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报价值再发掘党报很重要的功能是舆论引导,体现主流意识,传播主流价值观.这也是其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但是,党报要实现这一功能必须首先让读者接受.《南京日报》总编辑卜宇说,"满足读者需求是最重要的,党报出来后如果读者不看,就是对党的最大不负责任.我们必须要办读者愿意看的报纸."在新的媒体和舆论环境下,必须重新发掘党报价值,并把价值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一张报纸.一版既是要闻,也是“门面”。这个“门面”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报纸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党报尤其如此。说党报的针对性、实效性,首先看一版;说党报的权威性、引导性,先得看一版;说党报的示范性、大局性,还得看一版。因此,办好党报,首先要办好一版;党报要创新,一版首先要创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报纸走向市场已成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党报如何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增强报纸阅读率就是党报走向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市场化需求要求深度报道先行。  相似文献   

4.
要闻版是一份报纸首先与读者见面的版面.也是一份报纸最重要的内容所在。要闻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整个报纸的评价。因此。办好地市党报,首先要办好要闻版。地市党报要创新。要闻版首当其冲。办好要闻版.必须解决目前编采部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烟台日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从今年3月16日开始,《大众日报》实施了新一轮改扩版,改扩版后报纸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大众日报》首先在办一张什么样的党报上积极探索,将“主流、权威、高层次、高品位”的政经大报,确定为新一轮改扩版的目标和市场定位。办好新型政经大报的有效路径就是新闻强报、特色立报。党报要靠做强新闻,增强竞争力、影响力。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党报必须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准确地按照自己的市场定位形成鲜明特色,力求独家、独到、独特。《大众日报》还探索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从党报的重点读者,党报发行应当覆盖的重点地域、重点行业和传统党报的办报理念、报道内容等方面去思考如何改进党报,拓展党报的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零售,中央党报的一次有益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 《新闻界》2004,(4):41-42
从今年4月26日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等中央党报开始在北京市城八区的部分报刊亭上摊销售。虽然地方党报上报摊零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作为中国级别最高的中央党报走上报摊还是第一回。上摊零售就意味着要和市场化报纸一样参与激烈的报业竞争,那么中央党报上报摊原因何  相似文献   

7.
杨筱堃 《新闻窗》2005,(4):62-62
对于从事党报新闻工作的人员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党报的发行量、阅读率、反响率这样一些关键词。作为省委机关报《贵外旧报》也不例外,也要得到读者的认可,也要考虑发行,也要群众通过买你的报纸来投你一票。报纸要生存下去,最终要有读者来“买单”。  相似文献   

8.
报纸首先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但是报纸毕竟不是法规,不是文件,首先有个让读者愿意看,喜闻乐见的问题.所以,报纸要真正达到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就要在了解人、吸引人、服务人上下功夫。近几年来,我们《陕西工人报》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研究对象,服务读者。办报纸是为了读者看的。每张报纸都有不尽相同的读者对象和主要的读者群。因此.要作到服务读者,就必须研究你的对象,了解你的对象,以及影响读者思想的内外部环境的  相似文献   

9.
所谓蹝党报边缘化蹞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不同的报纸,功能不同,读者定位不同,报纸风格也不相同。在我国,各种类型的报纸,以推动改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为共同目标,组成蔚为壮观、充满活力的报业大军。所谓“党报边缘化”的观点,可能着眼于一种市场现象。目前,晚报、生活类报纸的市场总量比较大,党报的发行量相对比较小。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不是单纯看它直接面对的读者的数量。报纸处于社会政治舞台的中心还是…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4○年2月7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就曾指出:“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才能使报纸办得好。”事实确是如此,这样做既是党报同读者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好方法,又是依靠群众办好党报的一条有效途径。多少年来,我们的党报凡是这样坚持了的,就办得有生气,为群众喜闻乐见,反之,就不被群众所欢迎。前些年,有的报社曾建立了评报点,还有的专设评报员,编辑部的同志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给读者发信等措施,诚恳征求读者对报纸的意见,热切欢迎读者对报纸的监督,并在报上辟设《读者评报》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为了加强报纸批评,辽宁日报在一版新开辟了《警钟》及《警钟回响》专栏,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这是十分宝贵的。其一,贵在体现了报纸批评的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报的优良传统。党报辟专栏刊登批评报道及报道后的反应,使报纸批评做到经常化,这不仅提高了报纸的战斗力,而且群众对报纸也会更加信赖。其二,贵在体现了批评的严肃性。有错必纠,知错即改,这是党的纪律要求。报纸设了这样两个栏目,就避免了批评走过场,体现了党报批评的严肃性。如《警钟》专栏在5月4日以《个人办喜事,为何用公车?》为题,批评了抚顺  相似文献   

