,也需要个体的道德自律和群体的道德自觉,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本身,为新的善恶因果律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创新和蕴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科建设的空白.但是总的来看,这些研究都还是初步的、探索性的,有的观点还显得不是很成熟,亟待商榷的地方很多,有的问题仍然没有被触及,缺乏严谨的体系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主体性越发得到彰显,关注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社会实践呼唤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迫切需要创新性突破.  相似文献   

12.
儒家道德自觉思想是儒家德育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以"内圣外王"为最高道德境界的道德目标自觉,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内容自觉,以"反求诸己"为主要途径的道德方法自觉,以"慎独"为主要精神的道德境界自觉。对儒家道德自觉思想中的内涵予以深究,有利于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道德调控的有效途径,对当前道德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道德。道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秩序去工作、去生活。以道德为核心,中华民族在长期"格物致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整体性的民族精神。随着现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与之相伴而来的个体性经济生活与中华民族的整体性传统话语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这一碰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应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的科学命题。这一科学命题,是我党针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是我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强则国家强,师德兴则教育兴。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师德建设是造就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是高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教育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包含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统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结合时代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新时代条件下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提供了前进路径和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7.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高校的领航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是这一学科的研究主体之一,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主体对自己所学专业显现出自信不足的现象,如对马克思主义概念含糊、马克思主义信念不坚定等,使得提升这一主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包含外部自信和内部自信,塑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核心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内部自信,有效途径是回归马克思主义真经,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与道德建设是内在联系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有效地促进道德建设。探索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民族力量,弘扬创新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发展先进文化营造美好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在"两个巩固"成为全国宣传思想工作根本任务的号召下,当前青年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产生诸多的干扰和解构因素。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切实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特别是当前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三育人"活动相结合.发挥党组织作用,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技能的合格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