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湿地是城市景观单元中最重要的近自然空间,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中协调湿地的自然生态功能与经济、文化功能之间关系,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城市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在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实践上的差异,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了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应该遵循的4个原则,即生态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乡土性和美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水环境作为一种主要的生态资源,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实施中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分析了城市规划与水环境的关系,提出水环境建设应与生态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水环境治理应标本兼治,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城市居民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安全的保障,是城市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激增,填湖造陆,污废水的涌入等现象屡见不鲜,使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境严重破坏,城市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刻不容缓.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模式之一,是城市湿地资源利用的较好选择.该文围绕"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这一主题,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为出发点,对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与实践进行研究与探讨,构建湿地公园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市湿地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诸多生态功能与美学功能,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重要方面,人们旅游休闲的重要场所。文章分析了城市湿地资源的开发价值,阐述了城市湿地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湿地生态旅游规划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苏州地区滨水地块的资源开发与园林景观建设,分析了滨水自然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新建景观工程与原有湿地相互融合的问题,阐述了自然湿地在城市园林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较少进行居住景观色彩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色彩杂乱无章.文章以泉州中心城区为例,以居住景观色彩设计为切入点,阐述了城市居住景观色彩设计理念,分析了泉州中心城区居住景观色彩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能对提高泉州中心城区居住景观环境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湿地资源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湿地资源概况,主要阐明了我国湿地资源和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目前湿地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对策,旨在通过加强湿地资源的管理力度和保护措施,实现对现有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景观格局指标体系,从景观类型组成、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3个方面,对喀什市城市土地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城市土地景观格局,林地和耕地是喀什市主要的景观类型,构成了区域的景观优势,是调控城市土地格局稳定性的主要组成部分.2城市土地景观整体格局中耕地占优势,斑块相对均匀,对景观总体空间格局影响较大.从总体来看,景观多样性复杂,优势度和均匀度明显,具有较高异质性.3通过区域城市土地分析发现喀什市城市土地景观整体上具有明显差异.市外的耕地,林地区域有最高的景观变化特征,市区城市土地景观变化较低,主要是景观结构方面的斑块多样性低,景观类型单一.研究结果可为喀什市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绿洲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有时不可避免会引起环境品质的下降.水系环境污染会对对周边的环境生态带来不良的影响,推而广之就制约了城市的良性发展.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城市湿地是水系在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形式,对它进行有效的景观生态保护就是给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对张掖市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湿地,引黑河水入城,突出生态城市特色是建设生态张掖的具体举措.张掖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保护和利用好湿地,造福于人民.张掖湿地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污染严重,盲目开垦及不合理开发,使湿地面积萎缩.要进一步做好湿地保护规划,严格控制污染,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的有效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开展湿地保护研究,走出一条具有张掖特色的湿地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1.
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的洽川湿地近年来在湿地旅游方面发展较为迅速,产生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出现了湿地开发与生态保护方面的矛盾与现实问题。洽川湿地开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水资源等方面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强大助推力。湿地旅游业发展在影响当地的生产布局、强化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当地政府改善景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对湿地生态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湿地开发管理不合理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等消极影响,对此应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适度开发策略,鼓励居民参与等措施,以实现洽川湿地生态保护和地方旅游业规划管理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规划是应人类社会发展而生,其特色塑造应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体现地方性、协调统一多元变化等原则,抓住市区中心、交通中心、广场等几个重点,创造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景观特色规划也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需要构建科学、民主、先进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张掖市城市湿地公园现状,结合张掖市城市发展战略构想,探索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实现湿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规划思路,提出了“顺应自然、顺应客观、顺应科学”的规划原则,秉承“亲水环境、植物号观、人性空间”的设计理念,建成“四季常绿、鸟语花香、苇溪连片、湖水荡漾”的生态型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14.
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生态经济区各行政区景观类型多样性、斑块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景观类型齐全,以耕地为主,但分布不均衡;景观破碎化水平相对较低,生态环境尚好,但随着人为干扰加剧,一些关键景观要素如湿地、林地、农田等破碎化趋势加剧;该区域还存在湿地退化,林地分布较不均匀,城市和农村建设用地格局较分散的特点.为防止景观进一步脆弱化,生态经济区应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加强生态功能区划,加强湿地等种子斑块保护,并采取有效生态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淡水之源和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湿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由于地质、气候、环境等不同,使湿地生物在生态系统、物种、遗传和景观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是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湿地的分布及其类别入手,剖析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种类、价值及其面临的问题,根据搏弈论观点提出建立数据库,划定保护区,加强科研,开发生态旅游以及唤起民众参与意识等一系列保护和开发措施,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为中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乔峰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9(4):321-324,329
探讨了河洛文化产业园的规划目标定位,对其整体的场地布局、功能分区及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并结合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自然的景观构建模式,针对城市自然遗留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的融合,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促进城市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景观带是展示城市形象、提成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区域。滨水景观带的规划涉及生态保护、水体调蓄、功能策划、交通组织、景观组织等多方面的内容。马尾河是绵竹的母亲河,文章以马尾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大尺度城市滨水景观带规划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以2007年SPOT5影像和Landsat TM5遥感图像为基础数据源,结合1986年和2001年数据资料,分析了近20年大庆湿地面积的时空演变过程。针对目前斑块特征对湿地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湿地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建立重点水域的污染系统控制工程、实施油田开发区退化湿地生态恢复、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四方面给出合理建议,从而为有效地保护大庆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亚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大量的城市移民和游客涌入,导致市区内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空间向周边腹地快速无序扩展.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遵循景观生态规划原则,提出从市域、市区两个层次入手,规划未来三亚市的空间结构.市域空间结构组织采用复合指状模式,旨在完善三亚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高效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应;市区空间外拓采用网络组团模式,以期打造各个组团特色,增加组团间联系,强化不同分区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湖北省黄石市市政府委托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的专家对黄石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项目计划进行研讨并获得专家们的通过,湿地公园项目成为了黄石市的一项既能改善水域环境又能获得生态价值的重点项目。此项目是黄石市一个新课题,如何结合黄石市的水域资源建造并做好湿地公园的景观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