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人都有情感,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材是编者主观意识的产物,无一不饱含着他们的情感。学生领会教材的内容与艺术技巧,就是对作者寄寓作品的情感与寄寓情感的方法的体会。语文教学过程应是理智与情感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两大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认知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殊不知,语文教学必须是认知和情感的统一,“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过程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脱离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存在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载着情感,只是情感的角度不同而已。作为教师,只有加强教材分析,在操作层面实现隋感突破——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借用情感中介:词、句、段、篇、标点等,把情感点化出来,打动学生,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感悟文本真情,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灵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孔芳兰 《教师》2010,(33):73-73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原则,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实际,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美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作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抒发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媒介。故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力求把语文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的情感投资是相当主要的,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学论把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领域,即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识领域;以道德情操、审美情操及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在语文教学中,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产生、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和相辅相成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特定的氛围、具体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语言的具体运用上看,言为心声,任何人讲的话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他内在的某种情感。从文章学角度看:“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1]文章是作者用语言文字叙事状物、表情达意的结晶,它倾注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之情,中学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丰富…  相似文献   

6.
"文章不是无情物,"纵观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深蕴着作者深厚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出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色彩,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千万不可忽视情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它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感情丰富的课文,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点,挖掘情感因素,借助情感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从而让学生在积累语言中获得情感熏陶?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并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感教育过程.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知识的学习创造过程,也是一个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融洽度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决定着学生接受信息的态度,决定着学习效率。而教师情感的发挥不仅与情感倾向、真挚深刻的程度等有关,而且还与教师如何去表现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具体的教育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满怀激情地上好每堂课,才能有助于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无论是议论、叙事,还是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厚谊。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应当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巧妙地运用移情艺术,通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操,就能将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使师生间的情感交融,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过程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是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因此,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体验,并以之去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12.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刘红卫 《考试周刊》2012,(46):55-55
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的反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这个工具的掌握和运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情感,尤其文学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风貌,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会使学生产生欣喜的情感,成为学好语文的诱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之外,还应充分注意和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语文教…  相似文献   

15.
高萍 《陕西教育》2006,(9):44-44
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索引导学生.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渡澜,引发学生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将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人生观,形成崇高的人格。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呢? 一、钻研教材,把握情感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情感特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文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王道敏 《现代语文》2010,(10):36-37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之心与作者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在此,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8,(32):51-5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纽带,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是具有人文性,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感悟熏陶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最终提升语文素养。进行语文的情感教育可以通过积极备课、巧设情境、品读探析、巧留空白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黄敬轩 《现代语文》2013,(7):110-111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对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关系逐渐明晰。按照信息加工的理论来解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教师和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过程,是随时都在进行着信息沟通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必然是一个知情交融的过程,是一个涉及教师与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往的过程。由此我  相似文献   

20.
焦军 《陕西教育》2007,(5):22-23
语文教学是极富情性化的活动。它既承担着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又负载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担。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材中的认知与情感因素的挖掘,而不能足够重视教师情感因素对教育教学的作用。而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应用科学,知、情、意、人格、情感、性格、心理品质等多方面因素都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情感提出了很高要求。可是,日常教学中,我们都重视研究教师的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而对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却注意不够,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说,长期以来,大多数课程的重点,越来越趋向以牺牲情感目标为代价,而只集中在认知上。其实,情感比认知更重要,情感是认知的内驱力,所以,语文教师的情感特征问题在当今创新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值得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