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曾国藩家府富厚堂藏书楼,收藏曾氏及家人档案资料及书籍资料30万卷,成为中国现存的古代五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一百多年以来,这种属于家庭收藏性质的曾氏家府藏书楼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清末名臣曾国藩收藏意识的形成,全面介绍了其故居富厚堂藏书楼,从而进一步论述了曾国藩丰富的藏书楼思想以及对后世所做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省双峰县,有一座晚清时代建筑,这就是近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经确认,富厚堂藏书楼总计藏书达39万册,以藏书数量之多,内容之精博,成为清朝最负盛名的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江南最大的藏书楼.从对曾国藩家藏书籍史料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治军、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的另面人生,可见曾国藩藏书思想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家府藏书楼,以其藏书数量之巨,内容之精博,成为满清时期我国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女子,与其父亲作为掌管曾府藏书楼的兰台人,见证了曾府百年的繁华与变迁,留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关于曾国藩家府藏书楼功能与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历150年风风雨雨后的今天,曾被满清王朝誉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在其故居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修建的家府富厚堂及其藏书楼,以其达30万卷之藏书规模,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品味,多重价值仍为海内外所瞩目。本文对曾国藩家府馆藏思想,藏书楼功能与价值作一些探讨。一、推行学本位的教育思想,是曾国藩建立家府馆藏的思想根源曾国藩以其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赫赫战功,以及治国、修身、齐家、文学的卓著成就,被誉为满清王朝“中兴第一臣”,成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偶像。曾在统军从政数十年间,通过400多封家书往来对其家庭实施“…  相似文献   

6.
纪晓平 《图书馆杂志》2002,21(10):73-74,72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内收藏图书曾达三十余万卷,堪称中国近代藏书第一楼。2001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厚堂藏书楼的内容组成及其藏书价值。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一生收集档案达1500万字,其收藏内容包括奏稿、批牍、家书、日记、诗文、治兵语录、随记等,其中个人作品将近100万字,并藏书达30余万卷。据有关资料记载:位于双峰曾国藩老家的曾氏富厚堂是晚清时期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仅1950年湖南省文物局载去的就达500多箩筐,其收藏规模之庞大、保存质量之完好,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这么多家庭档案,当然不可能完全由曾国藩自己完成,关键是曾国藩重视了对档案人才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私人藏书第一楼:曾国藩故居藏书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清末名臣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四座藏书楼,包括藏书楼的建筑风格、建筑面积、其中用于藏书的面积、藏书详情、藏书数量及藏书的独到之处、藏书楼的文物价值以及浩繁藏书的去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曾国藩故居先后被国家和湖南省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引起了档案界对曾国藩档案思想的研究。最近,笔者来到曾国藩故居——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富厚堂,考察了曾府藏书楼,采访了曾国藩故居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拜访了在曾府管理书楼20多年的老人王席珍,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档案思想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立项,该院刘金元副研究馆员主持,王恬波、王泉初、刘胜初等专家合作,展开了专门研究。其在全国档案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曾国藩重视档案的思想及其根源》、《从曾国藩家府藏书看其档案思想及其影响》和《论曾国藩档案收藏的历史性文献》等文章,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在档案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曾国藩是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曾国藩研究热。有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术界有关对曾氏的政治、军事、人才、科技、经济等思想的研究,在海…  相似文献   

11.
学会藏书楼作为早期图书馆的雏形,在传播思想、开放阅览方面有着不同于古代藏书楼的现代品性。论文通过对学会藏书楼开放形态、收藏类型及讲堂模式的分析,探讨了学会藏书楼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徐树兰和古越藏书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二年五月十日,浙江绍兴府徐宅,清末举人徐树兰的床前。徐树兰正于弥留之际。徐树兰示意其子徐尔谷近前,出示他所拟订的《古越藏书楼章程》,并嘱咐尔谷:“我原来决定每年捐赠的古越藏书楼常年经费一千元,你要照捐不误,……”言毕瞑目,阖然长逝。两年以后,古越藏书楼正式开放。徐尔谷终于完成了其父未竟之业,成为绍兴府当时传颂一时的  相似文献   

13.
书史如海惠及后世——曾国藩家藏史料及其文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藏书楼曾经藏有各种书籍、资料数十万册,这些书籍资料一直得到完整保存,后捐献给了政府,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对中国近代史和文化研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藏书楼的文化氛围影响了曾氏后裔及近代诸多名人。  相似文献   

14.
冯遵华 《兰台世界》2005,(10):65-66
曾国藩一生酷爱收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后人通过对他这些收藏进行整理研究,产生了诸如<曾国藩全集>的第一代衍生物和有关曾国藩评著的第二代衍生物,这些文献档案都是曾氏文化现象持久不衰的源头,也是研究曾国藩人品、思想的珍贵史料.本文仅就曾国藩档案思想的形成和影响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龙斌 《兰台世界》2011,(11):59-60
古代藏书楼不仅给无数的读书人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而且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广泛传播;藏书楼也起到了收藏和保护古代典籍的重要作用,为古文献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藏书楼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家府收藏的历史性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国藩一生酷爱收藏 ,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后人通过对他这些收藏进行整理研究 ,产生了如《曾国藩全集》的第一代衍生物和有关曾国藩评著的第二代衍生物 ,这些收藏及其衍生物 ,是曾氏文化现象持久不衰的源头 ,是研究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的珍贵史料 ,是进行曾氏思想研究的贮藏容器 ,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7.
古代藏书楼不仅给无数的读书人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而且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广泛传播;藏书楼也起到了收藏和保护古代典籍的重要作用,为古文献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藏书楼还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宋代有为皇帝建阁收藏图书和档案等物品的传统与制度,对于这些皇帝殿阁的认识,学界按照今天的观念多称之为藏书楼或档案库。本文通过对宋代皇帝殿阁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从而认为宋代皇帝殿阁并非简单的藏书楼或档案库,而是整合了图书收藏、档案管理、纪念先人以及嘉奖功臣等功能的综合性纪念馆。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图书馆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周朝就有相当于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机构——盟府。历代对图书文献的整理和保存均给予极高的重视,我国古代图书馆事业相当发达。但无论公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处于名副其实的“藏书楼”阶段。作为普及文化,传播新思想、新知识,启迪民智,培养人才的近代图书馆,则是晚清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向近代变迁过程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藏书楼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有些神秘色彩的地方.实际上,它是泛指我国古代官方机构、民间团体和私人收藏图书文献的建筑物,同时也是书的主人和学者、读书人研读、考订、校雠图书的场所.有些藏书楼主人还根据自己的收藏,从中遴选、整理并刊行了大量书籍.但典藏保管图书文献,确实是它的主要基本功能,所以称之为"藏"书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