12.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报纸的可读性越强,读者越多,社会效果就越好,报纸的生命力就会越强。作为党报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想读、喜读、乐读,是党报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办报人最为绞尽脑汁的事。那么党报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专副刊与新闻版一起构成了一张报纸的内涵与品位。长期以来,党报的专副刊都是以传统的文学性副刊为主,但是在当代丰富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读者喜欢什么样的专副刊?党报专副刊如何定位?版面如何配置?这些问题可能都需要做一番新的审视。本文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解放日报》《杭州日报》四张党报为例,剖析当下党报专副刊的发展态势和理念。  相似文献   

14.
打开一张报纸,读者首先看的是要闻版,故此人们习惯称其为报纸的“脸面”。要闻版办得如何,可以说基本上代表了这张报纸的水平和质量。那么,在新形势下怎样树立精品意识,把党报的要闻版办得更好呢?笔者  相似文献   

15.
一位从事新闻研究的朋友问我,有人认为,现在的党报正在“边缘化”,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回答他,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不同的报纸,功能不同,读者定位不同,报纸风格也不相同。在我国,各种类型的报纸,以推动改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公众为共同目标,组成蔚为壮观、充满活力的报业大军。所谓“党报边缘化”的观点,可能着眼于一种市场现象。目前,晚报、生活类报纸的市场总量比较大,党报的发行量相对比较小。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看一张报纸的影响力,不是单纯看它直接面对的读者的数量。报纸处于社会政治舞台的中心还是边缘,并不完全是发行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地市报要满足农村读者的需求郭志丹农村报道主要是写给农村读者看的,地市党报办得是否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农村读者爱不爱看,而农民和农村干部爱不爱看又取决于我们的报纸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因此认真研究农民和农村干部对报纸内容的需求,使我们的报道特...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报道中,读者比较广泛、反应比较强烈的,要算批评报道了。批评报道搞得准不准,对报纸信誉影响很大;特别是党报开展批评,是替党和人民立言的,本身就有其严肃性、权威性,尤须讲究准确性。目前批评不准确的情况还时有发生,要求党报把批评搞准确的呼声很高。新闻界如何运用好批评这个武器,也亟需认真总结一下其中的经验教训。综合报纸对一些不准确的批评性报道的检查情况,其中  相似文献   

18.
在谈到新闻、谈到报纸时,人们免不了总要讲到党报,就那副面孔呀,读者不爱看呀,写谁谁看、谁写谁看呀凡此种种。党报如何才能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能够紧跟时代,紧贴读者,紧盯市场,使党报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地市党报传统的新闻宣传阵地是报纸,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看着电视、用着互联网长大的年轻读者则渐渐远离了报纸,养成了新的新闻消费习惯。当今媒介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介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争夺受众。地市党报如何争取和培养年轻读者?近年来,《闽南日报》通过报纸改版、报网互动、活动造势,从内容、形式上向年轻读者靠拢、贴近,扩大了党报的新闻宣传阵地,吸引了一批年轻读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南方日报》改版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飙 《当代传播》2003,(1):43-44
2002年8月6日,在中国党报市场颇具影响力的《南方日报》开始全新改版。全新版《南方日报》的推出,是《南方日报》同仁对党报日益“边缘化”趋势所做的奋力一搏,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等报纸的崛起,以及一大批都市报的出现,党报在整个传媒格局中的主流地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挑战。以市场为导向、极力满足读者需要的都市类报纸在报业市场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而一些党报由于在报道内容上对读者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较少涉及,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