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学”重在一个“养”字,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内生性”是“养学”的一种教学实践预设。“养学”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性、自能性、自觉性的。“养学”让学生的学习走向“开”“放”,走向“探”“联”,走向“融”“生”。“养学”赋予了学生认知建构和学习能级跳跃的更大的可能性空间,能让学生绽放出一种数学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高中生物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理念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学生生命观和人文关怀。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  相似文献   

3.
成长自觉性是指生命个体认识到自己应该不断发展、完善的自觉意识和有计划、有目标的自觉行动。简单来说就是"主动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儿童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成长起来的,具有成长自觉性的儿童,活动前渴望发展,活动中积极行动,活动后反思超越。活动前渴望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发展意识:能自知,思进取;活动中积极行动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行动意识、管理意识和变通意识:愿实践,能自治;活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高中生物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理念是基于课堂教学的学生生命观和人文关怀。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德育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教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始终是能够激发生命自觉,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从被发展变为自觉、主动地发展。因此,为形成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课堂和成长的德育,我们确立了“实施成长教育,激发生命活力”的德育工作理念,遵循自主式的“导学一体验一反馈一反思一修正一提升”六段循环往复模式规则,结合不同学生的品行、学业和兴趣特长确定个性化的学生成长规划,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彰显优势特长,做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6.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快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幸福诗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浪漫.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生成".  相似文献   

7.
不露痕迹、潜移默化地在语文课堂上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生成学生自我人生体验,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课改的需要,是促使学生创造性学习,借以发展他们自觉能力的需要,是课堂中生命涌动和成长的需要,更是人文性落实课标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要。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改探索,谈谈对初中语文课堂的无痕化生成的一点看法。一、在引而不发的提问中无痕生成  相似文献   

8.
黄静为 《广西教育》2004,(10A):25-26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而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和差  相似文献   

9.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理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出来,飞扬起来。生命的成长需要最佳的“生长点”最佳的“生长点”,就是教材内容的关键点,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也是师生对话的胶着点;就是那些最具有刺激性、新奇性、发展性的问题,就是那些最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0.
应江 《教育现代化》2006,(11):83-83
“生”是一个灵动的字眼.它能让人联想到生命、生动、生成等一系列充满生命成长的词语。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语文。作为母语,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学.就不应仅局限于“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培养学生语史能力的范畴.也应当成为一种“有文化的教学”.具有文化底蕴,应该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提升生命质量,获得道德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生长式语文课堂”是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它具有扎实平实、互动生成、热情开放、智慧生长的特征。它强调“课堂就是一种生长”,认为课堂需要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生长,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生成性和过程性,试图将教师的“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其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既着力于生长的“原点”,更着眼于发展的“远点”,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源头,让学生获得不断学习的动力和持续学习  相似文献   

12.
生命美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共同视点是基于对人的关注。在生命美学的观照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之美、自由之美和超越之美都是对生命之美的诠释。从美的尺度出发,追寻教师专业成长的工具性与意义性双向成长之美,促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存储性和生成性互动发展之美,释放教师专业成长传承性与创造性的共同活力之美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对理想课堂形态的生命化解读,生命课堂旨在实现“生命在场”的美好课堂愿景,这种“在场”应是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在场”。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和沉思中,赋予个体生命一种独特的诠释视角。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彰显着非理性、共生性、生成性和不可尽述性的生命特性。走向“个体生命在场”的生命课堂建构应立足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关注个体生命之非理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堂目标体系;遵循个体生命之共生性,促成“共生态”的课堂交往;立足个体生命之生成性,彰显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理解个体生命之不可尽述性,突显审美导向的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14.
王庆 《文教资料》2014,(10):35-36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将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堂应关注“人”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应让孩子们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飞扬起来。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自由开放、激发感情自觉投入、激励心灵飞翔的广阔舞台,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自我体验的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15.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深入探讨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对修正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错误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生成性教学具有过程性、交互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征,在对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彰显出生成性教学的价值,即关注人的真实生命的成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形成创造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教师课程创生的缘起、涵义与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小红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24-28,23
“教师的课程创生”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它主张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自觉地主动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促进课程完善、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目的;强调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具有自觉性、批判性、全程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倡导和认可“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将使:我们的课程观念由单一封闭静止转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教师的课程角色由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性建构者;课程运作的价值取向由追求技术理性转向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去认识课堂教学。建立新的教学观.走出“预设”的禁锢,让课堂焕发活力。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具有“不确定性”、生成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  相似文献   

18.
扩展20世纪的儿童之爱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身上,21世纪教育世界“学生为本”的呼声迭起,然“生本教育”有不足,教师也是“本”;“创新教育”存缺陷,其片面的技艺层次的理解操作要提升到全整的生命本体层次的实践。师生为本,制度创新,创造性教学共同体的建构生成,创造性生存、创造性生活、以生态原则创造性地善待生命和弘扬生命价值,应该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命教育的"让成长看得见"小学生假期成长网络互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意识,激发学生个体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动力,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最终实现生命的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着眼点不仅仅是作文本身,而是学生作文的态度。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使评价走向日常化、通俗化、人性化,成为联系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和充满活力的课程资源。所有这些,都在呼唤教师的评价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成为照亮学生生活和心灵、照亮学生一生的永恒之“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